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今起全面推广垃圾分类 居民称不知道怎么分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2011年04月01日00:50
沙面街一些居民楼整齐摆上4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但真正派上用场的却仍然是一旁的大垃圾桶。
沙面街一些居民楼整齐摆上4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但真正派上用场的却仍然是一旁的大垃圾桶。

  今日开始,广州正式在全市各区16条街道全面推广垃圾分类。记者昨日走访了中心4区的先行推广街道以及区政府机关,发现并非所有的先行推广小区都做好垃圾分类准备。不少小区垃圾桶配套还不到位,而受访居民多数也表示还没学会“怎么分”。

  配套未到位

  天河区政府食堂:垃圾全倒进白色桶

  按照广州市的生活垃圾分类的规定,党政机关也属于先行推广的单位,但昨日下午,记者在天河区政府走了一圈,发现除了在大院后面角落看到几个绿色厨余垃圾垃圾桶外,并没有看到其他分类垃圾桶。

  在区政府食堂,记者看到外面摆放有几个白色垃圾桶,不过里面的垃圾也没有分类,一次性饭盒、筷子和剩余饭菜混合着倒在一块。记者随后走访了一些大楼,发现楼层除了一些卫生间外放置了一个普通垃圾桶外,也没有看到摆放有分类垃圾桶。

  区政府里的清洁工说,并不清楚垃圾分类这件事情。食堂工作人员介绍,那些白色塑料垃圾桶里的剩饭剩菜每天都会有养猪的人收集回去,至于一次性饭盒和筷子等则丢到垃圾桶里。

  林和街:月中才能配齐垃圾桶

  在林和街天河北住宅小区,记者看到楼栋口的邮箱都有一份《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手册》,但小区里分类垃圾桶却仍没有配备。记者走访侨怡街、林乐路、华阳街发现,除了主干道有部分分类垃圾桶之外,很多地方依然使用蓝色圆形的普通垃圾桶,桶内的垃圾都没分类。

  林和街社区服务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该街道目前还没有社区配备分类垃圾桶,只是开始在小区进行宣传。据称,整个街道预计要到4月中旬才能逐步配备上分类垃圾桶。

  记者从附近的侨怡苑小区管理处了解到,目前该小区只是初步统计了所需分类垃圾桶的数量,至于垃圾分类,有居民告诉记者,“还未实质开展。”

  沙园八街:“什么宣传都没有”

  记者昨日在海珠区的沙园七街、八街以及五街南等街道每条道路有分设一两个黑色或者绿色的普通垃圾桶,但没有看到分类垃圾桶,宣传海报也很少看到。家住沙园八街的吴伯和曾伯告诉记者,并没有听说社区内将要推行垃圾分类,“居委会没有告诉我们,没有宣传,没有指引,什么都没有!”吴伯说。

  曾伯也表示,如果要垃圾分类,最起码要有垃圾袋、垃圾桶,要不然分也分不成。对此,港海社区居委会一位工作人员称,目前正在张贴海报,宣传指引也即将派发。

  居民不懂分

  “不随便从楼上扔垃圾就OK了”

  在沙面五街和沙面北街路口,记者看到一溜摆着7个绿色方形垃圾桶,桶内装满垃圾,一名穿着整洁的中年妇女正在一个垃圾桶内翻找着东西,一阵风起,塑料袋、纸片等垃圾四处飞扬……

  记者在游人如织的沙面街上看到,配置的仍是按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类的简单的双桶垃圾桶,居民住宅楼内偶尔能看到蓝、绿、红、灰四色垃圾桶,各个楼层则没有配置垃圾桶。要么是居民自行准备的塑料提桶,要么是随意堆放的各类垃圾。

  “不随便从楼上往下扔垃圾就OK了。”一名正在清扫大街的清洁工说,平时一些居民将家里的各种垃圾用塑料包好以后,直接从楼上往街道上扔,“要他们将家里的垃圾分类太难了。”

  家住鹅潭社区的韦伯称,大部分居民和他一样,都习惯将有用的垃圾挑出,放在自家的“私桶”,包括厨房垃圾在内的其他垃圾则混装在一起丢进“公桶”。韦伯坦承,尽管街道派人宣传了垃圾分类的知识,但他根本没有记住,“那么多(东西),谁记得住(该如何分)?”

