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浙江乔司监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落实“首要标准”万余刑释人员揣着证书回归社会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3月31日07:43
  本报记者陈东升本报通讯员陈梦吉

  刚从浙江省乔司监狱刑满释放的李晓,春节后在海盐县一家服装厂找到了工作,月薪6000多元。“能找到这份好差事,全凭这本服装高级资格证书。”李晓高兴地对记者说,“幸亏当初在监狱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

  乔司监狱监狱长张仲祥告诉《法制日报》记者,2008年7月以来,该监狱共有11412名刑满释放人员,怀揣着省、市人保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回归社会,谋到了职业。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服刑人员的心理素质、技能素质、文化素质都明显增强。”乔司监狱政委王光华介绍说。

  职业生涯规化走进监狱

  几年前,张仲祥在清华大学听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职业生涯规划原本是人力资源的概念,但我听后感到,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也很有启发。”张仲祥告诉记者。过去,监狱关注的往往是在刑期内如何管好服刑人员,对出狱后如何谋生关注不多,以至于一些服刑人员“二进宫”、“三进宫”。

  乔司监狱是我国建监最早、规模最大的监狱之一。2008年6月中央领导提出要把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后,该监狱随即开展大学习、大讨论,研究如何改进教育改造工作。

  “贯彻"首要标准",降低重新违法犯罪率需要找到合适的落实载体。”张仲祥说,几经研究,乔司监狱决定在全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服刑人员出狱后成为合格社会人。

  社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第一次从民警口中听到职业生涯规划时,服刑人员王震瞪大了眼睛。他说,“到监狱服刑后,我心灰意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呗。至于出狱之后要做什么,从来没想过。”

  “后来,民警让我做了心理测试和性格测试。”王震回忆说,活到40来岁,还是第一次参与这类测试。测试结果出来后,民警与他一起商量,为他制订了人生第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测试结果说,我做事情还比较有耐心。”王震说,他报名参加了缝纫工培训班。

  “以前干什么学什么。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之后,是社会需要什么,监狱就让服刑人员学什么。”乔司监狱副监狱长黄宏说。

  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出发,乔司监狱开展了十几种职业技术培训。说起这些,黄宏如数家珍。他说,现在乔司监狱办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技能培训班30多个。

  “以前培训,是民警教导服刑人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后,监狱从大专院校外聘了50多名老师,每周3个晚上,一对一地给服刑人员传授技术技能。”黄宏介绍说。

  王震所在的缝纫技能培训班,由杭州市服装职业高中多名老师帮教。“开学时,我什么都不会。老师带了一学年,年终测试时,我缝了一件整衣。”捧着自己的“作品”,王震高兴了很久。

  >>下转第三版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