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大运会充满高科技魅力 保证客人生活更惬意(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作者:李剑南 李可心
2011年08月01日07:37
春茧夜色。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红声 摄
环境优美的大运村。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东升 摄
  科技之力

  给力的钢结构,加速的蓝跑道

  主人公:深圳体育场,大运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

  特殊技能:让博尔特“飞”起来的跑道来到了大运赛场;98吨的铸钢节点在深圳诞生;有一棵“生命之树”支撑着“春茧”。

  2009年8月16日,“飞人”博尔特在柏林田径世锦赛的跑道上玩“疯”了,9秒58他将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世界纪录提高了0.11秒;8月20日,还是博尔特,还是在这条跑道上,19秒19,“飞人”又将200米世界纪录提高了0.11秒。那一届田径世锦赛,人们记住了博尔特风一般飞奔而过,也记住了那条见证奇迹甚至参与创造奇迹的跑道。

  跑道是蓝色的。

  关于这条神奇的蓝色跑道,两年来,讨论从未停止。有报道分析,蓝跑道虽然用的也是塑胶跑道常用的聚氨脂颗粒,但妙在它既有弹性,又有相当的硬度,其材料调配和铺设技术无疑拥有最佳方案。也有人认为,“另类”的颜色创造了“蓝色奇迹”,蓝色让人想到无边无际的海和天空,人们会更愿意在蓝色跑道上尽情跑下去……蓝色跑道到底好不好,有多好?现在,深圳人有机会自己去体验体验了。7月27日,记者就站在这样一条蓝色跑道上,在这条鲜亮的蓝跑道映衬下,曾经见证过深圳体育史上无数辉煌时刻的深圳体育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记者了解到,这条国内甚至亚洲第一条蓝色跑道材质为水溶性聚氨酯,铺设时不再使用过去那种气味刺鼻的胶水,也不需要明火,环保性大大提高。至于这条蓝色跑道能为运动员提供多大的“加速度”?相信大运会时,运动员与跑道的对话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

  科技的力量让我们跑得更快,科技的力量也在最大程度地帮助我们将梦想变为现实。大运中心的三座体育场馆呈三角形分布,每座场馆都犹如一枚水晶石的造型,这样的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也让建设难度大大提高。

  为了实现“水晶石”的设计效果,大运中心采用了国际上首创的单层折面空间网格结构世界上有普通的折面结构,也有大跨结构,既折面又大跨而且是单层,“水晶石”在世界大型体育场馆中“第一个吃螃蟹”。

  新颖的结构除了美观,还节省,6万座的大运中心体育场,用钢量只有1.8万吨,相当于“鸟巢”用钢量的40%;然而新颖的结构也带来复杂的受力体系,带来工艺上从未出现过的难点。最难攻克的难关就是铸钢节点,因为它是连接所有钢架结构的关键,也是最主要的承重点。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的铸钢节点多达140个,最大的重达98吨,而以前国内生产过最大的铸钢节点只有40吨。如今,巍然屹立的“水晶石”印证着这一技术难点的成功突破。有趣的是,这样的铸钢节点,国内首次应用也是在深圳,从10年前的三、四吨重,到如今一个节点重近百吨,这个“大块头”的成长史,述说着深圳人的“闯”劲与“干”劲。正如一位参与设计论证的专家在回答质疑时所说的:“只要论证能做成,深圳就要做没人敢尝试的工程!”

  “水晶石”的钢结构,几乎处处是难点,也几乎处处都实现了科技发展的迅猛突破。在体育馆的钢结构施工中,深圳首次采用了国内领先的累积旋转滑移新技术,将原计划6个月完成5800吨钢结构的施工任务硬是压缩至95天就完成,创下了国内体育场馆钢结构施工的新纪录,而且误差不超过2毫米!