  试点一年居民还是混装垃圾

  而天河区猎德街珠江新城海滨花园,垃圾分类已经试点一年。记者走访发现,每住宅楼层的楼梯口拐角处均放置有两个垃圾桶,上面标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桶都很完整。收集有害垃圾的垃圾桶则放在每栋楼的出入口。另外,小区路面垃圾桶也以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分类标识。

  小区保洁工告诉记者,虽然垃圾分类进行了较长一段时间,但绝大部分还不会正确分类,家中的垃圾仍是混装在一起。接受采访的小区居民坦承,很多垃圾不清楚该如何分,所以操作起来还是按照以往的习惯,“比较随意。”记者随意翻看了几个垃圾桶,看到桶里的垃圾明显没有作出分类,而是随便混装在一起。

  猎德街城管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向所辖小区住户派发了近10000份宣传单,垃圾桶也准备了近1000套,但6个小区还不能全面配备,将根据具体情况“先易后难配备分类垃圾桶”。

  该工作人员坦承,目前小区不少居民还不能准确将垃圾分类,为此,他们已经开始筹建垃圾分类指导员、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争取在所属的6个社区平均安排10~12个指导员,帮助小区住户进行垃圾分类。”

  前期投入经费过大,五羊南社区物管左右为难——

  “推广缺钱,我们想升物管费”

  推广垃圾分类,政府一直提出不增加市民投入,但一些社区物业资金不足,难以应对。记者昨日采访发现,作为广州率先启动垃圾分类试点的五羊南社区,此次推广垃圾分类再次面临困局:就算加上目前还未到位的市、区投入资金,社区前期投入费用仍旧面临巨大缺口,社区物管无奈之下,考虑提高小区物管费支撑。

  经费成问题

  东山街:投入资金缺口达200多万

  最早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试点的越秀区东山街五羊南社区,进行试点时每栋居民楼的一楼都有4个分类垃圾桶,楼道中的每一层还设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可当轰轰烈烈的仪式过去之后,一楼的4个分类垃圾桶只剩下1个有害垃圾桶,尽管楼道中的垃圾桶还存在,但居民已经不按分类投放了,垃圾分类试点“无疾而终”。

  再次推广不增垃圾桶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五羊南社区,发现情况与此前记者踩点时相差无几。尽管翌日就要全面推广垃圾分类,但是社区内的垃圾桶没有增加,也没有见到大规模的宣传。家住K4栋的张阿姨告诉记者,近来居委会没有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也没有收到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指引,不过平时家里都会把垃圾分好并且分类投放。

  据东山街街道办副主任黄奕清介绍,五羊南社区内的垃圾桶不会再增加,依旧按照以前的模式,只是此次加强了对厨余垃圾的回收。

  仅3个社区能推广分类

  记者了解到,东山街目前只对五羊东、五羊南、明月等三个社区、4个农贸市场以及中小学先行推广垃圾分类,由于资金的原因,其他社区暂时不能推广。

  黄奕清表示,去年一年东山街由市区共投入25万元,街道投入了20万元,总共45万元的投入资金大部分都用来配置垃圾桶,其余用于给环卫工人的加班补贴等。而这些投入仅仅只为五羊南、五羊东、明月三个社区配了7000多个分类垃圾桶,并且还是在分类得公司的支持下。其中,置于楼道中的3400个是由街道配置,还有为6000多户居民配备的4000个厨余垃圾桶由分类得公司提供。而这些街道提供的分类垃圾桶并非由政府统一采购,是由街道自行购买,其中楼道中的30元一个,家庭发放的20元一个。

