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山西因煤而兴因煤而困 艰难转型煤矿“让”石窟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11年02月16日02:45
太原市汾河河畔。记者 燕雁 摄
太原市汾河河畔。记者 燕雁 摄

山西省潞安集团煤油循环经济园区一角。 记者 燕雁 摄
山西省潞安集团煤油循环经济园区一角。 记者 燕雁 摄

  山西困与变

  三晋大地的发展曲线

  记者 张羽 太原报道

  2010年12月,山西成为中国“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我国首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隆冬季节,记者穿娘子关口、入汾河谷地、过吕梁山麓、进煤海之都……一路踏访,一路收获,深切感受到山西人民谋求科学发展的意识正日渐清晰和自觉,一幅三晋大地负重转型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因煤而兴 共和国不竭的动力

  山西省是一个大宝库,各种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煤铁之乡”。探明矿种120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就有24种。煤炭探明储量2873亿吨,曾占全国的1/3;全省90多个县市地下均有丰富的“乌金”;铁的探明储量为30亿吨,居全国第4位。

  多年来,能源基地建设成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国家及省内各级政府对能源产业均采取了倾斜政策,形成了高投入、高强度、大规模、粗放式的区域经济开发模式,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不但促进了山西省经济发展,而且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全省原煤年生产能力达10亿吨,年实际产量达7亿吨左右,是全国总产量的1/4,同时山西也跻身世界年产亿吨煤炭以上的六大生产基地之一。

  每隔几分钟就有一个运煤专列驶出山西,这是山西省作为全国能源基地的真实写照。山西人经常自豪地说,华北地区一半以上的电灯是山西点亮的。特别是在国家需要煤的时候,山西从未皱过一次眉头。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省份遭遇雨雪冰冻灾害时,一个月时间内,山西煤炭企业几十万煤炭工人放弃春节休假,生产煤炭3385万吨。此后的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等关键时期,都能看到山西为国家提供能源保障的不可或缺的位置。

  60多年来,山西净外调出省煤炭80多亿吨,供应全国28个省(市、区),多年以来,这个省煤炭的重点订货量、出省外调量分别占全国的50%和70%以上,“煤老大”的称谓名副其实。经过60多年的建设,山西具备了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动力的能力。直至“六五”期间,山西省人均G D P、财政收入、城市化程度都在全国处于上游,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财政上解省。

  一辆辆满载山西煤炭的火车专列和汽车正日夜穿梭驶出太行山脉,把煤源源不断地输往全国各地的电厂、港口和用煤单位。为保国家经济发展,山西到处是一片红火的煤炭生产与运输场面。在煤炭紧张的时候,包括国有重点煤矿在内的各类煤炭企业都在挖掘潜力多生产,政府及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组织煤源和运力,全力以赴保证煤炭,尤其是电煤的供应,以缓解经常席卷全国的电厂电煤之“荒”。作为重要能源基地,山西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进入新世纪以来,山西外运煤炭每年都超过5亿吨,占全国省际调拨量的3/4,比1978年增长8倍以上;外调洗精煤4000万吨以上,比1978年增长20倍以上;外调焦炭比1978年增长200倍以上;外调电力比1978年增长100倍以上。

  因煤而困 重型巨舰几近抛锚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抓住了结构调整的机遇,将一个农业省份建成了能源重化工基地;而后,又失掉了一些机遇,使经济结构严重恶化到制约经济发展。

  在“能源基地”无比荣耀的背后,山西却不得不品味“中国锅炉房”的酸楚。全省多年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6,而每年因开采煤炭破坏损耗的水资源就达15亿立方米以上;采煤还造成全省两万平方公里面积“悬空”,引发严重地质灾害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以上,每年新增塌陷面积约90多平方公里。

  让人难以接受的是,煤炭开采还使山西近几年“是非”不断,形象受损。外界一提起山西,更多的谈资是污染、事故、官员问责……

  事实的确如此。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山西因采煤等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高达3980多亿元。在全国污染严重的城市中,该省临汾、阳泉、大同曾连续几年名列三甲。白天少有蓝天白云,黑夜看不清月亮星星,湛蓝的天空和新鲜的空气一度成为众多城市市民渴求的“奢侈品”。污染,成为山西的一张“黑色”名片。