  同是钢结构,“春茧”更接近“鸟巢”的构造。网格使用了9000吨弯扭构件,钢结构屋架既是结构构件,又具有装饰功能,巨幅钢架结构屋顶,地下则“生长”出巨大的钢铁镂空树干,在高处散发成树冠模样,酷似电影《阿凡达》中的“生命之树”她荫蔽着两旁的体育场和体育馆、游泳馆,也支撑着深圳湾畔,这枚亮丽的“春茧”。

  科技之美

  光影溢彩,竹影婆娑

  主人公:大运中心、宝安体育中心

  特殊技能:全球最大的LED景观照明系统,耗电量一小时不过三四百度;288根“竹子”,根根都通到“云”端。

  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先生曾经由衷地感叹:“深圳大运中心是我在FISU工作期间见过的最好、最美丽、最先进的比赛场地,她们就像‘皇冠上的珍珠"。

  珍珠最美还是在夜晚溢彩流光的时刻,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那是无价之宝“夜明珠”。

  大运中心拥有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LED景观照明系统,该系统由成功实施了鸟巢、水立方,上海世博会世博轴LED艺术灯光景观工程的同一家公司负责。可以说,大运中心的光影传奇,在传承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点亮自己不一样的精彩。

  数据是惊人的。铺设面积达15万平方米的大运中心景观照明系统使用了专门研发的上百万颗专用LED芯片和非线性透镜,运用了世界领先的6个核心专利技术的独立控制系统,可以同步控制23880套智能灯具,共88350个独立控制单元,一年365天全自动运行和监控。所有灯具都安装在钢结构的部分主梁和次梁上,实现了灯具和线槽的隐蔽,完全消除了显光,亮灯时见光不见灯,构成了一个完美纯粹的光影世界。为了实现独特的水晶石效果,大运中心的灯光设计以黄、绿、蓝、白为主色调,设计了20余种不同配光,不同的灯光语言,描述着深圳开放、多元、青春、活力的现代都市文化的不同立面。然而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大运中心灯光系统配光方案,理论上限是42亿种!

  如此大规模的照明系统,美则美矣,耗电怕是更加惊人?然而真正的美何曾仰赖于奢靡!记者在采访中吓了一跳,三颗“水晶石”的景观灯全部打开,一小时的耗电只有三四百度!而且大运中心景观照明系统采用的是无光污染的LED光源,总节能达80%,使用寿命更可达5万小时以上。大运中心的广场庭院、公园街道等外部路灯、地砖灯,则全部使用太阳能及风能供电,不需铺设管线,与阳光同行,和清风共舞,这是科技之美,更是深圳之美!

  漫步大运场馆,科技之美随处可见。寓美于科技,更寓美于创新。如果说“水晶石”的美彰显力量,“春茧”的美显示气魄,那么宝安体育中心的“竹林”则走出了一条“中国风”的飘逸路子。世界上还没有一座体育场采用竹子结构元素,深圳又开了先河。288根、3种不同颜色的竹状钢结构,功能各有不同,一种支撑大屋顶,一种支撑看台,另一种是输水管;顺着竹林曼妙、优雅的形态向上看,那宽大塑膜结构的屋顶,轻巧而通风,正像竹林上的白云漂浮。

  节节高的竹,含义隽永,寓意着深圳的进取精神,而“竹林”的造型,在设计上更具有节能、环保的科技含量科技之美,在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中求得最大值。

  大运场馆的科技之美,有些一目了然,有些则藏于细微。如果您稍微留心,可以看到许多场馆看台上,都是看似裸露的水泥地板。其实,这是一种“清水混凝土”技术,一次浇注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只在表面涂一层或两层透明保护剂,不但节省了材料,减少了污染,成型后也不会出现开裂、空鼓甚至脱落的质量隐患,同时还为建筑体本身营造出一种自然、质朴的美感,因此,大家为她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天生的美人胚子”。

  虽然还养在深闺,但这个“美人坯子”不乏仰慕者,大运中心主设计师、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裁格康在探访大运场馆时是这么说的:“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清水混凝土的效果,我要把中国公司的技术向德国推广。”

