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美启动司法部控油价政治作秀还是顺应民意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5月10日08:29
  董春岭

  在多重压力下,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责令司法部成立金融欺诈执法工作组,调查油价背后的人为欺诈或操控行为,确保油价上涨不含非法因素,保障消费者信心

  据报道,美国成品油价格近一个多月来连续攀升,4月21日,美国全国汽油市场均价升至每加仑3.84美元,比上月同期上涨8%,比去年同期上涨35%,一些地区的油价甚至已升至每加仑4美元以上。高油价不仅使复苏中的美国经济再遇挑战,也使严重依赖石油的普通民众生活“雪上加霜”。美联社和捷孚凯咨询公司上月联合进行的民调显示,有51%的美国成年人认为国内油价上涨的主因是石油公司想要赚钱,认为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变化才是关键因素的受访者不到40%。“愤怒”的民众将矛头指向了政府“不作为”,刚刚宣布竞选连任的奥巴马民意支持率也因此节节下降。

  司法部门介入油价监管

  在多重压力下,4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责令司法部成立“金融欺诈执法工作组”,调查油价背后的人为欺诈或操控行为,确保油价上涨不含非法因素,保障消费者信心。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亲任组长,此外,该调查组还包括多名内阁部长、联邦政府政策制定顾问和美国全国检察长联合会成员。据称,它将和多个联邦机构及州司法部门共同运作,调查石油和天然气市场是否存在价格操纵、共谋、欺诈等违法行为,同时将评估商品市场走势和供需状况,审查投资者行为以及投机者和指数交易商在石油期货市场中扮演的角色。如有人因牟利而违法涨价、危害消费者利益,联邦和州执法机构将予以打击。

  此外,美国司法部当天还公布了一份备忘录,强调“启动司法程序并非有线索表明存在非法油价操控行为,不断更新的研究表明油价上涨确实有其合理原因,如供需关系变化等”。

  奥巴马被批“政治作秀”

  除了加强司法监管之外,奥巴马还致信国会谋求取消针对石油天然气企业的40亿美元政府补贴,呼吁沙特等能源出口大国增加供给。同时,他还不失时机地推销新能源政策,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才是解决高油价的最终出路”。

  对此美国众多分析人士认为,奥巴马不过是在做“表面文章”,意在“安抚民众”,对控制油价上涨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在利比亚战事吃紧、新兴经济体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美元持续疲软等多种“硬性因素”影响下,油价持续飙升的趋势短期内很难得到有效遏制。奥巴马自己也承认,“当前要使油价下跌并无灵丹妙药”,所采取的各种举措是“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问题”。

  其实,美国的政治精英们都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的道理,也清楚民众需要的不是“一系列举措”而是“油价上涨被遏制”的结果。目前之所以选择以“作秀”的方式敷衍了事,其内在动机一方面是“不愿管”,另一方面也是“管不了”。

  管控油价的博弈史

  美国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管的传统办法是通过市场运行进行的。这种监管途径假定市场可以通过有效竞争自然形成价格,因而通常不会对价格进行干涉。事实上,信奉“市场至上”的美国在历史上也曾对石油实行过价格管制,但总体上弊大于利。

  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实行石油禁运,油价急剧上扬。尼克松政府颁布了“第一号特别规定”,要求国内最大的23家石油公司严格遵守限价规定,结果造成大的石油公司减少了原油进口和生产,油品供应短缺。之后又发布《紧急石油分配法案》,该法案对国内石油价格实行两级控制,1973年前投产的老油田,所产的原油按照5.25美元/桶销售,最高限价为6美元/桶,1973年之后投产的新油田,按照生产成本加规定利润的价格销售;进口原油按进口价销售(约10美元/桶)。这种限价措施使美国国内原油生产者利益受损,且抬高了世界原油价格,耗费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格林斯潘后来谈到这段历史时说:“美国实行价格管制取得的经验,就是再也不能实施价格管制了。”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油价猛涨达到了1986年以来的最高价位。当年9月,布什政府命令能源部销售战略储备油,前后一共抛售了三次,短期内起到了平抑油价的作用。虽然此次奥巴马也提到“可以动用战略储备油”,但此做法易被认为是“拿美国的长期利益做赌注去讨好选民”。考虑到油价目前还在上涨中,若动用储备油,虽能一时缓解国内压力,但必然会面临高价补仓的需要,长期而言并不合算。

  油价监管体系的“安然漏洞”

  另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存在的一个法律漏洞,也给了石油投机以可乘之机。1992年,安然公司联合美孚、大陆石油、菲利普斯、BP北美公司等多家能源企业,上书美国商品期货贸易委员会,要求政府放松对其关键能源期货合同的监管,并允许能源期货贸易在纽交所之外的交易所进行,1993年该委员会通过了该提议,将其变为法律。2000年,在上述能源集团集体推动下,该委员会主席通过暗箱操作,将“安然漏洞”悄然塞进《商品期货交易现代化法》,并被编入《拨款法案汇编》,经由国会通过、克林顿签署后生效。这一漏洞内容是:不仅包括贸易合同和场外交易等能源期货方式可置于联邦监管之外,能源交易商可成立自己的交易所并在其中履行合同交易,无需受到政府监管。虽然安然公司2002年倒闭了,但这一法律漏洞始终存在,成为华尔街石油投机者的重要“保护伞”;石油利益集团依然活跃,政府不可能对它们实施有效监管。

  除了“安然漏洞”之外,美国政府还面临一个油价与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境”:一方面,经济复苏会导致能源需求增长,推高油价;另一方面过高的油价会影响经济发展。因此,在达到某个“临界点”之前,政府不会出手控制油价。如何把握这个临界点,不仅关乎美国经济和社会的整体稳定,也关乎奥巴马来年能否取得民意支持获得连任。目前看来,高油价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按照眼下这种非正常的增长速度,奥巴马在“作秀”的同时,已需要开始认真思考“何时出手、怎样出手”的问题了。

  (作者单位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