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中国内地博物馆安全案件反弹 故宫被指间歇监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2011年05月19日18:50

  故宫否认间歇式监控传言

  单枪匹马、赤手空拳,在故宫得手的竟然不是江洋大盗,只是个没有一技之长的流民……之前媒体的报道着实让本来浮想联翩的公众大跌眼镜,虽然根据公安部门的最新通报,石柏魁承认也曾事先踩过点,但以一敌百,盗走九件珍品,毕竟也太过从容了些。

  故宫窃案发生后,媒体普遍报道:故宫在一级风险地点装有最先进的设备和至少三种复核手段,其中珍宝馆等重点巡查区域内24小时开启红外线、微波等多种报警器探头进行全方位监视;在故宫中央监控室中,保卫处工作人员24小时面对40多台显示器进行监视并录像;宫内的任何地点一旦出现报警,系统将自动录像,如发生意外,则会立即通过专线电话上报险情。

  但是国内专业安防网——慧聪安防网曝出消息:故宫内的监控系统也并不是24小时监控,而是间歇监控。

  这条消息称:故宫此次失窃,小偷是“潜伏”作案,先切断了故宫电源,报警器在电源切断时曾经响起,但未引起重视。此外,故宫内的监控系统也并不是24小时监控,而是间歇监控,即其所用监控摄像头,只有在遇到特殊情况——如报警器报警后——才会打开。

  有报道称:故宫安防设施虽在去年已经开始新一轮的设备更换,但小偷所盗的展馆里设备还未进行更换,展品所用展柜也未安装报警设备,且展柜防击打能力较弱,这些都是导致小偷能轻易盗取展品的原因。

  据安防专家介绍,作为全国最大的文博单位,故宫在安防设计上有其无法回避的客观原因。慧聪网专家顾问向良璧介绍说:故宫范围很大,即使有200人的人防队伍也会有疏漏;在技防方面,因为故宫的建筑也都属于保护对象,对设备的安装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再因故宫博物馆内许多建筑都是木质结构,对防火的要求很高,虽然有400个摄像头,但夜晚的红外监控仪不能太多,因红外监控仪功率比较大,很容易引起火灾。

  《中国新闻周刊》就间歇监控的说法联系了故宫新闻发言人冯乃恩先生,他回复短信说故宫是24小时监控,否定了间歇监控的说法。

  不过,北京智诚天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安防专家徐先生说,分地段间歇式监控在中国国内是个普遍现象,因为现有监控系统有很高的误报率,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触动报警,会耗费很大的安防人力去一一核实和处理误报。

  但在美国考查后,徐先生发现,与中国相反,美国的安全和消防监控设施都是24小时全天候开启,并不是美国的安防系统误报率低,而是安保公司和消防人员不怕出现误报,本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精神,每次发生报警都及时赶赴现场。

  据故宫方面发布最新的消息:故宫将加快已有安防系统的升级改造,改善硬件设施,提升防控能力,保证新中控室和二期安防设施按期、保质完成。消除防控盲点,延伸安防范围,特别是为紫禁城城墙加装安防设施。在各项措施未到位之前,采取各种有效的临时防范手段。

  “就算是进来一只蛾子,也能记录下来”

  京城民间博物馆,最负盛名的莫过于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

  观复博物馆馆内设有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价值连城的宝贝不计其数。马未都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两年前,观复博物馆刚刚更新了一批安防设备,其中就有最先进的高清晰摄像机。

  马未都形容这种摄像机厉害之处:“随时拍摄,就是小到一只蛾子,也能记录下它几点几分进来的,几点几分出去的。”

  但在马未都看来,再先进的安防设备也不能代替人的能力,因此,在保安队伍之余,观复博物馆还专门聘请了一支专业的安保队伍。安保人员和保安人员轮流值班,互不干涉,而且还有专门的安保值班仪器。“这仪器能记录下来安保人员几点几分到了哪里。博物馆要求安保人员必须几点几分,到馆里哪个位置巡逻,或者一小时内巡逻几次,都有记录。”

