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浙江60岁以上老人超789万 “不孝子女”日渐增多

来源:浙江在线
2011年03月24日10:05

   浙江在线03月24日讯 据《今日早报》报道 北山街道的工作人员袁永金,昨天刚刚解决了一桩家庭赡养纠纷问题。

  一户家庭,四个儿子,两老一个痴呆,一个半身不遂,可是没一个儿子肯管。社区工作人员一上门,才发现米缸都空了。

   好不容易把四个儿子找齐,坐下来谈如何照顾老人,儿子们又各说各的,从父母从小偏心谁,到遗产怎么分,就是不提怎么照顾。

  最后,街道出面提议,四个儿子每人每月出1000元,交给社区,由社区帮忙找一个保姆照顾老人。四个儿子想了想,都同意了。

  袁永金碰上的,可以说是很多老人家庭都有的情况。光是北山街道,从2010年1月至今,因赡养问题引发的家庭纠纷就有50起左右。

  而记者昨天也刚刚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浙江省老年人口基本状况暨人口老龄化对策”新闻发布会上获得一个数据,去年,我省涉及老年人的案件中,财产和房产纠纷案件增长最快,相比2009年增长46.6%。

  袁永金说,引发老人赡养纠纷的,往往跟财产分割和房产继承脱不了干系。子女越多的家庭,越容易爆发此类矛盾。在他看来,几十年来一直相安无事的老人轮养形式,在物价上涨、房产增值的今天,受到越来越多的冲击。

  案例一

  6年来一直“流浪”子女家

  想定下来却被女儿扫地出门

  家住北山街道的寿大妈,曾经被誉为英雄妈妈。她生了7个孩子,四个儿子,三个女儿。老邻居都说,寿大妈到老后,日子肯定会过得很舒服。

  可现在,82岁的寿大妈却说:“生那么多孩子,有什么用呢?凭白无故生出噶许多事情来。”

  7个孩子每家住半年

  6年前,老伴过世。寿大妈卖掉了房子,由几个子女轮流照顾,每户人家住半年。一来大家都出力了,二来老人的生活开销可以平摊。

  头一个半年,寿大妈住在大女儿家。大女儿住北山街道,靠近西湖。寿大妈住得最满意。

  可大女儿家却是条件最差的,1980年造的老房子,只有50多平方米。卧室只有一间,让给老妈住,两夫妻只能在客厅搭个小床过。每住满半年,大女儿会立刻帮寿大妈打包好行李,送到弟弟家去。

  大儿子头脑活络,生意做得好,早早在萧山买了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三房两厅,还请了保姆。不过寿大妈晕车,每次去大儿子家,都会不舒服。住下了,出门也没啥好逛的,所以不太愿意去。

  二儿子家在鼓楼,三室一厅,大小适中,位置也合适。唯一的问题是,这房子是老婆家的,丈母娘也住在一起。寿大妈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嫌弃媳妇照顾得不好。

  二女儿嫁到富阳。半山腰的独幢小洋楼,还有小花园,最适合养老了。不过这个盘山公路,却让寿大妈连叫吃不消。而且附近没什么医院,有一次寿大妈半夜拉肚子,送到医院都已经是第二天上午了。

  三儿子家在半山,娶了个外地媳妇。寿大妈觉得半山环境不好,媳妇又不懂事,也不喜欢住。

  小儿子的家在半道红,只有60多平方米。小儿子常年出差,家里只有两个双胞胎孙女和一个媳妇。寿大妈和媳妇之间处得也不是顶好,住上半年就觉得乏味,只想早早离开。

  小女儿的家在下沙,女婿是个教师,家里规矩多,寿大妈住的时间长了,话就说得不好听。小女儿常常为此和老公吵架,寿大妈心里过意不去,每次半年还不到,就早早离开。

  想落户女儿家却被扫地出门

  这样一圈圈兜下来,这里住半年,那边住半年。寿大妈的行李就从来没有全部打开过。今年年初,寿大妈不乐意了,不愿意搬了,打算就住在大女儿家不走了。

  这样一来,大女儿吃不消了。大女儿已经退休,女婿又是一个吃光喝光的人。两夫妻光靠点工资,既要养老母亲,又要给儿子存钱买房。虽然寿大妈也拿出了一些私房钱,可大女儿还是不情愿。

