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城管
从震前“谁不是一身伤”,到震后一年中“最不受欢迎的人”,再到和小贩“一家亲”,变化背后有着怎样的因由和未来?
“车不能动,老子将你军呢!”
“哎哟,没得看到,杀得好紧哟!输了,输了。”
……
4月24日中午,张明友在街边与一个小商贩下起象棋,气氛愉悦,几盘之后,仍战意十足。皱纹和白发仍无法交代张明友的身份,制服却是明确的答案:他是汶川县城乡环境综合管理局协管员,也就是“城管”。
在中国大陆其他城市,这种发生在城管与小贩之间的“一家亲”场景并不多见,而在汶川却有很多。
汶川城管为什么这么独特?他们真的这么独特吗?
地震之前
“谁不是一身伤”
“地震前,在这里执法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当时整个县城里,只有4个城管队员,每个人都挨过打,都与摊贩发生过多次身体接触,光我自己,就有10多套衣服被扯破了。”
“大婶儿,我们进市场里去卖东西嘛!来,我帮你把筐背起来。”
“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就行。给你们添麻烦了撒。”
……
4月24日一早,记者在汶川县双河市场门前遇到张明友,还没有到上班时间,他已经开始巡逻了。一些背着箩筐的农户看到张明友后,主动走进市场规定区域经营,旁边的几家面馆老板也主动地将摆在外面的桌椅迅速往店里搬。
“我正要开车子去巡逻,你有兴趣跟我一起吗?”出发前,张明友不忘向记者展示一下单位新配的巡逻车,是一辆尚未落牌照的东风牌小货车,“我们现在有20个城管队员,这可是惟一一辆车哦。”
尴尬的是,张明友拿起车钥匙,开了五六分钟才把车门打开。他笑着解释:“我脑壳有些发昏了。昨晚到各个建筑工地分发建筑垃圾清理传单了,一直工作到今天两点。”
53岁的张明友和制服有不解之缘,退伍后去了派出所,之后到工厂当保卫,再之后10多年一直当城管,“这是2003年发的服装,我的编号是5132008,不晓得国家管城管的最高机关里有没有我的等级?”张明友边开玩笑边指着一个补丁说,“地震前,在这里执法也是一件比较难的事。当时整个县城里,只有4个城管队员,每个人都挨过打,都与摊贩发生过多次身体接触,光我自己,就有10多套衣服被扯破了。”
与张明友一样,赵国凯也是昔日汶川4位城管之一,如今亦坚守在这一岗位上。“干这个职业的,谁不是一身伤呢?到头来,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不理解我们。”赵国凯苦笑。
地震发生时,张明友和赵国凯家的房子均不同程度破损,张明友的儿子因受伤基本生活已无法自理。
但就在震后第二天,两人立刻重新回到岗位上。“当时管不得那么多了,这么大个县城,4万个乡亲,我们没得时间先忙自己的事。”张明友说。
震后城管的任务是:帮助乡亲抗震救灾,还要到各个乡镇去统计伤亡数字。“当时每天大约要走30多公里,说是统计数字去了,但如果看到需要帮忙的地方,都要搭把手的。”张明友说。
经过半年多的抗灾救灾,张明友和赵国凯等人的工作才逐渐回归正常。但4个人已显得人手紧张,按照居民与城管万分之八的通常配比来看,汶川县城至少需要32个城管。
震后一年
城管走到哪,都是最不受欢迎的人
“地震前,我们主要管露天烧烤和占道经营。地震后那一年,随地摆摊的、破坏公物的、张贴广告的,都要管起来。”
24日一上午的巡逻时间很快过去了,在张明友眼中,这些都是重复工作,并无新鲜可言。
中午12点,张明友驾车回家。
“家里一定有人把饭做好了吧?”
