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部长、全国老龄办主任李立国日前表示,协调推进老龄政策创制工作将是全国老龄办2011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民政部将积极推动各地逐步将本地区80周岁以上老年人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范围,按月向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计发高龄补贴。(2月27日人民网)
建立高龄补贴,是完善老年福利制度的一种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如果高龄老人都不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还有哪个群体最该享受呢?虽然我国60以上的老年人口有2.16亿,但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却只有2400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1.1%,对于这2400万高龄老人的福利,国家完全有财力做好,因为人数并不十分庞大。尤其要说的是不能忘记给乡村高龄老人发补贴,乡村高龄老人更值得关注。
城里的老人大都有退休工资、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但乡村的老人却没有。然而,在过去,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的首先是城里人,乡下人往往是沾不上边的。其实对于高龄补贴,更应补给乡村高龄老人,他们才是最需要的人,补贴他们才是“雪中送炭”;补贴城里高龄老人,用乡下的话说就是“狗屎堆长草”,更是“锦上添花”。比如城里的退休老干部退休工资每月几千元,补几百元钱却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年靠子女给几百元钱的乡村高龄老人来说,如果一个月有几百元钱领,那就很不简单了,可以直接改观老人的生活和地位。
每当早上看到那些晨练的城市老人,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家乡的老人们,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城里老人一样的幸福生活?去年国庆节,我回到家乡看望父母,也看望了妻子高龄的奶奶和外婆,她们一个82岁,一个90岁。当我在菜地找到奶奶时,只是心酸,一个82岁老人还要挑着桶去浇菜。我说:“奶奶,你就不用再做了。”奶奶笑着说:“不做,哪有菜吃?村里七老八十的哪个不是这样做?”是啊,那位九十多岁的胜成爷爷都还在干农活。这就是城乡差别,更是城乡高龄老人的差别。
从家庭收入来看,农民家庭就更不用与城里人比。种田收入低,读不起书,看不起病,在这样的窘境下,做子女的再孝顺,还能拿出多少钱孝敬父母?随着外流人口的增多,留守老人的比重急剧增加。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贫困乡村集体经济脆弱、公益基础设施落后、农民养老观念陈旧,留守老人存在的物质生活困难和精神生活贫乏日显突出,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的社会问题。在乡村,老人最怕生病,即使合作医疗能补贴一部分医疗费用,但剩余部分仍难以承担,并且病后农田无人耕作,他们至今过着“白天听狗叫,夜晚闻鸡鸣”的孤独生活。
在我看来,国家补贴高龄老人,首先要补贴乡村老人和城里的低保家庭的老人。同时还应做好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障工作。如果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不说像城里人退休那样每月领几千元工资,能领一二百元也不错,既可减轻他们子女的负担,又能让老人们过得幸福轻松点,不用每元钱都要从子女手中拿。这样,显然可以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农村的和谐与稳定,也有利于农民工在城市安心工作。
作者:洪巧俊
(责任编辑: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