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人物
本报记者李娜阎志江
陈涛看着照片,忍不住伸手去摸电脑屏幕上丈夫的脸。
照片上的他,墨镜、T恤、牛仔裤,十分的阳光帅气,正兴高采烈地推着儿子荡秋千。玩到后面,他干脆自己也上了秋千架,荡到半空中,笑得像个无忧无虑的大男孩。
照片中的人叫彭文忠,是贵州省人民检察院毕节分院反贪局副局长,陈涛的丈夫。2010年5月6日因工作劳累过度,猝死家中,年仅40岁。
“这孩子太累了”
彭文忠生命的最后10天是这样度过的:
2010年4月27日,与同事一起去上海调查取证。几个人一天一夜没合眼,次日凌晨才赶到证人所在地。
证人身体状况很不好,正在住院。为了避免刺激对方,彭文忠和同事在医院从早上7时一直坚守到晚上9时,粒米未进。
取证连续进行了3天。5月1日下午4时,彭文忠和同事带着证据离开上海。
5月2日,彭文忠回到毕节,向院领导汇报了取证情况。
5月4日,彭文忠对一起新发现的职务犯罪案件线索进行初查,并拟订了初查方案。
5月5日,他和两位同事前往黔西。此时,陈涛正好从贵阳返回毕节,两人乘坐的车辆在公路上迎面开过。他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老婆,我们俩刚擦肩而过。”而这竟成永诀。
5月6日一早,彭文忠和同事驱车前往贵阳,核实相关证据。晚上7时10分左右,办案组一行人回到毕节,同行检察官孙辉问彭文忠是否吃了晚饭再回家,彭文忠说:“不用了,回去泡碗方便面就行。”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不久后,彭文忠回到家,刚一打开家门就猝然倒地。
贵州省检察院毕节分院政治部主任廖碧江说,从2010年1月28日到5月4日,除了春节,彭文忠没有休息过一天。
陈涛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丈夫的身体素质一向非常好,就是由于工作压力过大晚上常常睡不着觉,出事的时候兜里还装着安眠药。
“这孩子太累了,是该让他好好睡上一觉了。”彭文忠的老岳父流着眼泪说。
“想用钱买法律没门”
“检察工作就是良心工作,办案就要办成铁案”。这句话是彭文忠的口头禅。
2002年,彭文忠负责办理一起涉案31人的黑社会性质犯罪案件。开庭审理时,涉案人员从贵阳等地请来了26名律师,黑压压地坐成一片。由于彭文忠的工作扎实,证据充分,涉案人员均依法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2010年1月,他接手查办毕节市大方县供电局干部在2008年凝冻灾害期间,虚列电线杆数量涉嫌巨额贪污的案件。
彭文忠带领办案组干警深入案发现场。两根电杆之间直线距离看起来并不远,但有时需要上山下山,绕路钻林。同事说:“两根电杆的间距都差不多,我们用眼睛估估就行了。”可彭文忠坚定地摇了摇头:“看起来只是一两米的差距,但无数个一两米加起来,就是老百姓的利益。”
就这样,他们圆满完成了现场的取证工作,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面对形形色色的利益和诱惑,彭文忠是出了名的“油盐不进”。有一回,一县级干部派司机给彭文忠送来两万元,求他网开一面。彭文忠斩钉截铁地让这位司机转告:“想用钱买法律,门都没有!”
在17年的检察生涯中,彭文忠共审查提起公诉大要案170余件,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7件,立案复查刑事申诉、赔偿案件92件,接待来信来访2376件,没有一件错案,没有一件超过时限。
“嫁给他我不后悔”
生活中的彭文忠重情、重义。因为性格开朗,无论男女、老少,无论富贵、贫贱,都与他相处融洽。
工作中,彭文忠总是抢着做最苦最累的事。以前出差,因为经费紧张,他总是毫不犹豫地自己去睡大通铺,而将省下来的费用节省给女同事。在上海病房取证时,仅有一张空病床可供休息,他自己去门外过道睡长椅,将空床留给年轻下属。
面对69岁老上访户黄大成,彭文忠6年如一日,每天耐心接待,每天给他倒水,让他坐着慢慢说。最终,黄大成被感动了,20年的“老上访”终于息诉。
他更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陈涛本身也是一名事业有成的职业女性,工作非常忙。“在他调到反贪局之前,孩子都是他管。”陈涛说,平时的生活里丈夫也十分忍让她,朋友们都羡慕她找了个好老公。“就算是知道今天的结局,我也不会后悔嫁给他”。
彭文忠12岁的儿子小树根喜欢打篮球,彭文忠再累也要陪儿子玩一会儿。并且经常教育儿子要刚强。在家里他叫儿子“小男人”,儿子叫他“老男人”。
经过这一场变故,小树根已经像个小大人。他认真地对记者说:“我爸爸不是什么英雄,爸爸就是爸爸,是个很严厉很啰唆的人。”
本报毕节(贵州)3月21日电
图为生活里的彭文忠,性格外向活泼。
(资料图片)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