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特供菜园”:农民数钱 市民淌汗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5月06日07:18
  想体验“种地”乐趣来吧,想采摘新鲜蔬菜来吧!5月4日上午,在新民市大民屯镇新庄村“农家特供菜园”里,一栋大棚里的草莓采摘刚收尾,另一栋大棚里“娇滴滴”的黄瓜、青椒又在等待着城里的“主人”。在这些绿色菜园里,农民瞅准了商机把自家的大棚整理成一片片小菜园,然后“挂牌”出租给城里人种。这一新招,不仅让城里人餐桌上能吃上自己菜园里的放心蔬菜,也给这位庄稼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自己是主人想吃就来取

  “自己种的菜安全放心,施啥肥咱自己掌握。周末,我都到这里侍弄"承包地","农闲"时,还可到周围的采摘园里钓鱼,吃农家菜……平时就交给农民管理。菜长成了,就会通知我们来采摘。”5月4日上午,来自于大东区的沈放到新庄村里采摘棚菜。

  在这个蔬菜种植基地,一百余栋蔬菜大棚并排而立,走进农民李飞家的大棚里,满眼一片葱绿,菜地里长满了生菜、油麦菜、茼蒿、芹菜等新鲜蔬菜,冒出地面的水萝卜已进入采收期。李飞说,这些蔬菜在种之前就施足了底肥,长势很旺,很快就可以采收了。这个大棚分属于8位市民,他们定期自己来这里收菜、取菜。

  “清明节前草莓大棚订户来了好多人,这些人在一周的时间里,把村里的草莓全都带回城里了,这周边的农家饭店吃饭都得排队。”李飞家的订户是纯“蔬菜户”,最近他挨个给“户主”们打电话报喜,想吃新鲜蔬菜可以随时来取。

  在李飞家的大棚外,记者发现,一些大棚门前都插着一块木牌。木牌上写着阿拉伯数字的编号,有的还写上了菜地名称,如“沈阳某某单位菜地”、“某某人私家菜园”。木牌上的菜地名称就是来这里种菜的城里人取的。

  “我们村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名会员了,以团体和个人名义来认种的都有。”有农民介绍说。

  庄户人手把手教人种菜

  这些大棚农户自身收入不菲,为何要将菜地分包出去?村民张春申说,如果种棚菜一栋大棚一年平均收入一万五千元左右,为特殊客户定种蔬菜,一个大棚可以分拆6—10家客户,一家客户一年交3000元钱,一年最高可收到3万多元。

  去年,村民张春申发现许多市民喜欢到郊区种菜,于是他规划了自家的“自留地”,将四栋大棚均分成30多份出租,并给这些菜地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农家特供菜园”。

  张春申介绍说,客户当中有白领、教师、企业老总、个体户等,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栽种菜品,有生菜、菠菜、黄瓜、西红柿、香葱、大青椒等20多个品种可供选择。

  记者了解到,城里人只需要少许投入,即可拥有一份菜园用地的一年使用权及成果享用权。蔬菜大棚的专业种植人员就可代为打理菜园,蔬菜收成时会提前通知认种者前来采摘,也可以与其他认种者互换蔬菜,吃不完的也可委托当地蔬菜合作社代售。

  每到周末,这个棚菜村就开始热闹起来,“城市菜农”们或是一家三口,或是一群白领有说有笑,在“自家”的菜园子里种菜、收菜。有时,热情好客的老张还手把手教他们种地,在劳动中享受快乐,收获新鲜蔬菜。

  新民市的“农家特供菜园”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大胆尝试。这种新型休闲体验项目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至目前,在新民市认种“农家特供菜园”总数超过一千多个,涉及200余个大棚。新民市将围绕“农家特供菜园”,计划利用3-5年时间,着力打造以绿色蔬菜、生态农业、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农业基地,还将建设科普农场、生态种植园林等特色产业。 本报记者 李欣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