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郄建荣
纳税人的钱,作为预算部门的各个政府机关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今后可能没那么容易了。审计署今天表示,审计机关将为公众监督政府花钱提供渠道。
审计署是在今天发布的《审计署关于加强审计监督促进“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作出上述表示的。审计署称,“十二五”规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审计署对未来5年审计重点进行了微调。“十二五”期间的审计,将积极推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和监督结果的公开,同时将加大预算公开的力度。
加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是“十二五”期间的政策导向之一。围绕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审计署提出,将加强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和灾后重建等重特大公共事件的跟踪审计。
《意见》明确指示各级审计机关,要更加关注政府投资的规划布局和投向结构、分配依据和计划下达、资金使用和建设管理、土地环保和投资效益等情况,切实发挥政府投资对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同时,还要关注国有企业的投资行为,坚决纠正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加强对支持新疆和西藏发展投资、水利和高速铁路等重大投资项目以及汶川、玉树和舟曲等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跟踪审计,促进严格执行用地、节能、环保和安全等规定及准入标准。
对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审计将及时揭示和反映政策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行为,促进严格控制对“两高一剩”行业的投资和政策优惠,确保中央决策和部署落实到位。
民生审计涉保障房等多方面
《意见》中提出的涉及民生的内容有多个方面。
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民生优先”的要求,《意见》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项目和资金的审计监督,跟踪检查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推进财政资金更多地向民生和社会事业倾斜。
《意见》特别强调,对以廉租住房制度、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为主要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展连续审计,加强住房公积金审计。同时,还要密切关注严重影响和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防范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和企业改制等方面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
针对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审计署表示,在“十二五”期间,审计将揭露和查处防治措施不落实、严重污染环境等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问题。
此外,审计也将关注种粮农民的实际利益,《意见》表明将加大对种粮直补等各类补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及合作医疗等政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的审计力度。
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审经济责任
按照“十二五”规划关于“积极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审计署将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逐步建立和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制度。积极推进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把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等审计相结合,把任中与离任审计相结合,不断提高审计效力。
在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意见》称,将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国家重要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关注其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运用情况,关注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依法规范审计评价。
对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审计署表示,将依法逐步向社会公开,同时还将推动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
预算资金审计结果强化公开
让纳税人了解和监督预算执行部门如何使用预算资金,是审计署作出的表示。对此,审计署称,将加大预算公开的力度,促进公共资金的来源、分配、管理、使用、审计等情况都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之下,为社会公众了解政府履行职责情况、监督政府财政收支活动提供重要渠道。
审计署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不涉及国家安全和秘密的前提下,要逐步推动审计结果、审计过程、干部人事、预算执行、内部管理的全面和全方位公开。其中也包括政府预算审计。将及时向社会公布腐败案件的查处结果。
本报北京3月29日讯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