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甘肃一小镇11人因尘肺病死亡 家境贫穷仅有债务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2011年02月16日01:57
今年1月,7名尘肺矿工走出山村,在西安钟楼前呼吁社会关注
武登瑞在患尘肺后,买了辆车。每天都能拉几个往返镇上看病的尘肺患者

  去年冬天,被尘肺阴影笼罩的黑松驿,逐渐引起了世人关注。而在当地,为挽救尘肺病人的生命,官方和民间的救助和自救行动也正在展开。

  9个月前,33岁的武登范就开通了微博,账号是“田径小路”,他是黑松驿庙台村的一名二期尘肺病人。

  在苦难的黑松驿,已有六七名尘肺病人开通微博,其中,最早的是周俊山。2010年12月,周俊山等3人受尘肺矿工委托,去北京向媒体求助。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王克勤在微博上发布了消息,最终引来网友“北京厨子”等人发起网络救援。

  当地政府也在行动,从2010年1月起至今,当地政府采用发放低保、看病“零支付”、发动当地干部职工捐款等方式,希望能扶助尘肺矿工家庭走出困境。

  政府救助,以及民间网络救援,都是为了帮助他们,与死亡赛跑,获得活下去的机会。

  为什么是黑松驿?

  贫穷一直是这里的生活主题。在整个黑松驿,直到去年,年人均收入才到1700元。

  2009年初,当黑松驿镇接到第四位尘肺病人的死亡报告时,还没有想到发病人数会越来越大。

  当年5月,古浪县政府开展第一次尘肺病筛查,只要和粉尘有接触的当地百姓,都可以接受全身检查。当时来参加体检的有403人,其中有398人来自黑松驿。最终,有124人确诊尘肺。

  为什么古浪尘肺集中在黑松驿?

  在古浪这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县,地处祁连山支脉乌鞘岭北麓的黑松驿,属于高寒、半干旱山区。古浪县9个镇、10个乡中,黑松驿的经济状况一直处于倒数一二的位置。

  在这个有2万人的小镇,平均每人有2亩4分地,但全镇能浇上水的只有1800亩,其余的4万多亩地全是旱地,完全靠天吃饭。

  贫穷一直是这里的生活主题。在整个黑松驿,直到去年,年人均收入才到1700元。

  在这个教育落后,相对保守的西北小镇,去沿海等发达地方打工的人很少。镇上每年外出务工的有8000多人,大部分去了新疆、内蒙古,以及酒泉、玉门等地,

  大部分尘肺患者是在1998年左右到2008年的10年间,到酒泉市肃北县马鬃山金矿打工的,但这些一度因在金矿打工,使得家境好转一些的矿工,很快就被噩梦惊醒。大部分家庭,就这样经历了干活挣钱发病借钱看病彻底返贫的轮回。

  网络驰援和自救小组

  网友“北京厨子”招募志愿者、摄影师等,在冬天的古浪举办 “慈善晚宴”,并在微博上直播。吸引了无数人转发。至今,这场网络救援已收到捐款20万元。

  2009年开始,陷入绝境的尘肺矿工开始呼吁媒体关注。2010年1月,中国经济时报对古浪尘肺矿工的遭遇第一次发出了报道。

  政府的相关救助随即展开,但病情一天天在加重的尘肺病人,再也等不下去了。2010年12月,周俊山等3人受100多名尘肺患者的委托,到北京求助媒体。这次,记者王克勤发了一条呼吁关注的微博。

  这条微博触动了著名网友“北京厨子”。在邓玉娇案等多起公共事件中,他都曾积极参与。这次,他决定立即到古浪。他招募志愿者、摄影师等,在冬天的古浪举办“慈善晚宴”,并在微博上直播。吸引了无数人转发。至今,这场网络救援已收到捐款20万元。

  2010年1月13日,147名尘肺病人成立了“自救小组”。他们推举病友李发科当组长。李发科当年曾带不少村民上矿山,与矿山的老板比较熟悉,也愿意热心为大家出头维权。自救小组的成立,使得他们能及时和政府交流,也与外界沟通,监督捐款的使用。有组织的自救活动由此开始展开。