  160万投入

  还未到位

  据悉,目前,街道给社区环卫工人配置了收厨余垃圾的红色垃圾桶,环卫部门负责配置送往垃圾压缩站的大型绿色垃圾桶,剩下的按照规定应该由物业公司自行配置。“这回只能看政府会给多少经费了,街道已经没有专项经费了。”黄奕清表示,作为垃圾分类先行推广区域,东山街将获得市区两级各80万元的前期投入经费,可目前经费还没有到位。但是根据东山街的初算,整个东山街配全分类垃圾桶需要增设1.8万个垃圾桶,再加上分给居民的垃圾桶、胶袋,以及增加环卫工的人工,整个前期投入约390万元,就算是市区两级共投入了160万元,仍旧有巨大的资金缺口。

  “物管目前是处于亏损状态。”黄奕清无奈地说,为了解决缺乏资金的问题,东山街建议五羊南社区的东华物业公司提高物管费,目前东华物业也在考虑中,将现有6毛钱/平方米的物业管理费提高,解决增设垃圾桶的环卫工人工的问题,也能同时提高服务。“五羊南社区的环卫工人工资目前都没达到最低工资标准,才1000元,下个月也将提高到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1300元。”黄奕清说。

  清洁工太少

  “工作量太大,简单分类也做不到”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不少清洁工都表示,推广垃圾分类是好事,但刚推广初期,多数居民还不懂分,他们的工作量会变得非常大,如果不增加人手,真的做不来。

   “所有垃圾都一起运走”

  记者昨日在东漖镇公交站附近的街道一圈走下来,发现所有的街道摆放的垃圾桶都是广州街道最常见的蓝色的圆柱形单桶,一些居民区里也没见到蓝、绿、红、灰四色垃圾桶。“什么都是混装在一起的。”一名男清洁工告诉记者,他们几个清洁工是按片负责垃圾收运的,这些地方的垃圾都没有进行初分(类),而他们也没有时间将垃圾分类,简单的干、湿分类也无法做到,因为工作量太大。

  “我一天至少要运送10车垃圾。”一名女清洁工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她上午要运送5车垃圾,下午要运送3车垃圾,晚上还要运送两车,“节假日会更多些。”她说,她负责街道上垃圾收运,包括酒楼和小食店,垃圾既多且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再去将垃圾分类,“不管什么垃圾,都是一车送到垃圾转运站(处理)。”

  “只挑出有用的,其他一起压缩”

  “运到我这里的垃圾什么都有。”芳村花园垃圾转运站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东漖街的垃圾都是送到他这里压缩处理后,再送去填埋或焚烧的,“从源头到终端,没有哪个环节对垃圾进行细分。”该工作人员坦承,“上面”要求他们对运送到垃圾转运站的垃圾进行再分类,但限于人手,他只是挑出那些有用的垃圾,“其他的,无论厨余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都是一块压缩(处理)。”

  在压缩箱的一旁,放着一个塑料桶和一个纸盒。记者看到,塑料桶和纸盒里装的都是塑料瓶、玻璃瓶、铝罐等“有用的垃圾”,其余的,像剩饭剩菜,菜叶菜皮甚至整棵的蔬菜、塑料袋、泡沫饭盒、饮料盒等等,都是一股脑儿倒进压缩箱压缩,然后等车辆运走。

  “我要么分类,要么压缩,只能二选一。”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一天要压缩处理的垃圾在200车(脚踩三轮车)以上,每车的垃圾重达数百斤,这么多的垃圾,光压缩处理就够呛,因此,所谓的再分类只是走过场,看到有用的就用铁钳夹出来,不会去反复拨拉、精心挑选的。“除非不要我压缩(垃圾)。”

  而五羊南社区环卫工老李也坦言,虽然目前是按照规定分类收集了,但很辛苦,老李说,“我一人要负责6栋楼的垃圾收集,一天工作八九个小时,很辛苦的。居委会能不能多加几个人手啊?真的忙不过来。”

(责任编辑:UN002)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