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记者行至省城双塔寺街看到,在省人民医院至双塔购物广场之间短短数百米的自行车道上,卖红薯的、卖玉米的、卖盒饭的、卖旧图书的、卖各种小百货的,隔三五步一个摊位,集中连片竟然占据了自行车道的 “半壁江山”。正值中午,市民们三三两两或驻足购买,或挑挑拣拣,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其间时不时夹杂着两声吆喝,马路俨然成为一个热闹的集市。
在东岗路与双塔寺街交叉口,只见牛奶、水果等货品不仅占据了整个人行道,甚至被商家挪到了行车道上,原本狭窄的道路更显得拥挤不堪。路边停着一辆小型工具车,堆积着满满一车苹果。记者随即与小老板攀谈起来:
“你在这摆摊多长时间了?”
“个把月了,每天都在这儿。”
“没人管吗?”
“城管罚过两次,一次五百。”
“那还敢乱摆?”
“那能去哪儿呢……”
一位卖红薯的商贩告诉记者,她的铁炉子前几日被城管没收了,前一天刚去交了500元的罚款,这两天便借了个炉子来摆摊:“这个地段人流量大,买卖相对好些。”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些摊贩各有一招:推着小车卖盒饭的也就站中午一会儿,在时间上能和城管避开;而卖小百货的东西少,量也轻,看见城管的车来了,裹起摊子就能跑。
记者点评: 车站、学校、医院、公园周边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是流动摊贩易于集聚的场所,由此衍生的秩序混乱、交通拥堵等问题百姓多有抱怨。长远地说,要给这些摊贩一个维持生计的去处,但眼下,需从“一罚了之”的做法改起。
本报记者 丁 园
(编辑:张星秀)
作者:丁 园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