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时报
本报记者 林江丽
日前,山东大学公布新一届学术道德委员会名单,校长的名字首次缺席。这一举动立刻引来诸多关注,被看做是高校“去行政化”又一力举。事实上,“去行政化”只是高校深度变革中的一部分。作为中国本科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山大在校生已超6万人。包括山大在内,众多中国高校正通过建立校董会、全球化引才、“去行政化”、多渠道筹资等,敞开大门办学,寻求着中国高校改革之路。
近11年山东大学发展脉络
2000年7月,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合并成立新山东大学,在校生达3万人左右。
2006年 10月,山东大学首届校董会诞生,这被看做是“学习国际经验、面向社会办学、广泛争取资源、加快学校发展”的新开端。
2007年10月,山东大学成立教育基金会,为社会捐资的募集、管理和使用提供平台。
2010年 1月,山大试点大部制改革,在整合原有部分部门的基础上,成立合作发展部和学术研究部。
2010年7月,山大收到最大一笔个人捐款 旅居荷兰的校友王晨向母校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用于建山大医学MBA学
院等。
2010年11月,山大泰山学堂正式挂牌成立,探索拔尖人才培养回答“钱学森之问”。
2011年 3月,山大青岛校区公布初步规划方案,征求师生意见。未来,山大将形成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办学的大山大系统。
2011年 3月,山大公布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校长徐显明退出,被视为“去行政化”力举。
高校改革“箭在弦上”
教育,一头连着国运,一头系着民生。
对于众多中国老百姓来说,省吃俭用,供孩子上大学是一件“天大的事儿”,寄托着希望。同时,大学又引领着现代文明的发展,是国家竞争中软实力的体现,也是持续发展的人才之源。
从上世纪末开始,众多中国高校迎来合校、扩招等一系列大动作。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年》的数据,1999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数为84.76万人,但在10年后的2009年,这一数字已增至531.10万人。同时,诸多“航母”学校也成了中国高校的一景儿。
高校的校园大了,学生多了,人均教育资源却被分摊得更稀薄。不少大学生走出校园时发现,将要面临就业难的考验。另外,高校中学术腐败、过度行政化、缺乏创新力等问题,也如同痼疾般挥之不去。
“中国目前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2010年参加一高校活动时表示。港校、美校等众名校纷纷与内地高校一起抢夺拔尖生源,在这种国际化大背景下,衡量一所大学的水平,将会被放到世界体系中去比较。
于是,时而会有各种世界名校排行榜火辣“出炉”,比大学的研究素质、师生国际化程度、论文引用情况等。在英国高等教育调查机构QS公司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一向被看做内地高校“领头羊”的北大排名47位,清华名列54位。
而在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的“2009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北大、清华甚至连前200名都没有进入。尽管榜单排名并不能完全代表一所高校的实力,但中国高校在世界众名校中的排名,依旧让国人感到心里格外地纠结。
中国高校成了众矢之的。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中国高等教育目前最迫切的任务是提高质量。高校改革成了弦上的箭,不得不发。
山大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和其他不少高校一样,山大同样经历了扩招、合校等。截至2010年,山大的本科办学规模基本已达到全国之最,在校生达6万余人,算得上是中国办学规模最大的大学。
在连续保持招生规模6年不变后,2010年,“最大”的山大突然减招500人。
其实,山大校长徐显明曾在不同场合已放出减招信号。他认为,中国本科高校办学规模该结束了,现在需要“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在一次校内讲话中,徐显明表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目前有 4个主题词 质量、特色、体制改革、国际化。“提高质量迫在眉睫,形成特色刻不容缓,改革体制是大势所趋,国际水准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徐显明说。这是包括山大在内,所有中国高校都面临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时代特征。
山大要向哪个方向迈进?2010年,山大明确提出“山大特色、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新办学目标。徐显明解释,“山大特色”预示着要更新办学理念。山大还为自己定出了一个期限,将用10年时间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中国有若干所大学想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山大只是其中一个。
为尽快实现新的办学目标,山大第一步是实施学术振兴计划,这也是最为关键的。山大目前教师总数为3800余人,师生比例在众高校中居中。为此,山大列出了人才规划,将选才视野放在全球,不断抛出橄榄枝,高薪在海内外引进大师级学者。对于普通教师的招聘,山大打破了高校以往惯用的“自产自销”,从今年开始一般不再选聘本校博士毕业生。
“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人才的土壤肥沃了,承载着创新和教育的学术自由的种子能否茁壮成长?在徐显明看来,还有一个关键的条件,就是要进行体制和机制改革。
从中国政法大学到山东大学,徐显明已有近10年高校校长经历。这个副部级的校长,对高校行政化积弊有着清晰认知,对中国高校行政权力侵害学术权力有着切肤之痛。
山大最先在大部制改革中试水,成立了合作发展部和学术研究部,给臃肿的高校机构“瘦身”。同时,徐显明酝酿将高校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对学术委员会改革,给学术更大的自由。
于是,当山大新一届学术委员会名单公布时,校长徐显明的名字并未出现。而此前,华中师大、首都师大、吉大等高校,也在探索学校领导从学术委员会中退出,给学术发展更多自由空间。
山大今年社会筹资目标2个亿
退出学术委员会,把学术自由还给教授们,徐显明们还有更多事情要做。
2011年4月14日,济南,山大校长徐显明和济南市市长张建国又在舜耕山庄碰面了,为双方共建的“新材料产学研基地”揭牌,之前不久双方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同一天,宁夏银川,山大副校长樊丽明带着学校校友会工作人员与众多山大校友一起,成立了山大宁夏校友会。
对于徐显明等高校领导来说,这几年将是奔波的,也是不断探索着的。“封闭的‘象牙塔’已不适应时代发展,高校必须要打开校门办学,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为社会服务。”山大合作发展部常务副部长井海明说。
2010年,徐显明曾受邀到韩国延世大学参加校庆。作为内地唯一受邀的大学校长,他被安排演讲的题目是 怎样找到更好的人,怎样找到更多的钱。对此,徐显明笑称,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找所有大学校长共同点的话,这个题目就是共同点。
对于教育来说,有钱了才能更好地办事儿,发展才能有更有力的支撑。
在教育基金会平台上,2010年,山大共筹集社会资金1.2亿元,已付8500多万元。在监管和审计下,这些社会捐款分散到学校的各种奖学金、科研资金、基础建设等项目中。今年,山大将迎来建校110周年校庆,井海明介绍,他们将社会筹资目标定在了2亿元。
作为回报,捐款人可以认捐山大的基础设施,甚至会被邀请担任山大董事会的董事。作为少数拥有校董会的内地高校之一,山大一直将由社会精英人士组成的校董会,定位为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咨询建议机构,是学校对外的合作交流平台,又是与社会各界全面而紧密合作的桥梁。
在以往一个较长时间里,我国高校办学主体单一、投资渠道单一,封闭办学,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去年,教育部在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男星的文章,释放着新的改革信号。张男星认为,高校办学模式改革的核心在于充分有效地实现办学开放性与多样性,创新高校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办学途径与管理体制,扩大投资渠道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等目标。
事实上,高校改革是一个庞大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对于山大,以及中国其他高校来说,改革需要不断探索、学习、实践,寻找各自的发展特色。好在高校改革破冰之举已开始,并不断步入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