张明友苦笑:“我回去要自己做的,我一个城管,穿着制服,到那些小店里吃饭,感觉总不怎么好。”
张明友的自制午饭十分简单,早上剩下的一点稀饭加上冰箱里的剩菜,简单热了一下就狼吞虎咽起来。
大约20多分钟后,张明友收拾停当,刚一出门,就在街边被一个相熟的商贩拉去下棋。接近下午两点半上班时分,他再度回到巡逻的岗位上。
在张明友和赵国凯看来,地震前的城管不好做,地震后一年更难做。
“地震前,我们主要管露天烧烤和占道经营。地震后那一年,随地摆摊的、破坏公物的、张贴广告的,都要管起来。”张明友说话间,指着路边的路灯说,“这东西也有人偷的。”
正说着,在凯逸酒店附近,一户电器行将几台洗衣机放到门口展示,张明友迅速上前,虽然满面微笑,但言辞严厉:“这都成什么样子了,这里是街路,又不是你家的柜台。”一位店主堆笑着将洗衣机搬进店里,看到张明友也帮着搬,赶紧制止住,“有空来喝茶,这些活我们自己来吧。”
张明友笑着回到巡逻车上,“这一家子,以前我还和他吵过嘞,差点动手了,后来喝了一顿酒,其实大家没什么矛盾,多理解一下就好了,毕竟那段时间大家都需要心理安慰嘛。”
2009年,汶川县政府考虑到这种特殊情况,决定再招募16名城管队员。一些80后年轻人成为城管队员,29岁的田位星和26岁的郭家林是其中两位。在他们的记忆中,地震之后第一年,每人每天工作时间都要超过12个小时,不间断地巡逻,成为城管队惟一的工作方式。
“第一年的时候,县城里真挺乱的,到处都在重建,门市、商店一家接一家开张,很少有人按规矩经营,都把街路当成了市场,菜农们也都随地摆摊,我们执法特别困难,被人打骂是很平常的事。”田位星说,震后第一年,城管队走到哪里,都会被当成最不受欢迎的人。
郭家林说,他的弟弟曾经也是城管队员,但做了不到半年就做不下去了,“那次,他被一个业户用剪刀扎在脑袋上,脑壳扎了个洞!”
商户的感受同样不好,“那一年,可能是因为一些城管是新来的吧,所以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冲动,而且当时我们的心情也不大好嘛。”采访中,一位商户说。
在这种压力下,很多年轻城管队员选择另谋出路。
震后两年
执法环境改善了 执法素质高了些
大家都在这个县城里生活,很不容易,所以能不罚就不罚。但有些人是屡教不改的,所以要多罚一些,以儆效尤。”
从第二年开始,田位星觉得,县城里的气氛好像平和许多,耳边的吵架声和打架声越来越少,“执法时,和人讲理,有人开始听了,有人配合了。”田位星说,虽然还是会遇到麻烦,但变化是明显的。
张明友则这样评价地震后的商贩:灾难让人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净化,经历了人性洗礼的人们,普遍变得成熟、友善。
2010年,赵国凯觉得执法环境进一步改善。商贩也有所反映,城管的执法素质比地震前高些了。
“这个小凳子还是摆回屋子里顺眼,你说呢?”4月24日下午,张明友在汶川县城的街边巡逻,看到什么影响市容的事,都要上前指正。
“这不是挺和谐吗?”记者问道。
张明友皱了皱眉头说:“在汶川县城,有1000多户坐商(开店的商人),他们还是比较好管理的。最难管理的是流动摊贩,县城周边的很多人,都要带着农副产品来这里卖,过去两年,我们是罚也罚不得。”
据了解,威州镇流动商贩大约2000到3000个,与震前并无明显变化。
张明友说,从今年4月1日起,汶川城管才开始恢复罚款权限。“今天是第24天,但我们只是委托执法,为了不激化矛盾,所以还是劝导为主。”说话间,张明友掏出了此前23天的罚款记录本,18次罚款记录清晰在案,额度总计约1660元。其中,注明为“流动商贩”的罚款有三次,额度分别为20元、50元和100元;水果车罚款有两次,各100元;另外13次罚款,基本为违章停车。
“大家都在这个县城里生活,很不容易,所以能不罚就不罚。但有些人是屡教不改的,所以要多罚一些,以儆效尤。”张明友说。
