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与赤字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这一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对于支出,一方面提出加大投入:要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另一方面,则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切实降低行政成本。
【摘录】
●今年中央财政拟投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小三:
这显示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大学生就业。今年大学毕业生有660万,加上往年没找到工作的,累加起来,压力不小。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学院党委书记艾洪德: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反映了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
出现这种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经济结构依然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难以与高校毕业生发生有效对接;此外另一方面,现在的户籍和人事管理制度也不利于人才的流动。
据新华社电
【摘录】
●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00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规模比上年预算减少1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2%左右。
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
今年的赤字规模相比没有去年的大,这和去年为摆脱金融危机,政府有一万多亿的投资有关,今年这个需求减弱了,即使后续还有一些项目没有完成,需要继续投资和收尾,但是不像去年、前年投资的那么多了。
本报记者 胡红伟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财政厅厅长钱国玉:
之所以还保持一定规模的赤字,是因为在以下工作中还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4万亿元投资安排下去后的后续配套项目、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等民生投入,都需要财政继续给力。
据新华社电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
赤字的减少说明今年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会有所收敛。与金融危机刚开始的两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形势日趋向好,经济内生动力日趋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扩张程度将减弱。当然“积极”仍是基调,一定规模的赤字,说明政策仍然是积极的姿态。据新华社电
【摘录】
●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
●继续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新增补贴重点向主产区、重点品种、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倾斜。
“三农”投入增加1304.8亿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
这些年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的比例,从“十一五”来看,都在逐年加大,今年又比上年增加了1000多亿元,这当然是好事。
但是也要看到另一个方面,农民的务农成本这些年也在相应增加,比如农业生产资料,像种子、化肥、农药,以及柴油汽油燃油、塑料薄膜等,在很大程度也会抵消对农业的投入。
同样的一笔钱,在有限投入的情况下,是着眼于新农村建设,还是致力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当然这两个也可以“双轮驱动”,但是仍然得有一个主次。我觉得还是应该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主,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来支持城市扩大就业、降低进城门槛,给农民以培训,给城市吸收农民工较多的企业和行业一些优惠的政策,让农民转移出来。而最终问题的解决肯定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本报记者 汤旸
声音
三项经费“零增长”提得非常好,也是老百姓平时议论比较多的问题。把这当成硬指标写进报告,将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降低行政成本。促进三项消费的内容,一方面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基本温饱解决之后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民物质文化和社会保障方面新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郑杰民
备忘录
【摘录】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制度,健全覆盖耕地、林地、草原等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大幅增加奖补资金规模。
健全家庭承包经营
【解读】 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就农村土地承包权而言,要落实其长久不变的政策。如果此点能够落实好,可以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有利于节约土地,也守住国家18亿亩耕地的红线。
对于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确实要进行落实。农民种地的收益可能低于一些商业开发的收益,对于愿意种地的,应该给予补偿,从而提高积极性。未来的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说到底,是要让农民也能分享到利益。本报记者 蒋彦鑫
【摘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逐步转成城镇居民。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解决好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
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经济落后国家在迈向城市化过程中,国家实力通常会增强,国民收入水平会极大提高。如果体制机制合理,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也会分享到利益。但如果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农民不仅不能因城市化增加收益,反而会遭受利益侵害;一些农民可能发生所谓“被上楼”的情形;还有一些农民长期过“候鸟”生活。
中国的户籍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但应该逐步努力,给满足一定条件的农民工以城镇户口。与此同时,也可以保留其原有的土地,要尽量避免用耕地换户口、耕地换保障、宅基地换上楼房的局面出现。
本报记者 蒋彦鑫
【摘录】
继续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5至7元,水稻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提高9至23元。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壮大县城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提高扶贫标准,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
【解读】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昌平: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业、创收能力,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低价收购政策,也可以在保障粮食产量和供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农业制度的调整力度还需要加强,如维持现在的小农家庭经济制度当然可以,但也要在制度上进行创新,比如发展合作经济、新集体经济等。比如我们的耕地占全球7%,却要消耗全球35%氮肥,这就是制度方面显露出的问题。
本报记者 张太凌
(责任编辑:UN021)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