  大女儿打电话给弟弟,让他们来接母亲过去。寿大妈觉得自己被女儿扫地出门,天天抹眼泪。几个儿子觉得大姐没良心,用了老母亲的钱还不愿意照顾母亲。

  大女儿就说,养儿防老,几个有钱的儿子都不愿意养母亲,为什么要为难她一个退休工人。

  于是,一大家子有的互相抨击、吵闹,有的作壁上观,不管事。原本亲密的一大家子,在老母亲赡养问题上,分崩离析。

  案例二

  四个儿子,两个女儿

  90岁老太就喜欢跟小女儿住

  文新街道的翁奶奶,今年90多岁了。身体蛮好的,就是有点白内障,眼睛不太好。

  翁奶奶生了六个孩子,四个儿子,两个女儿。本来,六兄妹说好,大家轮流照顾老妈妈,一户人家住一个月。但是,翁奶奶就喜欢住在女儿家,特别是小女儿家。

  90岁老太就喜欢跟小女儿住

  翁奶奶已经在小女儿家长住10多年了。老人家说,住便当了,再也不想挪窝了。

  翁奶奶叹叹气,上了年纪的人,零零碎碎的事情蛮多的。眼睛看不清,吃饭要人喂,解手要人扶,照顾起来,是比较麻烦,也只有靠子女了。

  “不是儿子不好,只是住在儿子家,我蛮拘束,也蛮敏感的。”翁奶奶小心翼翼地说。

  “上次住在小儿子家,听到媳妇‘悉悉索索’在说话,我就想歪去了,觉得他们在背后说我坏话,厌憎我这个老太婆。”翁奶奶一个人生闷气,后来才知道,是媳妇把一碗剩菜倒掉了,怕翁奶奶舍不得,就跟家人小声说:老太太问起来,就说吃掉了。

  翁奶奶说,住在儿子家,做筋做骨,就怕被媳妇嫌弃。“女儿就不一样了,就算脸孔板起,说我两句,我也不会生气。她说我,肯定是为我好。”翁奶奶笑了笑,婆媳关系,总是这么微妙。

  老妈有事兄弟姐妹都要到场

  翁奶奶的小女儿美娟,今年也50多岁了。女儿照顾妈妈,这是责任,没话好讲,但美娟还是把“丑话”都说在了前头。

  美娟说,自己和丈夫年纪也不小了,平常给妈妈烧烧饭,擦擦身,这些问题都不大。

  老妈身体健康,这还算好,千怕万怕,就怕她生病。万一老妈生病,躺床上了,兄弟姐妹还是要轮流来照顾妈妈的,光靠他们夫妻俩,实在吃不消。

  去年冬天下雪,翁奶奶在家门口滑了一跤,躺在床上半年不能动。美娟和丈夫轮流陪夜,两个人都病倒了。美娟把兄弟姐妹都叫来,商量了一下,妈妈仍旧住在美娟家,但所有子女都要轮流来照顾。

   居家养老,轮住子女家,去敬老院?

  心里就想着女儿要照顾妈妈

  老人就是个孩子,有时候挺不听话的。照顾妈妈,美娟也有烦的时候。

  可是美娟想想,哥哥姐姐年纪也都不小了,大哥都70多岁了,让70岁照顾90岁,她实在不放心。

  而且,哥哥姐姐都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要帮孩子带孙辈,也没空来对付老妈妈。

  美娟的儿子在国外念书,家里就她跟丈夫。“说实话,两个人蛮冷清的,弄个老人家来热闹热闹,也挺好的。”

  更重要的是,五个哥哥姐姐并没有把妈妈完全扔给了美娟。每个月,他们都会给妈妈一点零花钱,买点好吃的来看妈妈,双休日空了,买点菜,来烧顿饭给妈妈吃。这样,美娟心里也没什么疙瘩,大家都想着,让老妈妈安度晚年,就好了。

  轮养老人不是轮流背包袱

  子女本就该迁就老人意愿

  养儿防老。赡养老人,用杭州市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傅立群的话来说,这是最基本的人性。

  近几年来,仅江干区法院就受理了不少有关赡养老人的官司,其中因多子女赡养老人引发的纠纷占了近七成。

  怎样赡养老人,才是最好的?傅立群的回答很简单,老人怎么开心,就怎么来!

  去敬老院,和同龄人一起生活

  金祝新村的吴大伯老两口,女儿在国外,儿子工作忙。退休后,吴大伯和老伴觉得整天没事干。

  幸好两位老人挺想得开的,把房子租掉后,搬到了富阳一个老年山庄去生活。每个月的生活费,就从房租里扣。

  在老年山庄里,吴大伯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种种菜,养养花,还有不少同龄老人谈天说地。老伴除了打打麻将外,还可以做手工,养鱼,日子过得很惬意。

  儿子一得闲,就开车把老人接回杭州,过个周末。两位老人总结,这样的赡养方式:老人开心,孩子放心,社会少操心。

  傅立群接触过很多这样的老人,吃穿不愁,讲究精神追求,喜欢跟同辈人在一起生活,有共同话题。他们中有很多会选择去敬老院养老,去敬老院并不代表没有子女赡养,子女可以轮流去看望和照顾,逢年过节,就把老人接回家。

  为轮养老人准备一本“轮养日记”

  闸弄口街道的史爷爷,情况和翁奶奶差不多,5个子女,每个月轮流接他回家照顾。

  不过,史爷爷最喜欢住在儿子家,因为有小孙子在。每次快要轮到儿子来照顾他时,虽然离交接日还有个把星期,他就早早地把自己的衣物都理好了。这多少有点让几个女儿不开心,心里有了点想法。

