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医生为提成狂开抗生素 病人因抗药无药可救身亡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11年02月28日07:47


  医生为提成狂开抗生素 病人抗药无药可救身亡

  【新闻核心】

  “我国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儿科更是‘重灾区’。”一位专家曾在全国流感防控会上这样说过。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流感季节,早报记者深入医院门诊调查,看到的仍是输液大厅里坐满了打点滴的孩子,而与此同时,还有的父母因为医生没给孩子开抗生素,质疑医生甚至跟医生吵架……对此,医药界人士指出,抗生素滥用,有医生追求疗效的问题,有“经济利益链”推波助澜的问题,同时也有患者根深蒂固的用药习惯的问题。

  【门诊探访】

  患者“习惯性”依赖抗生素

  很多家长都认为,给孩子多花钱是爱孩子的一个有力证明。这一点用在其他方面或许有道理,但用在看病、吃药上,不仅毫无道理,还可能事与愿违。近日,记者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观察采访发现,对医学常识缺乏了解、害怕孩子病情继续加重,是家长们向抗生素“看齐”的重要原因。

  ■场景一 打了16天吊瓶还想打

  家住开发区的7岁女孩小红半个多月前查出大叶性肺炎,在当地医院连续打了16天吊瓶之后,孩子的病终于压下去了。眼看快开学了,小红的妈妈带她来到市儿童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好彻底了。

  “肺片显示,还是没好彻底,不过孩子现在既不发烧,也不咳嗽,就吃点免疫调节类的中药吧。”急诊科主任徐静这样建议。小红妈妈听了,有些迟疑地说:“孩子快开学了,用不用再打两天,把炎症完全压下去?”“都打了半个月了,不能再打了。”徐静坚持开了中药,并劝说小红妈妈:“孩子没有临床症状了,说明已经在恢复阶段了,估计再过半个月就会慢慢吸收了,到时候再来拍个片看是不是彻底好了。听医生这样说,小红妈妈才多少放下心来。

  ■场景二 病毒感染吊瓶白打了

  3岁男孩康康发烧烧得小脸通红,没精打采地依偎在爸爸怀里。“医生,孩子发烧38.8℃,给我们开两天的头孢吧。”孩子爸爸急急地“要求”医生。“发烧不一定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最好先查查血。”对于医生的建议康康爸爸似乎听不进去,拗不过这个倔强的家长,医生按“要求”开了药。

  没想到第二天,康康的父母又抱着孩子来了,“医生,怎么孩子打了吊瓶,晚上烧得更厉害了,最高都烧到40℃了”康康的妈妈着急地说。“还是先查个血吧。”这回,孩子的父母依了医生,马上抱着康康去查了血,结果很快出来了,“白细胞正常,淋巴偏高,说明不是细菌感染,而是病毒感染。”“那怎么办?”“烧3天自己就退下来了。”“什么?”对于医生的回答,康康的父母显然很不理解。医生跟他们解释说:抗生素对病毒是无效的,因此打针也没用,而人自身有抗体,再与病毒较量几个回合后,体内聚集到一定程度的抗体自然就把病毒赶跑了。”

  【药店探访】

  不用医生处方抗生素随便卖

  “有点感冒发炎,吃什么消炎药最好?都是处方药吗?”近日,记者来到位于东平路的一家药店,货架上摆着60余种各种品牌和包装的抗生素药品,包括阿奇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看到记者要买消炎药,药店的工作人员也没多问症状,立即推荐了一种阿奇霉素,标价27元,还表示这就是处方药,只要交钱就能买走,一般的感冒发烧都能治。记者称还有没有别的药时,对方则拿出一种价格为35元的头孢类药品,说这种药的级别更高,药效也更好。

  随后,记者又探访了13家位于瑞昌路、辽宁路、台东、中山路的药店。在这些药店中,仅有一家要求记者出示医生处方,否则不能购买。

  “一些药店追求利润,往往向顾客推荐疗效快、价格高的抗生素药品,但这些消炎药都需要处方才能购买。”山东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专家田英介绍,好的抗生素虽然见效快,但普通发炎患者无需使用,用药太高级容易产生耐药性,以后说不定就无药可用了。

  药店在不查看处方的情况下销售抗生素,必然会使居民对抗生素药品不设防,进而导致抗生素滥用。“其实药店钻空子很容易,通过补充记录就可以。”一名临床医生告诉记者,药店查看顾客处方后并不会留下,而是做登记,只要把登记内容做好,一般情况下是查不出来的,此举虽然“方便”了病人,却埋下了巨大隐患。

  【临床病例】

  “耐药宝宝”屡见不鲜

  抗生素滥用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诱发细菌耐药,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变异,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将是耐药带来的“无药可用”。

  ■病例A 出生就耐三类抗生素

  “孩子一出生就有耐药性,这种例子已经不少见了,所以婴儿发烧后使用抗生素,级别升得很快。”记者昨日从中心医院、儿童医院、八医、三医、九医等处了解到,近年来临床上接诊的婴幼儿耐药患者已经屡见不鲜,一出生就耐药让很多家长十分困惑,明明自己和孩子都没滥用抗生素,为什么抗生素还不好使了呢?“医院曾收治过一名6个月大的脑炎患儿,患儿携带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他啶等7种、三类的抗菌药物存在耐药性。”专家分析说,患者对抗生素不敏感,说明体内感染的致病菌存在严重的耐药性。多家医院的统计显示,在患有细菌性感染的婴儿中,细菌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虽然多数病例无法查找耐药原因,但医生们普遍认为与养殖业滥用抗菌药物、患者滥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

  ■病例B 结核病人“无药可救”

