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辜胜阻做客新华网全国两会访谈,就收入分配改革与经济转型话题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以下为访谈内容精彩摘要:
主持人:“十二五”规划建议您也看到了,里面提高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可以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我想问您的问题就是您能具体谈一谈“十二五”时期该如何推进城镇化吗?
辜胜阻:金融危机对我们中国经济最大的冲击就是冲击我们的外需,对我们出口企业的影响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最短缺、最需要的资源就是市场需求,这个市场需求就要靠内需来拉动。城镇化我觉得是最大的内需,是维持中国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动力,是一种持久的动力。
城镇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解决农民变市民的问题。有人在金融危机期间写过一本书《谁来拯救美国》,他的办法可以用于中国农民,看起来很好笑,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9亿农民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家电下乡通过一系列的惠农政策鼓励农民消费,最后成功地使我们保增长、保8。所以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和最持久的动力。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农民收入是农民收入是很低的,但是农民工的收入又是介于市民和农民之间的,所以农民工的收入相对农民来讲是比较高的,农民工的收入相对市民来讲是比较低的。通过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特别是农民工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所获得的收入是很大的。你可以看到,今年在农民收入方面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农民收入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的收入,还有就是农民收入和GDP基本同步。这就得益于我们刚才讨论的用工荒造成农民工工资上升很快。
所以我觉得城镇化能够解决我们城乡之间的“失衡”,有人讲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农民,减少农民意味着什么呢?农民变为农民工以后取得的收入比农民要高。另外,如果我们能使转移出来农民工的土地相对集中,这也可以推进农村的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农村的农民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收入。所以城镇化是提高农民以及农民工收入的非常重要的途径。简单来说,3个农民的消费等于1个市民的消费,如果把农民变成市民以后,那这种消费的需求会大大增长,会成为支撑未来我们经济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
(责任编辑:UN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