中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继12日俄罗斯“火星-500”项目模拟火星登陆舱成功“着陆”火星后,今天(14日)参加这一项目的志愿者将迎来第一次模拟出舱的实验。
本次“火星-500”项目的模拟出舱实验将由来自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志愿者王跃,以及2名分别来自俄罗斯和意大利的志愿者共同完成。
出舱实验从今天开始到18日,将总共进行三次:第一次,宇航员将模拟将所有必要的设备从登陆舱内搬到“火星”表面;第二次,宇航员将模拟对“火星”表面进行勘察,并获取土壤样本。而第三次实验,宇航员将模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其中包括一位志愿者意外摔倒导致手部受伤,另一名志愿者必须对他进行照料,并帮助他站立和走到登陆舱。
“火星-500”项目从开始执行之初就备受关注,更因为有中国面孔的参与而吸引国人眼球,那么,模拟火星登陆意义究竟何在?人类何时才会真正登上火星?《新闻纵横》值班编辑梁宏卿昨晚就此采访了航天专家庞之浩,为我们一一分析解读。
编辑:首先,此次俄罗斯进行的“火星-500”模拟出的火星环境,与真正的火星环境有多少异同,模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庞之浩:整个过程就是“火星-500”专门做一些实验,实验航天员长期在太空飞行,一直到火星飞行,520天左右心理上都有哪些变化。去时候是250天,模拟大概有30天左右,回来用240天。 模拟火星主要是有点类似阿波罗登月的方式,先是登火星的舱跟主舱要分离,登火星的舱进去三个航天员,主舱还有三名航天员,分离的意思,相当于主舱还在火星轨道上。登火星的舱降落到火星表面,到了火星表面还要有三次出舱的实验,出舱的实验也完全是按照太空行走的方式,跟实际其实还是差的很远的。
整个“火星-500”的实验还是做一些航天员长期在狭小的空间中,心理上有什么变化,这里面没有失重方面的实验,也没有辐射方面的实验。长期在太空飞行,主要受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比较大一点。
目前在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是俄罗斯医学生物问题研究所原来的副所长波利亚科夫,他曾经连续在太空逗留了438天。但是火星由于距离比较远,一个来回至少520天,所以这方面人类还没有经验,这次由于条件所限,这次只能进行心理方面的模拟实验。
编辑:如今,人们对登月的过程都比较熟悉了,那么登陆火星与登月又有什么不同呢?
庞之浩:因为火星的引力比月球大,火星的引力是地球的1/3,引力比较大,所以以后要进行载人登上火星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我们目前舱外航天服的质量是比较大的,120公斤,在地面上是穿不了的,是很沉的东西,到火星上舱外航天服质量应该更小一些才行。
火星上是有大气的,不像月球,到出舱的时候吸氧排氮的时间会比咱们一般的出舱短一些。还有登火星的时候会受到火星风暴的影响,我们这次模拟不会做这种实验,所以人类要登火星,要解决很多的技术问题,当然“火星-500”的计划应该来说是第一步。 编辑:我们也注意到,此次的实验里面也有中国的宇航员参与其中,那么,中国的火星探索计划是怎样的呢?
庞之浩:我们国家现在火星探测计划是这样,今年我们先跟俄罗斯合作,我们搞一个火星探测,今年11月份要搭载在俄罗斯的探测器上。到了火星轨道以后,我们的卫星会从探测器上分离,任务主要是探测火星的空间环境,2013年我们国家准备独立自主地发射火星探测器。
编辑:目前,人类还没有能够登陆火星,俄罗斯开展的“火星-500”项目也仅仅是在地球上模拟火星登陆,那么,现在人类的技术究竟能不能实现登陆火星的梦想呢?
庞之浩:目前来看,在本世纪,尤其是在本世纪的2050年以前是可以登陆火星的,当然要突破一系列技术难题。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个是运载能力的问题,另外就是长期在太空飞行,受到三大因素影响的问题。比如长期失重,520天失重对骨骼和心脏的影响,还有就是辐射,怎么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健康到达火星,因为我们到火星不是为了到火星而到火星,而且人类要工作还有心理的问题。
要克服三大影响,科学家还在想别的办法,一个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缩短去火星的时间,这样无论在辐射上、心理上,还是失重上都有好处。现在有一种想法是研制核动力火星飞船,能够把去火星将近半年的时间缩短成两个月,或者研制更先进的等离子火箭,说是39天就到火星。但是这些目前都是设想,还没有实施,如果真正解决了飞行时间问题,研制出新技术的话,到火星并不是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