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和盲爸爸 |
赵光辉摸索着用干草喂牛。 |
赵光富靠手的触觉去寻找兔子的草料。 |
“听说你的情况,希望你继续好好学习,乐观、坚强、健康成长,让‘两个爸爸’放心,我们都是你的亲人!”这是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亲笔写给一个普通农家女孩的信。14年前,这个刚出生40多天的女孩被遗弃街头。幸运的是,她被一对盲人兄弟收养。14年间,这对双目失明的兄弟在自己生活都有障碍的情况下,毅然将这个女孩抚养长大。如今,这个女孩已渐渐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对于这两个至今尚未婚娶的男人而言,这个“意外捡到”的女儿让他们的生命中第一次有了做父亲的自豪与责任感。尽管这个家还很困难,但对于女儿的未来,“两个爸爸”均表示:“女儿读书能读到哪里,我们就供到哪里。”
盲人兄弟收养女弃婴
又是一个春天到了。昨天,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六社那条狭窄的乡村公路两边,黄灿灿的油菜花盛开,分外艳丽。不知不觉间,赵丽已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里生活了14年。如今的她就读于合川北门中学,上初二。每天早上6点半,她就要早早起床往学校赶。下午放学回家,帮两个爸爸做饭、扫地、操持家务。然后写作业、看书,晚上9点半上床睡觉。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周而复始,有规律地运转着。
14年前的春天,农历三月十五,合川的王德会在合川塔耳门汽车站旁的餐馆门口发现了一个女弃婴。她忽然想起,前不久,她的两个盲人兄弟赵光富和赵光辉还委托她帮他们领养一个小孩。这兄弟俩都是盲人,时年33岁和27岁,都是光棍。因其父母近亲结婚致残,兄弟俩不到10岁时眼睛就开始模糊,此后他们就远离了光明。
这名女弃婴躺在餐馆门前,饿得哭声嘶哑。王德会犹豫了:这毕竟是一个生命啊!她也许会给两个表弟的生活增添许多快乐,但是也可能会给两个生活尚不能完全自理的兄弟增加负担。但最终她还是将这个女婴抱走,送给两个表弟抚养。生活中陡然多了这么一个“女儿”,两兄弟高兴异常,为她取名赵丽。
“闻鸡”舂米浆喂女儿
“进家门时,丫头只有不到3斤啊!”赵光富挥舞双手,比划着当年襁褓中的赵丽,浓眉紧锁。
在那个飘雨的黄昏,一生中从未抱过孩子的赵光富,双手紧抱襁褓中的赵丽,整整3个小时不松手,直到小家伙尿湿襁褓才交给母亲换尿片。
同是盲人的弟弟赵光辉,晚上躺在破床上,烙烧饼般地辗转反侧,直到鸡叫三遍仍未睡去。另一房里的赵光富更是沉不住气,半个小时后就披衣起床,摸到父母房门前低声问小家伙怎么没有哭声。那一天,睡在不同房间的两兄弟,生出一个相同感受———我们也当爸爸了!
“当爸爸”的兴奋没持续几天,现实的困境便向这个困窘的家庭袭来。小家伙被表姐送来时,一并买了两袋奶粉。但两袋奶粉很快就吃光了。
饥饿的小家伙撕心裂肺的哭喊中,赵光富兄弟听从母亲的建议,他们摸索着拿出了家里舂米用的石臼,开始给赵丽舂米浆。
米要前一晚淘净泡好,次日鸡叫时分就得起床摸索着舂米。舂完一次后,用布过滤一次,再舂二次、三次,由于看不见,赵光富就以这种笨办法确保米舂得够细,以防未舂细的米粒灌入孩子气管。
然后,点柴禾细细熬制米浆,中间要不断搅拌。因为看不见,他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粘锅烧糊。最后加糖等其自然冷却,用嘴唇试试不烫后,再灌入奶瓶喂给赵丽喝。
“做一次米浆得两三个小时,有时候熬米浆,站着搅拌搅着搅着都要睡着。”回忆起那些“闻鸡舂米”的日子,这个沉稳的汉子嘴角会露出难得的微笑。
砖窑打砖挣奶粉钱
米浆虽似奶,毕竟不是奶。听着襁褓中的赵丽一日胜过一日的饥饿哭声,赵光富和赵光辉兄弟互相搀扶着,来到父母的房里,告诉双亲他们的决定———去砖窑打砖,给孩子挣奶粉钱。
这是一段令赵氏兄弟刻骨铭心的经历。14年后的今天,这段经历依旧令他们唏嘘不已。
每天,兄弟俩都会赶在鸡叫第三遍前就起床,将前一天的剩饭加水煮成稀饭,就着咸菜吃了,然后在鸡叫第三遍前后出门。
打砖,就是俗称的打砖坯。首先要将挖来的黄泥,用赤脚踩碎并不断加水搅拌。和好砖泥后,将砖泥一捧捧填满砖模,并用力夯实。然后,用钢丝刮平多余砖泥,再翻转砖模,倒出砖坯。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熟练工,一天也只能打出600块砖坯。赵光富、赵光辉兄弟俩,头也不抬地从早上劳作到星光满天,每人也只能打出300块砖坯。一块砖坯只有4厘工钱。换言之,两兄弟挥汗如雨一整天,每人只能换回区区1.2元钱。
为此,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一块成形的砖坯5斤多,他们每次要挑30块,共150斤,挑到300米外的砖窑,然后送下深达6米的窑井。每天,这样沉重而危险的运输,他们要摸索整整50个来回,运砖坯1500块,行程长达30公里。
事隔多年,没人能够想象,这对盲人爸爸当年究竟依靠着什么支撑,才能每天走完这堪称壮举的30公里。
再穷也送她上幼儿园
靠着盲爸爸用4厘钱一块的砖坯换回的豆奶粉,小赵丽一天天长大。5岁开始,她就喜欢晃着小辫,往附近的幼儿园跑,趴着栏杆一看就是半天。刚被爷爷奶奶找回来,一转眼又跑回去看。
两位盲爸爸悄悄打听了一下幼儿园的学费,每学期190元。对这个贫寒之家,这无疑是笔巨款。但他俩的想法却异常简单:就是再穷也要让她上幼儿园学前班。
于是,5岁的赵丽,成为思居村一些同龄孩子羡慕的对象:她的盲爸爸把她送进幼儿园了!