  而频发的安全生产事故则是影响山西形象另一“痼疾”:新中国成立60年来,山西煤矿事故累计造成1.7万人死亡、1.3万人伤残;每年还有为数不少的官员因安全生产事故被问责,有的直接被免职。

  持续多年以煤为主的工业结构使山西在做出“晋煤暖天下”、“晋电亮天下”的重大贡献的同时,却将山西推入了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境地。几年前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反映出山西的资源环境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山西省可持续发展水平在国内排序为第25位,环境状况排序为第29位,太原市名列全球十大污染城市榜首,全省24条主要河流已有85%的河段不同程度地受到污染。人们形象地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碴,脏了一滩水”。

  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山西为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却造成了自己经济的畸形发展,超重型经济结构压得自身喘不过气来。前些年掠夺式的开发,酿成资源浪费惊人、生态破坏和污染严重、矿难频发等苦果,而且资源依赖型经济造成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化、初级化,抗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薄弱,一旦煤炭行情不景气,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将直接受到冲击。人们还记得:亚洲金融危机来袭,煤价陡跌,吨煤60元送上门都没人要,山西的许多煤矿连工资都发不出,不得不“人人230,共同渡难关”。

  几十年来能源立省的战略取向造成了山西超重型产业结构,农业基础薄弱、畸轻畸重的工业布局压制了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进程,在过去只靠煤炭就能吃遍天下的“一煤独大”格局下,原本有基础的机械、电子等行业逐渐萎缩。长期以来形成的能源优势到后来不但使经济畸形发展,而且禁锢了人们的观念,使山西人对纷繁的市场状况表现麻木,缺乏开拓的勇气和能力。

  发展不当和发展不足的问题在山西同时存在。“傻、大、黑、粗”是该省经济结构和产品的代名词,农产品、矿产品和初级原料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9/10以上,长期以来,煤炭工业提供的增加值约占全省新增国内生产总值的25%,占全部工业提供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山西的各类产品中,初级产品占到了64.8%,高新技术产业占的比重不足10%。不合理的还有所有制结构,“十五”末期山西省的私营经济资本占总资本的份额不足10%,产值只占6%,然而在这些仅有的私营企业中,生产煤、焦、铁的占80%,科技含量高的企业不足5%。在太原市五大商业大厦销售的各类商品中,由山西生产的只占1.4%,天龙大厦是山西省营业额最大的国有商场之一,其销售的5 .6万种商品中,山西货只有20余种,每年的销售额完成40万元左右,只占全商场销售额的0.04%……

  这样的经济无疑经不起冲击,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山西支柱产业全行业亏损,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使得山西成为当年上半年中国唯一一个负增长的省份。

  让山西变绿 能源基地的新含义

  频发的安全事故与严重的环境污染为资源高度依赖和单一粗放增长方式频频亮起“红灯”。痛定思痛,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再也不要“带血的GDP”和“污染的GDP”。

  山西煤炭业多年存在的“多、小、散、乱、差”的传统格局,造成了安全系数低、经济效益差、环境破坏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此起彼伏的矿难,终于让山西省痛下决心,全面启动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煤炭产业改革。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都面临着摆脱资源优势陷阱,寻找新的驱动力这个挑战。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认为,资源型经济的本质,决定了产业转型是山西的必然选择。山西产业转型,首先是提高原有产业集中度,对原有产业做强做大;其次要依托能源优势发展后续产业;同时,大力培育非煤新兴产业。

  尽管改革进程中存在不少争议,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操作性问题,但山西正向设定的目标疾行。2007年,山西省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取得显著成效。按照煤炭产量,吨煤征收不到20元,设立可持续发展基金,基金的50%用于环境生态治理,30%用于非煤发展,20%用于解决煤炭企业办社会问题。

