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大熔炉,也是检验干部是否优秀的试金石。坚持在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具体体现和运用,也是看准人才、选准干部的根本途径。当前正值全省各级领导班子集中换届,在谋划和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中考察识别干部,正当其时。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围绕全省工作大局,通过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事件的实践检验,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及时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
考察和识别干部是不是德才兼备,关键要看干部是否对党忠诚,是否在完成党的中心任务中冲得上、打得赢,是否关心群众疾苦,自觉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当前,要把各级领导干部在谋划和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中的表现,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标准。对那些敢于闯冒,在推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中有新思路、新见解、新举措,能够开拓新局面的干部,要大胆提拔;对那些态度坚决、埋头实干并被实践证明符合转型跨越发展要求的干部,要予以重用。反之,对那些空喊转型跨越而在工作中无所作为、混日子的人,或只会做表面文章而不肯扎实苦干、攻坚克难的人,换届中要坚决予以调整和淘汰。
工作实绩是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也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依据。一个干部是不是优秀,不光要看他说什么,更重要的是看他做了什么、有哪些实绩。看干部,还要历史地、辩证地、全面地看,而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更不能凭一时一事的数字“论英雄”。既要看到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显绩”,又要看到打基础、谋长远方面的“潜绩”;既要看到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显绩”,又要看到关注民生、改善环境的“潜绩”。总之,要坚持以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实绩实效来检验识别干部,不断匡正用人风气,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干部的素质能力、精神状态和工作业绩,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衡量干部政绩,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群众公论,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和运用,也是防止考察识别干部失真的根本之策。考察识别干部要充分依靠群众,把评价干部的标准和尺子交给群众,认真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心实意地听取群众意见,让群众给干部“打分”,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尺度。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转型跨越发展的实践中去,面对面地倾听广大群众对干部的反映,准确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在深层次上了解和熟悉干部,确保把干部选准用好。
还必须看到,现在一些不正确的政绩观及其表现,许多与现行的体制机制和具体制度有关。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察工作,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机制,综合运用多种考察办法,不断增强考察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正让吃苦的人吃香、有为的人有位。这样综合考量,才能全面、深刻地检验识别干部,对干部作出正确的评价。
晋组文
(编辑:力国才)
作者:编辑:力国才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