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医改破解看病难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2011年04月19日04:27
  如何让药价便宜下来?如何让公立医院变得公益?医疗保障与服务能否更加惠及民生……在医改三年近期目标的收官之年,作为山西医改“试验田”的朔州市平鲁区积极探索,一盘覆盖城乡的改革棋局正向纵深铺开

  病有所医,是每个老百姓的梦想。随着医改的深化,人们离这一梦想正越来越近。

  3月24日,省委常委会研究部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月30日,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又在太原召开。

  事实上,去年以来关于医改的高层会议山西已召开多次,如今更加密集地进行部署,是因为2011年已是医改三年近期目标的收官之年,深化医改的各项任务正步入“深水区”。

  而作为全省医改的一块 “试验田”,朔州市平鲁区越来越吸引着人们的视线。

  在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上,平鲁区与长治市、高平市从不同侧面介绍了本地区推进医改的做法和经验。而在去年11月由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小鹏带队,省发改委、卫生厅、财政厅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陕西就医改进行考察,平鲁区亦是随同成员。

  通过在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平鲁区正走出一盘惠及城乡的医改棋局。

  剑指药价虚高,基本药物制度缓解看病贵

  如今,在平鲁区各个卫生院,一进大门,最醒目的就是基本药物公示栏,从名称、规格、价格、产地、有效期,到举报电话都一目了然。

  阿莫西林,以前10元一盒,现在只要6.4元;感冒输青霉素,以前平均一天花46元,现在只要32元。在井坪镇卫生院,院长高志岗这样给记者算着账。

  他所说的“以前”,是指平鲁去年被列为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县区之前。

  去年3月开始,全区13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公立社区卫生机构首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平鲁区卫生局局长吴如海对记者说,药价虚高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攻坚项目,基本药物制度使医生不再是推销药品的商人,使药品不再是赚钱的工具。

  而此次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最大亮点在于零差价销售。

  过去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各医疗单位被允许在药品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用来补充运转经费。事实上,相关调查显示,80%的药品利润高达60%。

  如今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医疗机构不再卖药获利,大大降低了群众看病的费用。据统计,2010年平鲁区药品销售价比上年下降30%,门诊人均费用比上年下降了17.1%,住院人均单处方费用比上年下降32.8%。

  边庄村63岁的边玉老人是最先受益者。他多年患肺心病,往年每次住院日均花费80多元,因为后续钱赶不上,所以每次都是病情稍一缓解就赶紧出院。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住院日均花费降为50多元,他索性多住了些天,彻底把病治好了。

  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卫生机构成功运行一年后,今年3月1日起开始在区人民医院推行。

  在区人民医院干了38年的药剂科主任刘有旺告诉记者,目前医院所有库存药品均按进价销售,政府补贴40%。医院正打算在一层大厅安装一个大电子显示屏,公布基本药物价格。

  回归公益本质,改变公立医疗机构财政供养方式

  井坪镇卫生院院长高志岗,现在感觉很轻松。“再不用为医生护士们的工资、水电费发愁了。”他对记者说。

  他所在的卫生院在当地是最大,可以前日子过得总是紧巴巴的。因为缺乏设备、技术,医疗收入低,卫生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药品的利润。

  药价高,服务差,老百姓也不愿意来看病。除去基本运转费用,卫生院所剩寥寥。医院养不活医生,许多人都跑出去开小诊所单干了。

  如今,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卫生院的那块小自留地没有了,为什么高志岗反而轻松了呢?

  那是因为,政府承担起了这部分责任。

  平鲁区对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按销售基本药物收入的30%予以补偿(今年调整为40%),由此缺额的办公经费,由区财政给予适当补偿。

  药价低了,服务水平高了,井坪镇卫生院以前每天来看病的也就30来人,现在达到120多人。

  财政给医生们发放的工资也从以前的60%提高到了100%。白堂乡卫生院院长张步成对记者说,现在医生们一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这样的工资水平能留住人了,许多以前单干的医生也都回来了。

  与公务员相当的待遇还吸引了高素质医疗人才的到来。去年以来有30多名大学生医生补充到各乡镇卫生院和区医院。

  改变的还有公立医院。以前公立医院大多是政府差额拨款,差额部分要靠医院自身赚钱补贴。为了扭转这一逐利倾向,平鲁区决定改变本地公立医院的财政供养方式。

  2009年10月,区人民医院进行了改革,实行“两权分离”,由省人民医院接收了经营管理权。

  医院交给省城的大医院经营,政府并没有就此撒手不管。财政在原预算经费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增拨300多万元,以满足医院正常运行需要。同时,财政负担的职工工资由以前的80%增加到100%。

  记者在区人民医院新建的门诊大楼看到,早上刚开门便涌进来一拨又一拨的病人。一位病人家属对记者说,以前的医院脏乱差,医生就会开高价药。现在的新医院,不仅环境整洁漂亮,而且很多病不用去省城的大医院也能看了。

  运行一年来,区人民医院床位使用率由过去的53%增加到现在的80%;门诊人数由过去每年的28000多人次增加到现在的38000多人次……

  谈及政府在医改中的角色,平鲁区委书记、区长李俊这样告诉记者:“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这必然要求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这就是医改中的政府责任。”

  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除了降低医疗费用,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加强医疗保障。

  双碾乡村民武利军去年因患尿毒症在北京解放军二五三医院住了25天院,共花费了5万多元,最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他报销了3.1万元,自己掏了不到一半。同样,陶村年仅2岁的王磊因脊柱侧弯肺炎入住北京市儿童医院,花费4.6万元,最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报销了3.08万元。

  平鲁区的医疗保障制度设计始终朝着让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的方向发展。

  2010年,全区新农合住院补偿起付线降低,像市级以上医院由800元降低为300元。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原封顶4万元提高到8万元。农民在乡镇的住院补偿比例提高到85%,区级医院提高到80%,区级以上医院提高到75%;此外,实行孕产妇住院分娩全额报销。

  除了病有所医,记者发现,平鲁“医改”还有一个重要的政策取向,就是让老百姓少得病。如今,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们经营压力虽然小了,但基础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的压力却大了许多。

  68岁的赵满仓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体检,要不是区里给免费,他这辈子也不去干那“傻事儿”。为啥?他对记者说:“一是得白巴巴哩花钱,二是没病检哩个啥。”不过老赵现在挺感激,“不是去年体检,我还不知道有脑血栓前兆哩,扛到现在恐怕早就跌倒了。”

  投资36万元开展居民健康档案建设工作;全区0—36个月的婴幼儿都建立儿童保健手册;为全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8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依次推开。

  这些工作的开展,必须深入到一线。为此平鲁投资500多万元,高标准建设212个空白村卫生室;为全区286个村每村派了一名村医;还投资200万元,为每个村卫生室配备基本医疗设备。

  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队伍建设的空前推进,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病前能预防、病后能治疗,小病在社区、乡村卫生院所,大病不出平鲁”的目标正在变现。

  高志岗对记者说,前六七年根本不敢想像自己一个月能挣3000元;不敢想像买了药政府给补贴,百姓输了液能报销80%,五保户、困难户能报100%。而身处医疗卫生一线的院长们最大的感受是,“医改”不仅是政策带来的,也是当地政府舍得投入,敢于投入的直接结果。

  本报记者 周江 本报通讯员 王树盛

  (编辑:张星秀)来源山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Newshoo)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