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样的劣质油,一次就查到400斤之多 |
![]() |
烹饪河粉的食用配料闻着臭,看着也吓人 |
![]() |
用这些污油烹出来的河粉含毒素,吃不得 |
东南网-海峡都市报5月6日讯(本网记者 涂传之 文/图 通讯员 吴燕秋) 屠宰场的废油、下脚料,竟被黑作坊用来熬油加工河粉。5日下午,泉州鲤城浮桥一家黑作坊,就被浮桥派出所配合浮桥工商所取缔,当场收缴食用废油8桶,重约400斤。
该黑作坊位于金浦社区一出租房内,带有小院子,有五六间房,卫生环境十分恶劣。派出所民警一走进院子里,就闻到了一股令人作呕的劣质油味,屋里摆放着加工熟食河粉用的炊具,其中一口大铁锅内装了半锅颜色混浊得近乎黑色的劣质油。
该黑作坊由广西贵港人吴某锋、吴某飞兄弟经营。据二人称,今年以来,两人从屠宰场等处取得大量食用废油后,又从莆田购进河粉,在出租房内利用食用废油对河粉进行熟食加工,并将加工后的河粉销往后坑工业区、火炬工业区等地的十几个早餐摊点。经浮桥工商所查实,该加工点并未办理任何经营手续。目前,浮桥工商所正在进一步处理此案。
相关报道:
污油日烹两千包河粉 配送10多个早餐点
“黑窝点”被鲤城工商、公安部门联手端掉
成品已销售一空 现场查扣500斤污油
□早报记者 谢伟端 王柏峰 实习生 苏凯芳 通讯员 张永聪 文/图
每天用污油烹饪两千包河粉,再由2辆面包车、8辆三轮车配送到鲤城区两个工业区内10多个早餐点出售。昨日,这家“黑窝点”被鲤城区工商、公安部门联手端掉。
执法
两个月摸底 敲开“黑窝”门
昨日下午3时,鲤城区工商局浮桥工商所、鲤城公安分局浮桥派出所执法人员一同来到浮桥街道金浦社区内一幢3层楼的民房内,这里正是“黑窝点”所在地。门外停着一辆面包车,里面全是油污,据执法人员推测,这辆面包车平时是用来运送污油的。“黑窝点”大门紧闭,民警亮出身份叫门,一名中年妇女前来开门。进入屋内,院子内停放着一辆面包车式农用车,旁边还有8辆三轮摩托车、三轮电动车。面包车和三轮车上面都有一次性快餐盒和筷子。
“我们经过两个多月的摸底发现,这里炸出来的河粉就是由这些车配送到各个早餐点的。”工商人员说,车上之所以还配备餐盒、筷子,是因为配送员还会在路上零售。
产销
晚上接货 凌晨加工配送
现场,民房的6个房间和院子里凌乱地放着30多个肮脏的油桶。6个民房各有用途,一个用于屯放玉米粉、面粉等;一个用于屯放酱油、醋和炒过的辣椒,地面满是污渍;一个房间用来提炼来路不明的油;一个房间用来油炸、加工河粉,房间的大锅内盛满油;一个房间用于堆放加工好的河粉,只不过昨日下午前河粉已全部售出,房间内空荡荡的;其他房间全部用来堆放污油。
来自广西的“黑加工点”老板吴某交代说,加工点运作了3个月,每天晚上,都有一个晋江陈埭人送来未加工的河粉,加工点7个工人每天凌晨2点多起来,把大锅里的油烧开,再把玉米粉、调料等放入大锅制成汤料,最后把河粉放入汤料内油炸、烹饪,加工成熟食装入袋子内。“每天我们加工上千斤河粉,每半斤河粉装成一袋,有两千包,每包卖1元,赚两三毛钱,有20%至30%的利润。”吴某说,凌晨4点多,河粉就被配送到鲤城区的火炬工业区和后坑工业区十几个早餐点。他们还把未卖完的河粉装上三轮车拉到路上叫卖,每辆三轮车就是一个流动摊点。
提醒
污油烹河粉有毒素不宜吃
“黑窝点”里充斥着恶心的油臭味,遍地油污,记者看到,桶里和锅里的油都黑黑的。吴某说,他们每天用掉2斤油来烹饪河粉。“这些油也是送货上门的。”吴某说,来人自称是一家屠宰厂的工人,说那些油是卖剩的猪、鸡、鸭等的肥肉炸出来的。“一桶油五六十斤,他们每斤卖给我们五六元。”不过,吴某却无法提供油的进货票据。对此,工商人员认为,那些油来路不明,从油的颜色观察,要么是已被反复使用过多次,要么就是“地沟油”。
工商人员说,用这种油炸出来的河粉含有毒素,一旦食用,就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现场剩余的7桶共500斤油随即被工商部门查扣,“我们会将油销毁。”工商所张永聪所长说。
昨日下午,“黑窝点”被取缔。对此,吴某竟说,他们之前也曾想过正规经营,但是若要正规经营,就要买好油,场所装修也要花费不少钱,这样一来竞争不过其他“黑窝点”。“我会另找地方生产,争取合法经营。”吴某说。
浮桥派出所暂扣了“黑加工点”老板等3人的身份证,并责令房东不要再将房子租给他人无照经营。民警说,若吴某等人再次从事非法加工,将会面临刑拘。
来源:东南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