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端午节 > 端午消息

端午起源主流说法有四种 纪念屈原说最深入人心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6月04日15:06
  民俗专家说:端午起源主流说法有四种 纪念屈原说最深入人心

  新华网天津6月4日专电(记者 周润健、蔡玉高)6月6日迎来传统节日端午节。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介绍,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中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其中有影响的有四种:

  一是纪念屈原说。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投江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因此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二是纪念伍子胥说。此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忠良之臣,原为楚国人,后投奔吴国,因被人陷害,被吴王赐死。临死前,伍子胥说:“我死后,将我双眼挖出挂在吴国都城上,以看越国灭吴。”吴王闻听大怒,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马革里,在五月初五这天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是纪念孝女曹娥说。传说东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孝女曹娥,其父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七天七夜仍不见尸体,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寻找父亲,后来抱出父尸。人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为了纪念她的孝义建了一座庙,称为曹娥庙。

  四是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图腾的部族史称吴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表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直到秦汉时代仍有吴越人,称端午节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该说法虽说有一定的根据,但是其真实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研究才能证明。

  在这四种主流说法中,当属纪念屈原说最深入人心。王来华表示,这是因为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一系列活动,如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等。

  作者:周润健 蔡玉高
(责任编辑:UN936)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