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央频繁调控楼市 > 调控楼市消息

社科院《房地产蓝皮书》:消费性需求动能不足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5月05日21:49

  中新社北京5月5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社科院5日发布的《房地产蓝皮书》表示,经历了2009、2010年连续快速增长后,今年中国房价进入高位运行状态。相对高房价,以家庭收入储蓄为基础形成的消费性购房需求动能积聚不足。同时,巨额社会闲置资本,仍存在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强烈冲动,潜在的投机性、投资性购房需求旺盛。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李恩平介绍说,住房市场需求由消费性需求、投资投机性需求组成,消费性需求属于刚性需求。

  李恩平表示,2009年中国城镇家庭平均需要33年的储蓄总和才能购买一套商品住房。房价过高导致60%以上家庭无力购房,消费性需求被驱逐出市场。由刚性需求推动的房价长期上涨动力,已不复存在。同时,相当部分家庭持有多套住房,投资投机现象突出。短期内,住房市场走势将取决于投机性购房需求。未来城镇住房市场泡沫风险承受能力将逐步脆弱化。

  对“消费性需求动能积聚不足”这一观点,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提出了异议。他认为,消费性需求非但不会“动能积聚不足”,相反积存的消费性需求还有待释放。

  5日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介绍说,中国房价以2004年为分水岭,之前基本稳定,之后快速上涨。土地购置、土地开发与高涨的销售(2008年除外)不匹配,导致“十一五” (2006年到2010年)期间土地供给偏紧。经济波动,导致房地产政策波动和短期政策较多。这给房地产企业控制楼盘开发进度和销售进度提供了机会,降低了住房的有效供给。

  蓝皮书表示,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全国城镇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已从2006年的38.9%增长到2010年的65.9%。高地价可为地方政府带来高收益。地方政府的逐利行为,使其默认甚至推动地价上涨,成为高地价重要推力。受利益驱动,地方政府征地热情不减,并压低征地价格,获取更多土地差价收益,引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冲突。

  蓝皮书指出,地价快速上涨,也让一些房地产企业将“囤地”、“捂地”视为获取巨大收益的重要手段。地价上涨特别是“地王”的出现,强化了人们对房价上涨预期,造成消费者的追涨和恐慌心理。

  作者:赵建华

(责任编辑:UN00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