  今年1月17日,自救小组的7名尘肺患者从古浪出发,到西安、郑州等地,呼吁社会关注。在西安钟楼,他们戴上口罩,呼吁社会关注古浪尘肺农民工这个职业病群体。

  当地政府的角色

  尘肺的集中暴发,使得100多个家庭失去青壮劳动力,并因病返贫,当地政府从2010年开始,给每个尘肺患者家庭办理了低保。

  1月25日,33岁的张太山到镇卫生院取药。他只需报上自己的情况,就可免费取药治疗;如需要住院,在县医院也不用交任何费用。

  为了救助这些已经面临绝境的家庭,古浪县出台了“零支付”政策。尘肺病患者在武威市内公立医院住院治疗的医药费,新农合医疗报销不设起付线,给予全额报销;在市外公立医院住院治疗,报销提高10%,剩余部分由县民政部门给予救助。

  对几乎陷入绝境的尘肺病人家庭来说,目前的生活主要靠政府救助;对古浪这个国家贫困县来说,这无疑也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去年1月,古浪县给所有曾与粉尘接触的外出务工者,做了尘肺病鉴定,共有408人参加了体检,23.5万元的体检费由大病医疗救助渠道全额承担。其后,该县民政局为124名确诊患者家庭,多次发放救助金20余万元。

  尘肺的集中暴发,使得100多个家庭失去青壮劳动力,并因病返贫,当地政府从2010年开始,给每个尘肺患者家庭办理了低保。

  在今年春节前,古浪县民政局为黑松驿卫生院购置吸氧机10台,价值3.5万元,无偿提供尘肺病患者使用。在古浪县医院,已设立一个职业病科,目前,价值100多万元的设备正在购置中。当地政府的设想是,在设备安装到位后,由政府出面,邀请外地的专家来为他们洗肺治疗,这样也可以节省一些费用。

  今年1月21日,武威市号召干部职工向古浪县尘肺病患者捐款,目前共收到捐款500余万元。这笔钱专项管理,将用于对尘肺矿工的救助治疗。

  但政府所做的这些救助活动,更多扮演的是慈善角色,而在尘肺矿工打工的酒泉市肃北县,相关的政府追责尚未展开。

  开启艰难的维权之路

  “维权的事得尽快提出来,得让那些矿主承担责任,我们的尘肺兄弟们等不起了。”李发科说。

  除了呼吁救助,古浪尘肺患者自救小组所做的另一个工作,是收集证据。组长李发科手头已收集了个别的合同、工资表等,这是患者们曾经在矿山打工的证明。“维权的事得尽快提出来,得让那些矿主承担责任,我们的尘肺兄弟们等不起了。”李发科说。

  据李发科介绍,他们当年打工的马鬃山460金矿,其实是戈壁滩上的一个山包,其方圆50平方公里都是矿带。这里隶属马鬃山镇矿业总公司工业公司,但当时大部分都是个体承包矿点。

  李发科证实,他们在山上干活时没有任何劳动保护,而对此,政府相关部门也很少有监管。“每年夏天的时候,当地的劳动、安监部门,开车上来绕一圈就走了。我甚至没有见过他们下车!”他说。

  徐述才是古浪县劳动监察大队大队长。据他介绍,2009年8月,县劳动局、卫生部门成立了工作小组,专程到肃北县,把尘肺矿工的情况通达了当地劳动人事部门。双方商量先由古浪这边搜集证据,确定劳动关系。2010年2月,他们再次去协商解决,并开了现场会议,但至今来看,进展并不大。

  “我们提供了37家矿主的情况。这37家也都和古浪尘肺矿工有关,这些矿主得由当地查找,但肃北方面查找的情况,我们至今还不明确。”徐述才说。

  据徐述才介绍,当年的那些矿点,在2007年后从马鬃山镇改归肃北县管理,一些在资源整合后关闭,但相当多矿点还在。对古浪矿工自救小组来说,维权之路看起来困难重重。李发科曾和当年的矿点老板联系,对方却称他们患尘肺和在金矿打工没有关系,有的甚至不承认双方曾有劳动关系。

  事实上,劳动关系的确认一直是尘肺等职业病患者维权的难点。大多数矿工并没有和老板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启动法律程序,劳动关系能否被认定成立是个棘手的难题。加之《工伤保险条例》等都是属地管理,工伤认定也在肃北方面,并且要由用人单位确认,这更增添了维权的困难。

  对146位活着的尘肺患者来说,他们正在和死亡赛跑。慈善和救助虽能解一时之急,但只有逐渐开启艰难的维权,他们才有望得到赔偿,以及迟来的公正。

  本报记者 江雪 文/图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011)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