  科技之惠

  会思考的大运村

  主人公:大运村

  特殊技能:让我们生活得更“酷”一些吧

  巡礼大运场馆,少不了要请出大运村介绍经验。与各大赛场的高科技集中体现于场馆构造、使用上不同,大运村在赛事期间更像一个小“地球村”,四海来宾生活其中,高科技的应用更广泛也更有生活味儿。

  想像一下这样的场景:运动员走近自己的房间,空调自动开启,外出时暴雨来袭,轻触手机即可关窗;拿起相机按下快门,现场的精彩瞬间,随即出现在房间的电脑屏幕上等您来编辑;想看看自己比赛时有多酷?上网便可点播重放;出“村”游览鹏城,仍如在“村”里一般方便,随时随地有多媒体、多语种的衣食住行指引提供服务……

  大运村已经成为一个浓缩版的智能“地球村”。首次在国际大型赛事上规模应用的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以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为基础,将在大运会上提供七大应用服务。一座会思考的大运村,正琢磨着怎样让世界各地的客人在“村”里生活得更“酷”、更惬意。

  事实上,不止是大运村,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将大运会的方方面面纳入一张精密又精彩的数字化智慧之网。比赛结束后1秒钟,人们就能准确得知赛果,这是大运会的即时记分系统;赛事的指挥与协调告别手写、电话,通过视频实时进行,这是大运会的视频会议系统;工作人员无论身在何处,凭借手中的移动终端便可看到场馆内每一个角落的实时动态,这是大运会的无线宽带视频监控系统……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技术,将在大运期间惠及赛事与运动员,而通过大运舞台的检验与展示,这些技术也将在不远的将来走进我们的生活。

  高科技在大运场馆与赛事中的普遍应用,除了保证赛事“不一样的精彩”,为百姓生活创造“不一样的精彩”,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冰蓄冷”技术通过“春茧”登陆深圳,今后这一技术将会走进深圳更多的大型商场和写字楼;一位参观过大运中心的志愿者见识了能喝水的路面后,向记者表示,“真希望我们小区也可以铺设这种路面”;盐田体育馆自己能“冲凉”,但却绝非“独乐乐”,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种纳米技术除了自洁,还能净化空气,10000平米的纳米自洁涂层相当于200棵杨树的空气净化效果!居民住宅,将是这一技术进一步推广的重点目标……我们通过办赛事来办城市,我们通过办赛事来惠民生,高科技手段在助力大运的同时,也在一步步提升着我们的生活质量。

  深圳这座城市,因创新而存在,因敢于创新不断创新而获得发展。因此,对于科技的追求与应用,这座城市从来“敢为天下先”也“善为天下先”。这是一座拥有高交会和创业板的城市,这是一座拥有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一大批高科技企业的城市,这是一座连续6年国际专利申请数居全国第一的城市,这是全国第一个被列为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城市……因此,当大运会落户深圳,当一座座大运场馆崛起于深圳的地平线,创造的活力自然会迸发、科技的因子自然会在其中闪烁光芒。其实,我们今天所邀请登场的场馆,所列举的例子,不过是冰山之一角单只一个大运中心,采用节能新技术就达到16项;其实,大运会的科技之绚,又何止于场馆!挂一漏万,管中窥豹,或许是记者的遗憾,但是于深圳市民,却不妨由这里出发,去发现大运科技无处不在的美。

  依靠科技,大运场馆个个都有着一身节能环保的硬功夫。

  大运中心主体育场钢结构工程的铸钢节点多达140个,最大的重达98吨,实现了科技发展的迅猛突破。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LED景观照明系统让大运中心宛如一颗“夜明珠”。

  大运村已经成为一个浓缩版的智能“地球村”,琢磨着怎样让客人在“村”里生活得更惬意。

  记者 李剑南 李可心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new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