  物防、技防、人防之后,观复博物馆也有犬防。每天晚上,博物馆内豢养的十几条大型猛犬全部放开巡回,低沉的狗吠一吼出来,听得路人心里发颤。

  然而,先进的安防设备或许可以监控文物,但不能避免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或者疲劳困顿。对此,北京声迅电子有限公司安防专家覃远昌介绍说,在互联网日渐普及的今天,先进的安防系统已实现远程控制。覃所在的公司在2008年负责进行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安防工程。

  所谓远程监控,意指是监控监控者,即安防系统提供公司可以通过网络,时时检查安防人员是否到岗,是否打瞌睡,是否打开了所有必要的设备。一旦有设备没有使用,或者监控者打瞌睡,或者发生故宫窃案过程中的断电情况,安防系统设计公司会立刻发现,并致电要求对方核实情况、给予回复,以保证重要部门不会出现疏忽大意的情况。

  因为曾经展出大英博物馆藏品和古希腊罗马的文物,首都博物馆新馆在北京观众心中地位甚高,首都博物馆安保部副主任曹洋曾向《中国文化报》介绍,首博新馆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其安防系统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设备。在2009年和2010年间,首博对开放区的重点部位盲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并将原本的CIF存储格式硬盘录像机全部升级为D1画质录像存储,这使录像的画质比从前清晰了很多,一旦博物馆内发生盗劫事件,录像资料能够准确地提供现场资料。

  安防运营服务(中国)有限公司运营事业服务部总经理宫宪国介绍说,当前四大安防基础技术是声控技术、光控技术、图像技术和振动技术,而“一个完善的一级防护系统,应该包括三项以上的防护技术”。如,使用以视频监控和红外监控技术为基础的红外探测器,以振动技术为基础的振动报警器,和监控玻璃破碎的声控报警器。”

  看清该看的,不该看的不看

  故宫至少有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在运行,窃案发生时为什么没有反应?

  “是有400个摄像头,但是难道你能安装400个屏幕,再让上百名工作人员进行监控?成本太高。”覃远昌说,现代监控发展有两个重要方向,一个是高清晰摄像机,另一个就是智能监控。

  高清晰摄像机即提供高质量的画面,智能监控则是监控设备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有选择地把画面提供给监控人员,提高监控的效率。以前的老式监控,是把一切画面都提供给监控人员,一名监控人员仅能监控很少的电视屏幕,且易疲劳。但是智能化以后,不必要的画面就被筛除出去了。只有异常的画面,才会经计算机筛选后提供给监控者。

  什么才是异常画面?徐先生列举出如下例子:当受监控场合出现人鬼鬼祟祟东张西望,或者在银行、提款机附近徘徊,或有跟踪、抢夺、打架等大幅度动作出现,或在本不该出现人的场所出现了人……预先被输入这些非正常行动界定标准的智能监控设备,在发现这些画面后,会自动将这些画面传给监控人员。而那些正常的画面,监控人员不会看到。

  不过,徐先生说,当前的智能技术还达不到完全判断准确,因此需要和全方位监控结合起来。

  给一些重要展品安装电子标签,也是未来防盗的一个好办法,这也是浙江省自然博物馆退休安防工程师李元彪一直著文倡议的,“不仅能防外盗贼,还能防内贼”。

  李元彪解释说:防范外贼用的就是监视器报警器的安防系统,但防内贼,只能靠给藏品安装电子标签,并配备射频识别。管理人员随身带着射频感应器,各出口也都安装感应器,当藏品从这些地方经过时,就会发出信号,信息自动进入电脑,藏品也就随时在监控当中。一旦藏品离开展馆,无论是被送出去参展,或者被窃贼盗取,都可以利用卫星定位和离位报警跟踪系统,随时跟踪,确定其位置。 ★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UN99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