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东省政协委员吁警惕部分企业以入园为名圈地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4月22日09:59


  ●我省产业转移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到去年底,园区投入开发资金超过500亿元,吸引企业投资超过5500亿元。

  ●去年园区企业年产值1953亿元、税收1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一倍以上。

  ●园区还吸纳了大批当地劳动力,为我省农村居民提供了50万个就业岗位,令近17万户贫困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脱贫。

  ●一些园区的环保设施建设滞后,35个园区仅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还有17个园区未完成整园环评。

  今年3-4月间,省政协根据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提出的建议,由黄龙云主席及各位副主席带队,组织了100多名全国、省、市政协委员,组成9个视察团,分赴35个省级产业转移园开展专项视察。

  昨天,在省政协召开的该视察新闻通气会上,副主席覃卫东、秘书长杨懂和多名委员介绍了视察情况。调研发现,园区建设的体制在不断探索中,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合作关系提升到一个长效合作机制,以互利互惠的模式对双方都起到鼓励作用。但一些园区的环保设施建设滞后,35个园区仅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还有17个园区未完成整园环评。委员认为,要坚决制止未通过环评的园区进行开发建设。

  园区共建互利互惠去年园区企业年产值1953亿元、税收1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实现工业增加值占粤东西北地区总值13.5%

  杨懂介绍说,委员们通过视察了解到,35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合作共建层次正明显提升,经济社会效益逐步显现,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县镇经济发展。转移园建设的成效充分说明,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双转移”战略是正确的,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我省实际的。

  据了解,我省产业转移园区总体规划面积近300平方公里。到去年底,园区投入开发资金超过500亿元,吸引企业投资超过5500亿元。去年园区企业的年产值1953亿元、税收1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园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去年实现工业增加 值 占 粤 东 西 北 地 区 总 值13.5%。园区还吸纳了大批当地劳动力,为我省农村居民提供了50万个就业岗位,令近17万户贫困家庭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脱贫。

  园区建设的体制在不断探索中,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合作关系提升到一个长效合作机制。比如深圳与汕尾共建的园区就是将GDP五五分成,而财政收入则50%留在园区,其余则七成归深圳。这种互利互惠的模式对双方都起到鼓励作用,深圳已经一次性投入2亿元进行园区建设。珠海和东莞也分别对合作园区一年投入5000万元。

  但省政协调研组也发现:园区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不少转移园已经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但有的产业转移园特别是县区级合作共建园,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转移园建设往往是转入方积极性高涨,但转出方却不然。如今,珠三角的纺织、食品和建材等三大传统产业占全省的比重仍高达七成,说明转移的潜力很大。

  省政协委员建议:省应当出台珠三角需要转移的产业目录,作为推进转移的重要政策依据。

  部分园区贪大求快有的园区没有考虑产业的集群效应,这不利于产业链的形成、技术幅射效应的发挥和人才积聚以及污染处理的统一规划

  “几年再造一个……”,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崔河昨天对此口号提出批评。他认为,发达地区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有一个积累,现在有的转移园区建设贪大求快,忽视长期发展的规律,忽视配套建设。他们发现,有的园区甚至边施工边规划,这是非常不利于长远发展的。还有一个山区县,准备推平28平方公里的的头,来建造园区。这不但成本高,而且破坏生态。

  委员们认为,要提高项目入园门槛,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碳经济等用地少、产出高的产业,拒绝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和落后产能,避免产业引进饥不择食。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张建琦提出,河源市将高新区与转移园合并,提高新科技园要求来衡量转入企业。这种高标准的准入机制利于园区的持续发展。

  喻军和柴海涛委员也指出,有的园区没有考虑产业的集群效应,有一个企业就要一个,结果园区里纺织、医药、建材到化工什么都有。这不利于产业链的形成、技术幅射效应的发挥和人才积聚以及污染处理的统一规划。

  委员们认为,园区建设的规划至关重要,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园区集群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借鉴专业镇“一镇一品”做法确定转移园的主要产业集群,注重错位发展,建立相关公共研发及其专业物流、仓储服务平台,提高园区产业承接能力和产业配套水平。

  针对园区土地指标紧张的问题,委员们建设要注重土地的集约使用,用好、盘活置换建设用地。他们强调说:“要警惕某些企业以入园为名来圈地。对每宗用地实行从审批到竣工验收等全程动态跟踪,坚决打击"圈地"、"囤地"行为。细化不同行业用地的投资强度、建筑密度、产出效率等控制性指标,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

  环保人才暂成短板转移园所在地非常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但软件方面认识有待加强。政府要对人才储备进行统一规划,令园区有智力支撑

  委员们发现:产业转移园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产业转移园的废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不同步,35个园区仅建成污水处理厂12座,还有17个园区未完成整园环评。对于固体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的设施,就更加落后。省政协调研组提出,要坚决制止未通过环评就进行园区开发的行为,拒绝未通过环评的项目进入园区,以免在承接产业转移时也承接了污染转移。

  委员们还提出,转移园所在 地 现在非常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对软件方面的认识还有待加强。比如一旦重点产业发展起来,将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如果地方不提前筹备,产业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湛江地区的一所大专把重点放在专升本方面,而忽视了专业设置与该市发展石化与钢铁等项目的方向相结合。因此,政府要对人才储备进行统一规划,提前布署,以令园区将来有智力支撑。

  而且,转移园将成为新型城镇,在规划期间就要考虑到生产、生活、文化、教育都纳入,才能持久发展。包括气、电、水、通信管道都要超前地规划好,不能三天两头地挖。

  考核体系太重GDP有的属于新园区,有的已建设多年,都用同一指标考核,难以体现考察的有效性,导致末位取消省级园的做法不够科学和公平

  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各园区对于现行的“双转移目标查任制考核标准”意见最大,认为没有考虑到各个园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情况。由此导致末位取消省级园的做法不够科学和公平。

  由于各个园区的审 批认定时间不同,有的属于新建园区,有的已经过多年建设,新老园区都用同一指标考核体系,难以体现考察的有效性。而应该把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情况、科技创新因素对于GDP所起的作用都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弱化项目数量和GDP指标,才能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实效。(记者林亚茗实习生余乐 赖南辉 陈青)

  作者:林亚茗余乐 赖南辉 陈青 (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