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沈阳日报

下基层应该怎么“走”?

来源:沈阳日报
2011年05月11日02:07
  张森林

  湖北省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麻城市也派出了工作队。工作开展情况到底怎样?群众是否满意?市委书记悄悄下乡,先直奔田间地头、走访普通农户问群众,然后再针对问题督办“擂”干部,最后才听工作队干部的介绍。

  下基层是一种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也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汇聚人心、凝聚力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历来为我们党所高度重视。然而,怎么下基层却大有学问。有些人下基层收获颇丰,能掌握大量原汁原味的第一手资料;有些人下基层却收获寥寥,得到的往往是片面之词,或纯属“道听途说”。究其原因,根子就在于两者走的“路线”不同。

  很明显,下基层有两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条是“官员路线”,一条是“群众路线”。诸如人马未到电话先行,凡事由下级准备妥当,听汇报、拿材料,最后四个轮子转转,隔着玻璃看看,拍拍屁股走人;前呼后拥、兴师动众,享受着无微不至的伺候,热衷于声势浩大的排场,即便偶尔想到要见见群众,也有众官员陪同,吓得群众不敢掏“心窝子”;警车开道、“闲人”回避,不愿与当地百姓交流,生怕遇上了“刁民”,惹上了“麻烦”,无形中拒群众于千里之外等等,毫无疑问走的都是“官员路线”,一路上听到的是“官腔”而非“民调”,看到的是“官绩”而非“民情”,这样注定不会有好效果。

  实际上,下基层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先到群众中间去,走“群众路线”。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下基层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倘若不深入群众,听不到真话、看不到实情,连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愿望、有什么意见都尚未弄清,能奢谈科学决策,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吗?况且,上级政策实施得咋样、基层工作开展得如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也最有发言权。先悄无声息问群众,让自己心中有数,再大张旗鼓“擂”干部,督促他们改进工作,并一起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回应群众的期待,不仅是尊重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生动体现,也恰恰是下基层的务实之举。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下基层不走群众路线,势必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同志发自肺腑地说过“见不到群众就憋得慌”,可时下某些官员下基层却沉不下去,这种倾向显然十分危险,既无益于调查研究,容易导致决策错误,也疏远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对我们的事业害莫大焉!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