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劳动力资源成企业布局中国核心因素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01日14:40
  新华网北京3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当前诸多迹象表明,随着内陆交通、投资环境等改善,劳动力日益成为企业布局中国时看重的核心因素。境内外资本正加速流向河南、四川、安徽、湖南、贵州等中西部传统劳动力输出地。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表明,去年前11个月,四川省、重庆市、安徽省实际吸收的省外资金分别约1500亿元、4011亿元、5000亿元,同比增幅约84%、50%和35%。湖南等省份吸收的省外资本亦明显增加。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去年底在参加一个工作座谈会时表示,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间的产业转移档次明显提高。富士康公司落户河南,预计将吸收50万人就业,带动约100家企业到河南投资;TCL、格力、海尔纷纷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设厂;安徽的汽车和家电产量已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和15%。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确立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但企业出于生产成本、投资环境、劳动力充足等考虑,产业转移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但目前确已出现了加速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

  “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哪里能实现这个目的就将企业布局在哪里。虽然将企业布局在传统劳动力输出地,暂时会带来运输和管理成本上的压力,但考虑到机会成本,高额的收益对大部分企业很有吸引力。”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政说,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这个过程。

  中国沿海企业曾走过一段用工“黄金时期”,由此导致的劳动力“候鸟式迁徙”、留守群体增多等社会问题备受诟病。现在,劳动力正在放弃传统的“长途奔袭”,但也为沿海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带来了挑战。

  在偏远的西南山区贵州省息烽县,37岁的农民吴光祥今年春节从浙江返乡后,没有再选择出省务工,而是留在贵阳工作。他告诉记者,去年在浙江一家皮带厂打工,月收入3000元,但花销也在不断上涨。“现在贵州发展很快,新建了很多工厂,工作机会增多,生活开支却相对较少。即使工资低点儿,也无所谓。”吴光祥说。

  “今年沿海企业在贵州招工的难度将继续增大。”贵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局局长徐海涛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一是沿海与贵州省内工资差距进一步缩小,初步估计,同等岗位的工资两地差距已缩小至20%以内,沿海地区对劳动力吸引力降低;二是贵州、云南、四川等西部地区建设项目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工资的提高吸引大量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环境、待遇等要求更挑剔。

  劳动力的“回归”和“留守”带来企业布局上的变化,这将对中国的区域发展带来深远影响。

  “无论对于内资还是外资企业,这种布局上的调整是一种好现象,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平衡是一件好事情,利大于弊,也将成为今后企业在中国布局的一个大趋势。过去中国中西部地区不够发达,劳动力呈现"流出"状态,现在已经吸引了一批劳动力的回归。”李政说。

  “十二五”规划建议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并提出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李政认为,未来传统劳动力输出地区还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工待遇上下功夫,吸引高端劳动力回归,防止劳动力大量外流。“这也给东部沿海地区敲响了加快产业升级的警钟,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跟上自身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提升员工待遇,满足农民工诉求。”(参与采写:李惊亚 杨洪涛 夏冠男 刘金辉 白旭)
(责任编辑:张勇)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