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蚕丝被市场鱼龙混杂国家标准成摆设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4月09日11:35
  本报记者 刘建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走访上海市场发现,柔软暖和又轻薄的蚕丝被已经成为很多上海市民的时尚选择。但是,市场上价格和质量千差万别的各种蚕丝被让消费者看花了眼,稍不提防,买回家的可能就是假货。

  据了解,蚕丝被行业有统一的国家标准,但不是强制性标准,再加上蚕丝被的鉴定需要很强的专业性,普通的消费者很难辨别,这些因素让掺假、假冒者有机可乘。

  “山寨”蚕丝被搅浑市场

  日前,《法制日报》记者走访了上海市区部分商场、超市和轻纺市场,“蚕丝冬被”、“精品蚕丝被”、“蚕丝羊绒被”等与蚕丝被有关的商品随处可觅。

  在上海市一间家纺专卖店里,销售人员介绍一款标价2000多元的蚕丝被说:“这都是上等的桑蚕丝,用久了也不会散。”但拒绝拆开被子让记者看里面的蚕丝。在另一家商场,一条标有“建议零售价1280元”字样的蚕丝被,销售人员表示价格可以再谈,“350元拿去”。而200元至400元一条的“低价蚕丝被”比比皆是,消费者只能通过标签判断蚕丝含量和质量。如此低价,商家也直言不讳,“上面写100%蚕丝,当然不可能啦!”一间家纺店的店主说。

  造假技术也高明

  一纺织品牌的上海代理商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蚕丝被价格如此悬殊,问题就出在“蚕丝”上。桑蚕丝棉原料收购价在每公斤260元左右浮动,高级桑蚕丝通常都卖到每公斤320元至400元,因此厂家加工一条高品质两公斤重的100%桑蚕丝被芯,原料价最少要720元,再加上手工拉制的人工费、包装费、运输费等,加在一起接近1000元。低于这个价格,厂家就保不住成本,到了商场没有几千元是买不到的。

  这名代理商继续分析说,现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造假技术也开始进化,开始用真假混合的方法加工蚕丝被,外面用真蚕丝包裹薄薄一层,内核却裹着下脚料丝甚至是化纤。

  曾经营家纺用品多年的胡先生向《法制日报》记者透露,蚕丝被制作工艺简单,决定其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就取决于其内部的填充物。目前市场上的蚕丝被填充物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除了用纤维较粗的柞蚕丝冒充桑蚕丝,混合蚕丝冒充纯蚕丝外。还有填充物长丝套短丝、蚕丝套化纤等情况。更有甚者,干脆就用木棉纤维与化纤混纺、大豆纤维与化纤混纺等来冒充100%的蚕丝。

  胡先生说,在零售市场上,所有的蚕丝被上面都留有一个内胆开口。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个开口直接看到、摸到蚕丝被里面的丝棉。不过,这个开口却是大有“玄机”。最大的不过7、8厘米,最小的仅仅能够伸进去两三个手指。并且,一般情况下销售人员还不允许顾客将里面的丝抽出来查看。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商家用所谓燃烧法来指导消费者鉴定蚕丝的真假。燃烧后的灰烬结块如果能够捏碎,就是真的;反之则是化纤。对此,胡先生认为,木棉与桑蚕丝极其相似且燃烧特性也差不多,燃烧法对于非专业的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国标难规范市场

  《法制日报》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根据2010年2月1日颁布实施的蚕丝被国家标准要求,以桑蚕丝绵、柞蚕丝绵为主要原料,经制胎并和胎套绗缝(包括机缝和手工缝)制作而成的被子才可称为蚕丝被。同时,这一标准还把蚕丝被分为纯蚕丝被和混合蚕丝被两类。混纺的蚕丝被必须在产品标签中标明具体的丝棉种类及含量。但是,蚕丝被行业标准目前不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

  中国丝绸协会副秘书长廖梦虎说:“要根治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就需要企业通力合作,一方面加强行业自律,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行业标准化工作。在大力宣传蚕丝被的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号召大家向当地工商、质检部门和消费者协会积极举报假冒伪劣产品。”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