  比方说,史爷爷退休金蛮高的,每个月都花不完。有女儿就在记挂了:老头子哪里花得掉这么多,多下来的都到哪里去了?是不是都贴给孙子买玩具了。

  比方说,几个子女都很怕在冬天轮到照顾父亲,因为天气冷,老人容易感冒生病,跟老人一起住,要花更多的心思和精力。

  根据多年来处理老人赡养纠纷的工作经验,江干区法院预备审判庭副庭长朱学军觉得,这类矛盾大部分是因为经济问题,而房子和赡养费是两个大头。

  朱学军建议轮流赡养老人的子女,可以准备一本“轮养日记”。老人的退休工资,都用到哪里去了,每一笔都记下来,清清爽爽。

  子女应尊重迁就老人的意愿

  还有一些老人,希望子女轮流到家里来照顾他,而不是自己每个月迁来迁去,像只候鸟,哪里也不是自己的窝。

  天城社区的李奶奶就是这样的,在闸弄口有套房子,一直住在那里,吃穿用,拿拿都方便。如果住在子女家,就像出门旅游,一年四季的衣服,都要打包准备好,很麻烦。

  李奶奶的4个子女,觉得让老妈搬来搬去的,的确不太方便。于是讲好轮流去妈妈家里住,一人一个星期,这样也挺好。

  傅立群再三强调,子女轮流赡养老人,不能把老人当个包袱,子女轮流来背,要充分尊重老人的意愿。有的老人图新鲜,喜欢儿子家住住,女儿家呆呆;有的老人有偏好,喜欢长住在其中一个子女的家里。只有子女迁就老人,不能让老人跟着子女走。

  轮流赡养老人,其实很简单,多出力的,少出钱;少出力的,就多出钱。还有房子,子女事先要协商好,有些“难听的话”都要说在前头,避免日后横生枝节。

  养老问题,社区也要挑起担子来

  宝石社区有不少老人,子女在外地工作,只能让社区代为照顾。

  社区把李大妈定为“四星级服务对象”,每天问候电话不断,还负责送米送菜,每个星期,还有专人上门陪着大妈谈心聊天。老人们常说,自己子女,也不一定会照顾得这么周到。

  北山街道也从去年年初开始实行星级服务。把社区内所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按照身体健康、生活状况划分星级,从五星级到一星级。

  我们发现,对于老人来说,生活条件好坏并不是重点,他们更看重是否有人陪他们聊天、散步、发呆。

  北山街道的星级服务,很好地填补了这部分的空虚。社区的助老员会上门陪老人谈心聊天,老人心理得到满足,家庭纠纷自然减少。袁永金说,“这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一个方向。”

  傅立群也认为,不能忽视老龄化社会下,社区养老的作用。赡养老人,子女有义务,社会也有责任。社区少一点形式主义,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老人创造一系列的群体活动,如心理咨询、老年人聊天室和活动室,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和80后谈养老

  现在不少80后,已经越来越多地开始考虑,10年后,20年后,自己如何面对父母赡养的问题。

  1984年出生的章小姐,觉得父母应该会接受新的赡养方式。“爸妈要养老?直接去敬老院啊。那里生活条件挺好的,我以后也会去吧。”

  “没有资本,谈什么养老。”1982年的郁先生已婚3年,儿子一岁多,现在正处于生活压力最大的阶段。“每天一睁眼就在想,还欠着银行多少贷款,儿子今天又要喝多少钱奶粉,老人上医院又要多少钱。我觉得自己比当年的父母还要来得辛苦。父母以后的赡养问题?想都不敢想。”

  “我觉得最理想的状态就是爸爸妈妈照顾爷爷奶奶,我照顾爸爸妈妈,将来当然也是我的孩子照顾我。”但是胡女士也有些担心,父母这一辈是兄弟姐妹成群,老人的事情就是多个家庭的事情。而从自己这一辈开始,就是独身子女,以后自己身上的重担,和孩子身上的重担,真的很难说。

  辛小姐的父母很有这方面的意识,早在女儿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就给她买了养老保险产品,还语重心长地跟女儿讲:“我们以后的养老,早就在准备了。只要我们不生什么特别难治的大病,基本上不会给你增加负担。你只要多来看看我们,就足够了。”所以,在辛小姐看来,养老还是要靠自己,宁愿现在少用些,也要为将来打算。

  网友“尼克”的想法比较超前:“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住进养老院呢?签订协议,房产归养老院经营处理,养老院负责照顾老人。”这个提议得到不少网友的赞同,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中国人的家庭观念过强,为人父母的总想留遗产给子女,而为人子女的也总要得到遗产。这种方式对50后的父母来说,过于超前,几十年后,倒是有望在70后、80后身上实现。

  “找公证员,把房子公证给社区,但是社区必须要负责起父母的老年生活。”网友“狩人”觉得,中国正在大步迈向老龄化,社区应该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居家养老的责任。

  “现在很多老人把城市里的房子租掉,然后搬到郊区。那里房租便宜,周边配套设施也齐全,还可以修身养性。空了就用电脑炒炒股票,这样的老年生活也挺好的。”

  网友“ivy”觉得,老人的晚年生活,如果生活能自理,不一定强要求子女围着他们转。多享受个人世界,注意心态调节最重要。

(责任编辑:news6)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