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6日电 (记者 黄子娟)残疾人是正常人的一面镜子,怎样对待残疾人是社会文明的一个标志。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三峡画院院长周森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关于“为残疾人正名, 还身障人尊严”的建议。
“"残疾人"叫法不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能不能给他们换一种更加贴近的称呼。”周森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把身体有缺陷的“残疾人”改称为“身障人”,从称呼上“为残疾人正名”,以更加平等的眼光、更加平常的心态看待他们,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尊严。
周森代表说,在中文里面,“残”的释义意思是“害、毁坏、不完全、余下的、凶恶”,而“疾”的释义是“病、痛苦、疼痛、痛恨、迅速猛烈”,可他们既没有“残”也没有“疾”,只不过在身体上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缺陷,在行动,行走上有些不方便或无法说话等一些障碍,所以他们实际上只是“身障人”。
“他们虽然在肢体上有些缺陷,但是在心理上和生理上有的甚至比正常人还要健全、健康。”周森代表说,他们的工作表现积极向上、奋勇拼搏,他们更加懂得回报与感恩这个社会,得到了别人的帮助,甚至于还想去帮助更多的人,所以他们既不"残"也不"疾"。”
周森代表表示,二十多年前,我们把“残疾人”叫做“残废人”,从“残废”到“残疾”,是社会的一次重大进步,如果我们再从“残疾”到“身障”,这必将是我们和谐社会的又一次重大跨越。
(责任编辑:UN017)
微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