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盛夏炙烤一线工人 法规滞后影响高温福利落实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7月17日10:04
  新华网长春7月17日电(记者姚湜、张建)“小暑”过后,我国各地都迎来了每年最炎热的时节,而在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是否获得“高温福利”得到广泛关注。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我国只有部分省市制定了高温津贴发放标准,而由于此类条款的非强制性,真正能获得“高温福利”的劳动者仍是少数。专家建议,尽快普及高温津贴,以保障劳动者权益,体现和谐社会人文关怀。

  一线工人热盼高温津贴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吉林省长春市总是烈日当空,每天午间时段的室外温度高达30多摄氏度。11日中午1时许,在太阳暴晒下的长春市文化广场,记者几乎看不到市民的影子,但是几名环卫工人还在认真地打扫着这个偌大的广场。

  郑阿姨是这个广场的一名环卫工人,她总是中午匆匆吃点饭就继续回到广场干活。这一天,她穿着整洁的长衫,左手拿着自制的垃圾收集袋,右手拿着扫把,头上裹了一个头巾,然而头巾包不住她花白的头发,还有不时滴落的汗珠。

  当记者询问其知不知道高温津贴这回事时,郑阿姨有些诧异地说:“我们一个月就给1200元钱,没有听过发高温补助的事,自己身边的同事好像也都没有。”

  针对高温补贴的来龙去脉,当记者向她解释一番后,郑阿姨激动地表示,她希望有高温补贴,不管多少,至少可以体现对在高温下坚持工作人们的关怀。在记者的走访中,像郑阿姨一样,不知道何谓高温补助的一线工人还真不少。

  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干部病房建筑工地,看到一名工人师傅正坐在工人宿舍区门口的台阶上喝一瓶冰镇矿泉水,一脸“幸福”的样子。

  当记者问到“希望不希望有一份高温补助?”的问题时,这位工人师傅毫不犹豫地说:“咋不想有啊!首先声明一下,这瓶矿泉水是我自己买的,可不是工地发的。天太热了,听说机关事业单位都有高温补助,我们当然希望有高温补助了。”

  记者来到这个建筑工地的仓库,看到两名工人正在架子床上坐着,他们面前就是一台开到最大风速的电风扇,但是整个屋子里还是感觉很热。在这个建筑工地的简易房宿舍区,几乎每间房都有一台电风扇,大家主要靠电风扇解暑降温,这些电风扇基本上是他们自己筹钱购买的。

  在建筑工地现场,记者看到工人们还都穿着长衫,带着安全帽,有的人手上还戴着一副手套,在太阳底下拖动着沉重的钢筋,被晒得汗流浃背的人不在少数。

  记者看到,目前在网络上有很多主题为“晒一晒你的高温福利”的帖子,高温福利缺失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有网友表示会收到100元至300元不等的补助,还有一些单位则发放购物卡,而绝大部分人都说,没有高温补助,甚至没听说过高温补助这个词。

  法律法规滞后影响“高温福利”落实

  11日,记者致电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关系处询问有关高温津贴事宜时,一名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吉林省正在研究高温津贴的补助标准以及发放措施,下一步应该会出台相关文件。而目前国家并没有关于高温津贴的强制性条款。

  2007年,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作场所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日最高气温达到35摄氏度以上)露天工作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摄氏度以下的(不含33摄氏度),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或省级劳动保障部门制定。

  专家认为,高温津贴的缺失,一方面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滞后。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待遇的提高,北京、上海、安徽等地先后出台高温津贴发放标准,而国内大部分地区相关标准和措施仍属空白。我国现有的关于高温劳动保护的唯一全国性法规是1960年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除此之外,《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都没有相关的详尽要求和规定。另一方面,高温福利也并非一定是物质补助,企业负责人对员工的精神关怀以及简单的绿豆水等解暑饮品也可以是福利的体现。

  长春市一家装饰公司的工地现场负责人孙先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公司在办公室工作的员工基本上都没有高温补助,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建筑工地非常普遍。一位工人师傅告诉记者,现在大量户外作业劳动者所在的企业多为民营和小企业,一些企业主保障高温下一线工人身体健康的意识和积极性都不太强。

  在采访中,很多建筑工地的工人说,做了这么多年农民工,每到夏天都很期待有一份高温补贴,就算天天有绿豆汤等解暑食品也可以,但是很少有。一位工人师傅说:“长春还好一些,白天没有南方热,晚上比较凉快,估计这个时候我国南方一线建筑工人的生活工作环境更差。”

  环卫工人郑阿姨也说,她和工友都希望有高温补贴,不管多少,至少可以体现对在高温下坚持工作人们的尊重。

  普及高温福利体现人文关怀

  专家说,当人体体温超过37.2摄氏度时就会出现发热症状,当体温超过39摄氏度就属于高烧。而外界气温超过37摄氏度时,人就会感觉难受,容易中暑;当外界气温高于40摄氏度时,人体代谢、调节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为高温天气立法,例如强制发放高温津贴,强制在高温时段停止户外作业,以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李政教授说:“目前全国很多地区都已规定企业需要向一线工人支付高温补贴,而且发放标准也在逐年提高。但更多省市还没有出台这样的规定,很多一线工人夏日在高温下工作仍然没有保障。”

  李政表示,企业向高温工作者发放降温补贴,不仅是让工人得到应有的福利,更是体现人文关怀、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同时,从经济学上讲,这种做法可以看作是一种企业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工人对企业的忠诚度,虽然企业增加了少量成本,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

  孙先生也说:“对一线工人实施高温补贴是一种社会进步的标志。只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定,并对建筑企业对一线工人的高温补助落实情况予以监督,高温工作者要清凉的期待就能得以实现。”

  采访中还有专家建议,将如何发放高温津贴写入劳动合同,而“高温福利”也不应仅仅是物质补助,精神关怀也应加强。同时,业内人士分析,高温津贴的强制实施有一定难度,因此具体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仍需详细考量。

  作者:姚湜 张建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