  煤炭、焦炭产业过去遍地开花,到1998年末,山西共有各类煤矿9000多个,生产能力达4亿吨,而占原煤炭产量47%的乡镇煤矿有6000多个,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管理差,同时布局不合理,严重污染环境。调整首先从煤炭产业开始,关井压产,落后生产力退出煤炭。

  “这几年煤炭安全压力太大,小矿早晚都要被淘汰,还不如早点退出来。以投资股权进入重组后的大矿,既不用担心出事故负责任,还能分红。”左云县一位煤矿老板说。他说的“退出”,是指已接近尾声的煤炭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山西省煤炭厅厅长王守祯介绍说,全省只保留1000座煤矿,形成4个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4个5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届时,煤炭行业集约、高效、安全发展将成现实。

  在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同时,山西加快了大型煤炭基地和产业园区建设,确保国家经济发展对山西煤炭的要求。目前,山西已建成83个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煤矿,包括大同煤矿塔山、山西焦斜沟等3个1500万吨,大同煤矿同忻、山西焦煤沙曲等6个1000万吨,阳泉煤业韩庄、晋城矿业赵庄等9个600万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形成9个煤炭综合开发产业园区,随着这些大型现代化矿井和产业园区的建成,山西仍将给全国经济发展的巨轮注入强劲的能源动力。

  煤是山西最大的优势,转型并不是摒弃这一优势而另辟蹊径,也不是简单地关闭小煤矿,而是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将产业链延长、附加值提高,以实现集约、安全、高效发展。

  站在同煤集团塔山煤矿宽敞明亮的井口,人们几乎看不到一点煤炭的痕迹。几百米下挖出的煤输送到井口后,直接通过皮带封闭输送到洗煤厂,洗出的精煤装车外运,而煤泥、中煤等又被继续输送到坑口电厂燃烧发电。随着高岭土和煤矸石利用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同煤塔山工业园区产业链的最后一环实现了闭合。1500万吨矿井、洗煤厂、坑口电厂、高岭岩厂、粉煤灰砖厂、污水处理厂、高岭土加工厂和煤矸石墙体材料生产厂……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循环经济”模式,真正实现了“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除了煤炭,山西省还出台了九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包括焦、冶、电等传统支柱产业,还包括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全面体现了由粗放到集约的“黑”变“绿”思路。走进太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记者仿佛到了高科技“大观园”。尤其令人振奋的是,这里将建成全国一流的煤化工技术研发基地。被称为世界能源革命的煤制油中试项目、旨在开辟新兴能源的煤层气利用项目、矿井煤层气甲烷提纯项目以及被称为“环保型工业血液”的煤基醇醚清洁燃料项目将在这里转化为生产力。高新区主任张新伟展望说,在高新技术的支撑下,山西的煤炭资源将真正成为滚滚而来的“乌金”。

  相对于经济发展政策和资源整合,普通百姓更关注污染问题。这方面同样让人欣喜。2003年阳泉市二级以上天数仅为56天,2008年这一数字变成了345天。目前,山西全省空气质量继续改善,11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均超过300天。汾河岸边的湿地公园吸引了水喜鹊、白鹭、野鸭等70多种鸟类来栖息,这是2008年5月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启动以来的成果。

  山西简读

  一部电视剧《乔家大院》把人们带回了19世纪。那时,晋商是清朝后期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力量,由晋商支撑的山西成为中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晋商陨落之后,山西工业逐步兴起,煤炭、钢铁等支撑下,阎锡山统治下的山西成为“模范省”。由于天然的资源禀赋,山西成为新中国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在共和国六十余年的历史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上,山西居功至伟。

  时光荏苒,在即将进入新世纪时,亚洲金融危机迅速冲击了这个中国金融业鼻祖省份,支柱产业全部陷入亏损,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的,长期的煤炭采掘,给山西带来的是更深的危害:生态破坏、采空区塌陷、矿难频发、空气污染……

  进入十一五,山西选择了壮士断腕式的改革方式,从环保的一票否决制到釜底抽薪式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兼并重组,黑色煤层上面掀起一场绿色革命,山西将以全新的姿态进入“十二五”。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梅智敏)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