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新委员接受本网记者采访 |
浙江在线北京3月4日讯(特派记者 叶海 廖小清)车辆限购、牌照拍卖、单双号限行……部分城市采用的这些“治堵”手段,在全国政协委员李立新看来,都只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急措施。
在参加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对于医治交通拥堵的“城市病”,李立新用“他山之石”开出了自己的处方——建议各地确立“路权分配”理念,因地制宜建设“步行系统”。
限行限购治堵法是“头痛医头”
近年来,全国普遍凸显交通拥堵的“城市病”。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几成“堵城”,有网友戏称北京是“路修到哪就堵到哪”,而浙江省内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情况也不容乐观。以中型城市宁波为例,2010年当地新增机动车多达17.535万辆,机动车保有量超过155万辆,相当于每4人就有一辆车,也难怪行车难、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
交通拥堵正成为政府和百姓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之一。对此,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整治交通堵塞,像北京采用单双号限行和购车摇号,上海实施车牌拍卖,广州拟收取交通拥堵费……
但是李立新对这些做法却不以为然,他评价这只是“头痛医头”的临时应急之策,治标却不治本。
“我认为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车多,而在于城市缺乏科学规划,道路缺乏科学管理!”李立新说,拥有私家车并能顺利出行,是公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采用限购限行的措施,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也是与提升公民幸福感的目标背道而驰。
建议:借鉴香港步行系统 建“空中走廊”
在结合近年来的调研,李立新提出,香港以“空中连廊”为代表的“步行系统”,对治理交通拥堵起到了关键作用,值得内地城市借鉴。
李立新向浙江在线记者描述说,在香港闹市区,处处可见“人在空中走,车在地面行”的立体交通景观。“正因为人车各行其道,互不影响,香港街头虽然车多路窄,汽车总能保证行驶速度。”
据介绍,为解决交通拥堵,香港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改造步行系统,先后建成了长长短短近600条空中连廊和人行天桥,他们与地下通道相结合,组成了一个完善的步行系统。凭借纵横交错的空中连廊,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抵达各政府部门、港交所、客运码头、著名银行、保险公司、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交通十分便利。
“香港的实例告诉我们,只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安排,以空中连廊为代表的步行系统不仅实现了人车分流,还成为了当地城市的一景。”李立新还对建造步行系统的可行性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说,步行系统的建设资金可以由政府一次性投入,而后续的管理费用则可以动员沿路的商家出资,或进行商业和广告开发。
李立新还指出,内地的大部分城市地质条件尚好,比香港拥有更为有利的自然条件,完全可以因地制宜选择建设空中走廊或是地下通道,采取最经济、最合适的步行系统建设方案,“在空中连廊和地下通道的入口、出口处安装自动扶梯,还能方便行人特别是老年人上下楼梯。”
“比如宁波,今年将通过整合市中心三江片重要商业和历史街区的优质资源,实施步行系统建设。”李立新很高兴他的家乡宁波先于其它城市实施步行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