对城管罚款个人提成这类说法,张明友等人严词否认。
近日,《汶川地震“最美微笑战士”当城管》的新闻,在张明友等人之间迅速传播。“我们的思想境界没有那么高,也想不到提升中国城管新形象的高度,只要大家相安无事就好。”张明友说。
记者采访了几位商贩,他们对城管的工作基本认可。经营家电的李广生说:“地震以前一看到城管就生气,总感觉他们牛哄哄的,但抗震救灾的过程中,我们对他们的形象重新认识了,其实大家可以成为朋友的。”
当然,也有不同声音。“最近老城管还好一些,那些年纪轻的,好嘛,好像做了公安局长一样,牛得很哟,说得不满意了就要动手抢东西打人的。”一位店主拉住记者放了一串暂时无法求证的嘴炮。
城管生计
都无编制和保险
“地震前,我们四个人每人每月的工资大约600元,感觉够用了。但地震后,物价涨得快,现在每人每月1200元,还觉得不够用……连一个小包子也要1块钱,吃一碗面条要12块。”
随着时针指向17时,下午的巡逻也行将结束。
谈及过去三年的生活,张明友4人感触颇深,话锋矛头对准了日渐上涨的物价。据他们介绍,无论当年4位老城管还是如今这些新城管,均没有编制,都属于协管员,没有五险一金,物价给他们的压力相当明显。
“地震前,我们四个人每人每月的工资大约600元,感觉够用了。但地震后,物价涨得快,现在每人每月1200元,还觉得不够用。”张明友说,“自从地震重建之后,连一个小包子也要1块钱,吃一碗面条要12块。”
田位星一直在城管岗位上,送走了多少来来往往的同龄人,他自己都记不清楚。“说句话不怕你笑话,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掏不出一张百元钞票来。”田位星用这个简单的例子,解释城管队伍为什么流动性这么大。
田位星是二小队的队长,工资和所有人一样,一个月1200元。他的孩子今年7岁,到了上学年龄,柴米油盐、孩子念书,都靠这点工资维持。
郭家林是三小队队长,和许多同龄人相比,他觉得有些抬不起头,“我连个女朋友都没有,每个月就那么点钱,怎么和女孩子出去消费啊?”
城管队里,很多队员的家离县城很远,多在县城租房。“一个月的房租要400多块,每个月吃饭要500块钱,电话费、水电费,到处需要用钱,发工资的第一天就要算计着怎么花。”这是郭家林的现实问题。
采访期间,记者一次看到张明友蹲在门口吸烟,地产烟,“天下秀”,5元一盒,在当地,这算是比较便宜的。看到记者,他递过一支,一番寒暄后说起妻子正是在这家饭馆做洗碗工,每月1500元,“我有几十年的工龄,连洗碗工的待遇都不如哟。”张明友慨叹。
张明友的妻子说,丈夫的困境并非仅此而已,地震后整修房子,除国家发放的2万元贷款之外,又在外面借了几万块,现在孩子卧病在床,怎么还上这些债务,始终是一块心病。
对于将来,张明友并没有过多打算,此前的一段小经历始终在他脑海中萦绕。2009年,一次执法中,城管队员与商贩发生了身体接触,那户商贩对张明友等人说,“龟儿子,将来哪天你们不做城管了,有你们好看。”
这件事过后,张明友彻底放弃了曾经萌发的转行念头,“要是做小生意,我们一定会受到排挤,毕竟以前与人家发生过矛盾嘛。”
编后
汶川城管是一种独特现象,无论观者还是当地人都会希望这种现象维持并继续完善,但隐忧犹存。灾后重建的“同甘共苦”,形成了汶川城管和商家、摊贩独特的关系,但当城市回到正轨,各方基于对利益的诉求还会如此一团和气吗?所以,我很理解城管们对工资与物价矛盾的抱怨,尤其是,他们没编制、没保险,还有家庭负担。这并非同情,因为已经爆出的各地城管与市民的冲突中,权力滥用、执法不当和利益争夺是其核心。防微杜渐,对于汶川城管的诉求,相关部门当有所反应,这关系到汶川城管现象能否健康持续。
本报特派四川记者 窦仲 李季 文/图 (来源:新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