  “实在太可惜了,才45岁就没法救了,因为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所有的抗生素药物对他体内的结核杆菌都不起作用。”市胸科医院院长助理、医教科主任刘玉峰给记者介绍了这样一个病例,结核病人刘启(化名)因结核病发作来医院,细菌培养后医生们全惊呆了,因为他体内的耐药菌能扛得住所有抗生素,也就是说他已经“无药可救”。而“超级耐药菌”出现的根源,正是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

  原来,刘启36岁时患上肺结核,吃药一个月后身体逐渐恢复,他自我感觉良好便停药,可不久后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肺结核复发,于是再次吃药,之后的治疗中,患者总是感觉见效就停药,“反复停药导致体内的细菌杀不干净,也没能有效控制,细菌对抗生素的适应性越来越强,这种不彻底的用药最终促使耐药菌的产生。”刘玉峰说,10年的不合理用药足以将低级的细菌“逼”成超级耐药菌。

  【幕后调查】

  抗生素“怪圈”利益链作祟

  曾做过医药代表的李先生透露部分医生为拿提成狂开抗生素

  不能滥用抗生素越来越成为公众常识,但现实是抗生素仍在被普遍滥用,这个“怪圈”的产生固然有患者迷信抗生素、医生追求疗效的原因,但在医药界内部人士看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从药厂到医生之间有条层层加码的利益链。近日,记者几经周折结识了一位曾做过医药代表的市民李先生,他代理某品牌抗生素产品。在记者保证不透露其个人信息的前提下,李先生讲述了鲜为人知的抗生素回扣内幕。

  抗生素成回扣“重灾区”

  “我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和医生拉关系。”李先生说,自己的主攻目标是一家大医院几个科室的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他与这些医生都是单线联系,送钱不收的 “尴尬情况“他至今还没有碰到过。”抗生素的零售价与成本价究竟有多大悬殊?李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一种零售价48元的药,其中的16元是给医生的,4元是医药代表的提成。李先生说,另外还有药厂、代理商、医院的利润都要扣除,除去这些,药品的成本可能还不到零售价的十分之一。

  李先生透露,抗生素类药物医生的回扣比例大致在15%—30%之间,其中,注射类抗生素提成大致为25%-30%,口服抗生素提成大致为15%-20%。“曾有位关系不错的医生,一个月帮我开了1500支注射类抗生素,每支提成16元,你算算是多少吧。”李先生说,医生光拿回扣一个月拿上万元,是很轻松的事。每月医药代表会根据医生开药情况兑现回扣,而除了“返现”之外,回扣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而医药代表也会投其所好,比如帮助发表论文,出国学术交流等等,而往往这些方式比直接送钱更有利于培养感情。

  所谓新药“换汤不换药”

  李先生还透露,由于抗生素的利润高、品种多,业内竞争非常激烈。而一旦“风头”紧,比如某种药物医院不让进了,药厂便将老药换名字、换包装、换剂型,重新注册,重新上市,成分还和原来一个样,可谓名副其实的“换汤不换药”。

  【新闻延伸】

  不少抗生素来源于食品

  记者从岛城各大医院的检验科、呼吸科了解到,大家所说的抗生素,一般指抗菌药物。患者出现耐药性,并不是患者本身耐药,而是患者携带的某种病原菌存在耐药性。细菌培养可以发现病原菌的类别,药敏检测则可得知其是否存在耐药性。

  专家表示,细菌出现耐药性因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在与抗菌药物的“斗争”中发生的。上世纪40年代,刚刚诞生的青霉素被当做杀死病原菌的灵丹妙药。面对“敌人”,细菌想存活下去就得变异,就像升级自己的武器一样。几年后,部分细菌出现耐药性,青霉素的作用也相应降低。随后,更高效的抗菌药物陆续推出,细菌的变异速度和类别也随之增加。

  “饲料使用抗菌药物是细菌耐药性增强的原因之一。”专家说,动物食用抗生药物后,肠道内的细菌在“斗争”中变异,可随粪便附着在鸡蛋、猪肉等农产品上,进入人们的口中。抗菌药物通过动物的消化系统,也可能进入动物的肉里面。人吃了这样的肉就等于吃了抗菌药物,肠道内的细菌也会发生变异,出现耐药性。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的调研也证明了这点:在我国养殖业中,特别是在中小养殖户中,抗生素的滥用已非常严重。不仅大量使用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已被淘汰的抗生素,就连人类还在试用的某些新抗生素也已用于动物。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形成了抗生素残留。有专家提醒说,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治疗起来就很麻烦。

  【专家说法】

  半数小患者用高级抗生素

  “现在屁股针越来越少了,有时给小病号开药打屁股针,家长就会翻脸,非得要输液治感冒,他们觉得用便宜药不踏实。”八医儿科主任袁显文说,她从临床接诊中分析,至少有一半的小患者使用了比较高级的抗生素,而实际上用普通的药就足以治病。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输液治疗的普及,使用红霉素抗细菌的“屁股针”已在岛城医院销声匿迹,伴随输液普及的是各类抗生素的二代、三代产品,患者体内的细菌在这种情况下,耐药性不断提高。袁显文表示,门诊中医生经常要面对主动要求给孩子使用抗生素的家长,家长们目前主要存在这样两个误区:一感冒咳嗽就要吃抗生素,否则好不了;越高级的、越贵的效果越好。而实际上,药品不等同于其它商品,“一分钱一分货”、“便宜没好货”等规律并不适用于它。

  抗生素的使用原则是先口服,之后才是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在前面的办法有效时,不应该选择后面办法,尽量减少高级抗生素的使用。如果孩子生病,首先要判断是哪种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之后再选择抗生素种类和剂量,千万不要图康复迅速而选择 “好药”,否则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严重危害。(陈珂 于小阳)(来源:青岛早报)

(责任编辑:侯俊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