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间,市民杨女士替女儿偿还了40多万元信用卡欠款,家中已经不堪重负,但年收入不到2万元的女儿,似乎并未停止疯狂刷卡消费的脚步。正月初七,节后上班第一天,杨女士就跟单位请了假,匆匆奔走于市内几家银行,以母亲的身份代女儿注销信用卡。不仅如此,她还希望,能有什么办法,让所有的银行,都不再为女儿办理信用卡?
实习期办理出信用卡,欠款3万多
2008年7月,杨女士的女儿小梅(化名)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单位实习。此时,有人上门推销信用卡,小梅便办了一张。刷卡的爽快让小梅欣喜不已,此后她又办理了几张,并疯狂刷卡消费。半年后,家里收到了银行给小梅的催款通知书。在杨女士的追问下,小梅承认自己已欠了3万多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据小梅说,她见了喜欢的东西就想买,完全不考虑价格,刷信用卡除了买首饰、化妆品等物品外,还用于和朋友吃喝玩乐。尽管杨女士无法理解小梅的做法,但考虑到小梅当时没有收入,无力支付欠款,认错态度比较好,事情发生后,杨女士和丈夫帮小梅还清了欠款。
当面注销背后补卡,两年欠了40多万元
杨女士没有想到,几个月后,她又发现小梅又因刷卡透支欠下10多万元。当时,小梅虽然已经转正,但年收入不到2万元,仍无力支付欠款。杨女士这次帮女儿还完欠款后,要求女儿当面打电话注销所有信用卡。“她当时也乖乖地给各家银行打电话,把手上的信用卡都注销了。可谁会想到,一转身,她又背着我们打电话给银行,对注销的卡申请挂失、补办。几个月后,又刷出一大笔欠款。”杨女士说,女儿刷卡相当疯狂,几天时间就会透支好几万元,不可思议。
杨女士说,每次“东窗事发”,面对父母的指责,小梅的认错态度依然非常好,保证书也写了一大堆。但事实上,小梅始终没有停下疯狂的脚步。尽管她也采取过一些办法,比如将小梅信用卡联系人的电话号码改为自己的电话号码,没收小梅身份证等,但她还是通过网上查看刷卡记录发现,小梅前前后后办过17家银行的信用卡,最多的时候,小梅同时拥有十六七张信用卡。可怜天下父母心,两年间,她已替小梅还了40多万欠款。
母亲奔走各家银行,代女注销信用卡
今年1月,杨女士发现小梅信用卡又透支了7万多元。1月31日,在喜庆的节日气氛中,她再次拖着沉重的脚步到银行为女儿还欠款。
在银行,杨女士了解到,小梅一些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很高,“有张卡的透支额度为24000元,还能超额透支,可我女儿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杨女士找到这家银行的负责人,请求他们将小梅的信用卡注销。随后,根据银行工作人员的要求,在杨女士出示了户口本和身份证,填写了两张表格后,小梅在这家银行的信用卡被注销。办理中,杨女士还做出书面声明:由此产生的相关法律责任由她一人承担,与银行无关。
杨女士从这家银行的做法中受到启发,在正月初七的下午,她接连跑了五家银行,逐一向他们说明情况,然后如法炮制地为女儿办理了代注销手续。
办完这些手续后,杨女士仍无法轻松,她说:“我真不知道女儿以后还会在哪家银行办理信用卡,又会刷出多少欠款,我们实在负担不起了,能否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办理一个代注销手续,让所有银行都不给女儿办信用卡?”
中国人民银行:母亲的请求可理解,但不合法
记者此后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向工作人员反映了杨女士的这个请求。银行统计研究处的孙处长组织工作人员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讨论。孙处长说,近几年来,他们也多次接到过此类反映。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家庭教育问题,孩子缺乏自控力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有些银行为了逐利,信用卡办理审核不严格。而几乎所有父母遇到此类情况,都会替孩子还款,结果反而让孩子成为“会花钱,能还钱”的银行优质客户,信用额度越来越高,孩子欲壑难填,而身后的父母苦不堪言。
对于杨女士的“代注销”请求,孙处长答复说,目前中国人民银行没有这样的系统,无法进行此类操作。即便有,如果没有当事人本人授权,其他人也无权代为办理。“从感情上来说,我们同情这样的父母,也理解他们的要求,但从法律上讲,个人的隐私和权利受到保护,其他人不能侵犯。”
律师:有比“代注销”更合法有效的替代方法
晚报律师团成员、浙江康派律师事务所胡栋律师分析认为,持卡人与银行之间,签订相关协议后,建立了信用卡合同关系。第三人除特定原因外,无权代持卡人解除与银行之间的信用卡合同。特定原因包括:持卡人授权、持卡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后者情况下,监护人可以代为行使相应权利。有些银行直接接受杨女士的“代注销”请求,注销其女儿的信用卡,从法律上讲,此种行为欠妥当。
更加合法有效的方式是,杨女士以母亲的身份,致函银行的信用卡中心,陈述其女儿的还款能力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其女儿单位的收入证明、社保信息、住房信息等,要求银行解除其与女儿之间的信用卡合同,或根据其女儿的偿还能力,限制信用额度。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也会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根据信用卡章程中有关规定,降低信用额度或解除信用卡合同。记者 殷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