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综合 > 法制日报

蓄电池厂与居民区仅一条马路之隔浙江血铅超标事件暴露行业监管漏洞

来源:法制日报
2011年05月11日08:18
  调查起因:浙江省德清县多名大人儿童血铅中毒

  调查发现:蓄电池厂选址不当,孟溪村的很多居民房和蓄电池厂没有达到安全距离

  调查结果:蓄电池行业监管存在严重漏洞

  调查

  本报记者陈东升本报实习生郁燕莉

  “全省273家蓄电池企业,目前已有213家被停产整顿。”浙江省环境保护厅负责人今天下午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德清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该省派出了10个检查组,对全省登记在册的所有273家蓄电池企业进行地毯式排查,以防止血铅超标事件再次发生。

  浙江再发血铅中毒事件

  《法制日报》记者今天上午在德清县新市镇孟溪村采访时了解到,出事的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投产,主要生产摩托车小型铅酸蓄电池,年生产量为900万组左右,职工约1000余名。

  早在3月份,海久公司一名员工的孩子在体检时就发现血铅超标。从4月底开始,海久公司的员工和小孩以及周边孟溪村的部分村民子女都出现了血铅超标的现象。

  小荣是海久公司的员工,在最近的体检中发现,家中的4个孩子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血铅超标。

  小荣回忆,最初发现异常的是他的侄女,从上海检查回来后,得知4岁的侄女血铅含量达到每升720微克,足足超出正常值6倍之多。

  得知这一结果后,小荣一家都局促不安。5月4日他带着女儿、儿子及侄子,赶往上海新华医院检验血铅。5日检验报告显示,3个小孩的血铅含量分别为每升720微克、每升333微克和每升429微克。小荣说,医生告诉他儿童体内允许存在的最高血铅含量是每升100微克,大人也不能超过每升200微克,家里所有孩子都超过每升300微克。

  由于血铅超标十分严重,小荣的女儿已被安排住院,医生说必须尽快接受治疗。“为了能准确用药,今天医生又给女儿抽了一次血。医生说如果血铅还那么高,就要用猛药。”小荣说。

  而同时,居住在附近的村民的孩子的检测结果也发现了异常。村民老徐5岁的孙子,从杭州儿童保健医院检测出来血铅含量是每升162微克。老徐说,杭州的医生说,虽然指标不高,通过食疗的办法可以慢慢排除,但是医生还是建议应该给孩子换个环境。

  根据我国卫生部相关规定,儿童血铅含量高于每升200微克就属于血铅中毒,250微克以上属于中度中毒,450微克以上属于重度。而成人则是每升200微克以上算超标,600微克以上达到需要干预水平。

  对于血铅中毒这一现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竺智伟介绍,铅中毒主要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其次是呼吸道,通过空气吸收进入体内。铅中毒一般都是慢性的,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铅中毒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将有可能造成创伤。“从人群来看,铅中毒时间比较长的儿童,即使铅最后排光了,与血铅正常的儿童相比,智力还是要低一些。这些都有研究已经证明。”竺智伟说。

  据介绍,目前德清县正在组织涉事企业、海久公司职工、子女以及周边村民接受免费体检。到5月10日下午,已抽检群众1989人,已出监测结果的317人中31人血铅超标,其中有11名儿童。对这些检测出的血铅超标人员,德清县连夜邀请2名省医学专家协助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以确保对他们进行科学治疗。

  行业监管存在严重漏洞

  据了解,涉事的蓄电池厂已于4月29日被勒令停产接受调查。

  此次事件发生之初,海久蓄电池厂副总经理赵国根将事件的部分原因归咎于员工对工厂的管理条例执行力度不够。他说,“一方面,没有对员工住在场内的小孩进行严格管理,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员工对自己的个人卫生也不注意,虽然公司有24小时开放的浴室,严格要求员工下班必须把工作服换掉,洗澡,但是员工的执行力度不够”。

  对于血铅超标的儿童,赵国根则表示,“公司公开承诺,小孩保证负责到底。治疗完成后,如果有后遗症问题,只要有明确的医学鉴定,我们保证负责到底”。

  而随着事态发展,这样的解释显然越来越不具有说服力。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该企业选址位置就在孟溪村正对面,仅一条马路之隔。而按照目前的国家规定,产生较大污染的企业,应该设立在居住区500米以外的安全距离。

  对于这样的选址是否妥当,德清县环保局承认,孟溪村的很多居民房和蓄电池厂没有达到安全距离。德清县环保局局长沈玉林说:“按照现在的防护距离标准,还有一部分农户没有拆迁,下一步将按照新市工业园区,整个园区建设通盘考虑。”

  赵国根透露,现在国内绝大多数蓄电池厂都存在这个问题,并不是说只有海久公司存在这个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德清血铅超标事件是一起企业恶意超标违法排污、环评单位评价严重失实、镇政府未实现搬迁承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敏感性不强、突发事件应对不力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目前,国家环保部已介入调查浙江德清血铅超标事件,德清县公安局已对涉事企业、浙江海久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采取了控制措施。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浙江省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血铅事件了。3月11日,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部分村民在体检时发现血铅超标,怀疑当地一家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排放铅造成环境污染。经环保部门调查,公司周边的农田土壤、空气质量均受到严重环境污染,公司周边4377.03平方米的农田因土壤中铅含量超标而使土壤功能等级下降,附近居住的群众168人血铅超标。4月29日,台州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应建国,被台州市路桥区检察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批准逮捕。

  违法成本低助长企业超排行为

  接二连三出现的血铅超标事件,反映了铅酸蓄电池行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就如何预防、处置这些安全隐患,今天下午,《法制日报》记者采访了环境法专家、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巩固。

  “血铅超标事件频发,是环境法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必然结果。”巩固认为,从源头上看,是环境影响评价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他解释说,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一般企业不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多数企业委托环评机构,根据环评机构出具的环评报告,经有关环保部门审批通过后,方可批准投产。

  巩固说,“环评是环境保护中一项重要制度,而目前有些环评机构,往往站在委托企业的立场上,存在着一定照顾的因素”。

  环境污染案件,有一定特殊性。环境污染一旦发生,普通受害民众不能提供自身损害结果与污染企业之间的必然联系,受害者在环境污染诉讼中常常遭遇困难,因此污染企业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小,违法成本低,这在一定程度也助长了企业超排行为。

  “目前,对环境污染企业监管,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政府单方面监督状态。”巩固为此建议,随着人民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应扩大社会监督,让公众有更多参与权和监督权。司法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救济机制,使得环境案件诉讼更加通畅,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污染排放标准有待进一步细化,对单位排放量、一定区域内的总排放量等有一个科学界定。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政府监督与公共问题管理专家范柏乃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则认为,在调结构、促转型被确定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内容,绿色和低碳已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巨大的利益诱惑还会经常使我们的管理者在对污染和政绩进行权衡时,将天平倾向了后者。

  范柏乃分析认为,对百姓而言,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不仅仅只有经济的增长,更应包括蓝天、碧水、净土以及自身的健康和生命的尊严。在反思自身执政理念,端正自身政绩观的同时,有关部门应深思如何建立更为严格的条例,遏制污染企业赖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保证执法部门履行其责任,让污染远离每一个人。

  本报杭州5月10日电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Newshoo)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