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1点50分,10名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从首都机场启程飞赴刚刚遭受地震重创的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展开地震搜救工作。 救援队预计将在当地时间25日到达。
中国地震局应急救援司副司长苗崇刚告诉记者,此次中国地震局共派出10个人组成特遣分队,由1位领队、7位队员和2位地震专家组成,其中7名搜救队员全部由中国地震局搜救中心教官组成,全部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国际重型救援资质。两位地震专家中的一位既精通搜救业务,同时也是协调官员,还有一位专家是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科研人员,昨天早晨专程从哈尔滨赶来。
记者了解到,这支队伍中既有灾评专家、结构专家,也有装备保障专家、通讯专家和搜救专家,战斗力非常强。
“我们是在早晨5时58分接到出发命令的。”救援队员王念法告诉记者,救援队在7时30分就完成集结,8时出发前往首都机场。和此前救援队的橘色救援服不同,10名救援队员全部身着鲜艳的红色救援服,“这是我们的新装备,首次亮相,”王念法说,新队服加上了“国际重型救援”的标志,只有经过联合国严格考核的救援队才有权利佩戴此徽标,而全球只有12支救援队通过考核,中国国际救援队是亚洲除新加坡外惟一取得国际重型救援资质的队伍。
记者了解到,这支救援特遣队此次前往新西兰携带了三套生命探测仪、大功率的破拆切割工具,以及相对轻便的一些轻型搜救器材,此外还有一台发电机,应对可能出现的电力短缺问题。据了解,队员们到新西兰后的行程将视灾情而定,时间至少在一周以上。
另据报道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昨天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已分别向新西兰红十字会和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提供5万美元和10万元人民币援助。
幸存中国女生讲述逃生经过 空中坠落木桩救命,从玻璃窗爬出死里逃生,回想起两天前的那一幕,河北女孩刘宏玲(音译)仍觉得心有余悸。地震发生时,她和其他在国王教育学院学习的中国学生在CTV大楼里。幸运逃生的她如今身上仍有很多乌青的印记,记录着那场灾难的惨烈。昨天晚上,她通过当地侨领向本报记者讲述了当时的经历。
22日中午,午餐时间。和往常一样,刘宏玲走进学校的厨房里,拿出在家做好的饭菜,准备放进微波炉里热一热。她清楚记得,厨房里很热闹,除了几位中国同学,还有十几位日本学生。
刘宏玲正和身边的朋友说着话,突然觉得眼前漆黑一片,紧接着就感到自己在向下坠落,随之落下的还有水泥碎片。等再睁开眼睛,原本在三楼的她发现自己已经到了一楼,整栋大楼已经成为了废墟。废墟上到处是碎石瓦砾,而她不但没有被落下的楼板砸到,还幸运地坐在了几根木桩上。当时刘宏玲浑身是血,脚上的鞋也不见了,当她看到旁边有一个破碎的玻璃窗时,便用最后的力气爬了出去。
当时刘宏玲感觉十分惊恐,所经历的一切好像只在好莱坞灾难大片里看到过。跑到街上后,身无分文的她遇到了两位好心的新西兰人,帮她止血和处理了伤口后,把她安置在自己的家里,给她提供了水和食物,并在23日把她送到在当地的房东家里。
据当地侨领向本报记者介绍,刘宏玲恢复得不错,她昨天还协助使馆工作人员辨认了失踪的中国学生照片,并表示如果有可能,愿意到华人组织成立的地震小组当志愿者。(记者 陆纯 刘一)
作者:陆纯 刘一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