不仅是孩子,所有的村民都甚是惊讶,在这个村里,舍得像城里人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庭,手指都数得过来。而家境贫寒的赵氏盲兄弟,却令人惊讶地做到了。
令他们惊讶的事远未结束。赵丽6岁时,这对盲爸爸又将她送进了学前班。
那时赵丽的爷爷、奶奶都还健在,能够做一些农活,家里有一定收入。其间,他们也曾托人四处打听过赵丽的亲生父母,但一直没有消息,至今也不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家在何处。2004年、2008年,赵丽的奶奶、爷爷相继去世,抚养教育赵丽的重任就落在了赵光富、赵光辉两个盲人兄弟肩上了。
父女保守“善意的谎言”
两个双目失明的“父亲”、14个春秋、5100多个日日夜夜……这一切造就了这一家三口深沉而博大的父女情深。
兄弟俩还记得,在小赵丽刚懂事的时候,时常要面对她问起的:“我的妈妈在哪里?”此后数年,每年除夕,两个盲爸爸都会带着女儿一起上坟、烧香,年年祭拜那个从未出现,也不知在哪里的妈妈。目的是让孩子感觉到,她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家,她曾经有过妈妈,但那个妈妈已经去世了。
但两兄弟并不知道,这个他们一直隐藏在心底的“善意的谎言”背后,竟是这个懂事的女儿“更善意的谎言”。“其实6岁那年,我就知道,我是捡来的……”14岁的赵丽轻声说出了这个深藏在她心中多年的秘密。
原来,在她6岁那年,大人们无意间的一次闲聊透露了她的身世。那天,表姨来家做客,赵丽路过奶奶卧室时,她听到了表姨感叹,“唉,娃娃命真苦,捡来时手脚小得像老鼠……”早熟的她敏感地察觉到自己的身世,尽管如遇雷击,但她却以成年人都难以想象的克制,悄然走开了,没有向任何人表露出来。
谁也不曾想,这个早熟的孩子为了不拆穿两个父亲为她苦心营造的“谎言”,每年除夕,照样跟着父亲祭拜“妈妈”。而这,两个盲人兄弟并不知道。
“这个事为什么要拆穿呢?他们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如果知道我已经了解了这些,他们也许会伤心的。其实,在我的心里,他们早已经是,而且永远是我的亲爸爸!”说到这里,赵丽望着两个爸爸在远处劳作的身影,眼睛湿润了。
薄爷爷给女孩写亲笔信
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农家,自盖的二层农舍,经过18年的风雨飘摇,已很破旧。4亩土地,年产粮食1900斤。还喂有耕牛一头,母猪一头,刚刚产下10只小猪崽。靠这些,一家的年收入约800元。
2008年,在合川区委、区政府以及民政局的帮助下,解决了两位盲人兄弟的农村五保,每人每年2500元生活费。2010年,赵丽按照特殊人群解决了农村特殊人群五保,每年2500元生活费。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并且,时常有政府部门、民间爱心组织等来看望这一家人。
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对这一家人来说,还有特殊的意义。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给赵丽的亲笔信送到了这个农家小院。赵丽亲自把“薄爷爷”的信仔细地、一字一句地念给两个爸爸听:“听说你的情况,希望你继续好好学习,乐观、坚强、健康成长,让‘两个爸爸’放心,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听着这温暖人心的话,笑容在这两个朴实的农家汉子脸上绽放。随信送去的,还有电脑、书籍、学习用品、寒衣、棉被等。
事后,他们把这封信像宝贝一样裱上,珍藏起来。
“两个盲人爸爸很伟大”
2月22日,在反复修改20多稿后,赵丽给“薄爷爷”写去了一封长信。信里,这个内心丰富的女孩向她敬爱的薄爷爷袒露了心声,信里满是对两位盲爸爸的爱和对社会的感恩:“我和这个家庭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是我很听话,很懂事,尽量帮爸爸们做家务,拉着他们在院子里走一走、散散心。社会各界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学习也很刻苦,每次都是班上前几名,还担任了班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我一直有个梦想,长大了学好本领去帮助更多的人,把我得到的爱传递下去。”
收到信件,薄熙来再次在赵丽的来信上批示:“好孩子!真可爱!两个盲人爸爸很伟大!”
在博大深沉的父爱浸润下,14岁的赵丽早早地就懂得了感恩。她说:“两个爸爸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够独立工作,给两位盲爸爸养老。而这两个“盲人爸爸”均表示:“希望女儿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她读书能读到哪里(什么程度),我们就供到哪里(什么程度)。”
本报记者 伊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