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默多克
有人感慨,默多克有两张脸,一张政客的脸,一张商人的脸。而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政治立场,满脸都写着“生意”
特约撰稿 尚之
鲁珀特•默多克是一个“了不起的坏蛋”。
历史上只有两个人得到如此“殊荣”:一个是英国革命时期的领袖克伦威尔,另一个是法国皇帝拿破仑。
从澳大利亚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起家,到如今覆盖全球的媒体帝国——新闻集团,默多克着实“了不起”。
同时,他宣扬小报哲学,鼓吹八卦之风,渲染党派色彩,令旗下媒体充斥着低俗的“脑残文化”和偏执的政治论调,为同行所不齿,的确是个“坏蛋”。
对他,崇拜者有之,嫉恨者也不少。但没有人否认,他是一个生存大师。半个世纪以来,大浪淘尽英雄,与他同辈的弄潮人,或倒下,或归隐,惟有他,仍驾驶着他的“泰坦尼克”号,乘风破浪。
随着窃听门事件的发酵,多少媒体幸灾乐祸地等着看“一个帝国的倒掉”,可这位见惯了风雨的80岁老人,只是微皱一下眉头,说:“是有点闹心。不过,我会搞定。”
干政 洗不掉的“胎记”
窃听门事件曝光后,默多克备受攻击的一大罪状,是他与英国政界、尤其是首相戴维•卡梅伦之间扯不清的干系。
卡梅伦在窃听门事件中的直接污点是不顾幕僚多次提醒,执意聘请因丑闻辞职的《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安迪•库尔森担任政府新闻主管。他的 “不良纪录”还有:入主唐宁街10号当天,默多克便拜访首相官邸,且从后门进入;上任15个月来,先后与默多克及其集团高管会面多达26次,超过他与英国其他所有媒体代表会面次数的总和;去年圣诞节,和妻子一同前往默多克的爱将、后因丑闻辞职的新闻国际公司CEO丽贝卡•布鲁克斯家中赴宴,同席的有默多克的儿子詹姆斯、库尔森……
岂止是卡梅伦,英国朝野都与新闻集团“剪不断,理还乱”。别看前首相布朗现在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声泪俱下控诉窃听行径的卑鄙,可当初正是他倍感荣幸地出席布鲁克斯的婚礼,还在乡间别墅举行睡衣派对,与默多克的妻子邓文迪、女儿伊丽莎白共享良宵。
还有工党领袖米利班德,如今死揪着窃听“小辫子”穷追猛打,好一个“正义战士”的化身。可一个月前,在默多克举办的伦敦肯辛顿花园派对上,他和其他政客一样,一脸受宠若惊。
在英国,插手政治是默多克洗不掉的“胎记”。自1968年收购第一家英国报纸《世界新闻报》起,他就成为这个国家除保守党、工党外的“第三支力量”。几十年来,他从未押错过大选,他支持的党魁,最终都如愿当上了首相。也许是惮于这一魔咒,英国朝野都畏他三分。当然,他也凭借旗下媒体的影响力,没少为自己开疆拓土。他与英国政客之间的默契,在他和托尼•布莱尔的友谊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原先,出于本能地憎恨工党的“社会主义色彩”,默多克一直支持保守党。撒切尔夫人礼尚往来,助他占据英国报业近40%的江山。到了约翰•梅杰时代,虽然不喜欢他的优柔寡断,但在1992年的大选中,新闻集团依然鞍前马后为之摇旗呐喊。
1995年夏,工党新党魁布莱尔出席在澳大利亚召开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为了让默多克不再仇视工党,他精心准备了一篇演讲,大谈特谈市场经济主张,令现场听众“简直以为发表演说的是撒切尔夫人的忠实信徒”。布莱尔的演讲引起工党左翼人士强烈不满,却让默多克眼前一亮。从此,他开始与这个“浑身上下透着革新气息”的后生秘密接触,并且“越来越喜欢他”。
1997年3月,就在梅杰首相宣布大选日期的第二天,新闻集团旗下英国发行量最大的《太阳报》在头版以《支持布莱尔》的醒目标题,宣布自己改弦易辙。同一天,包括《泰晤士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和《独立报》等在内的英国所有全国性大报,均就《太阳报》的突然倒戈发表评论。显然,《太阳报》事先已与所有媒体打了招呼,“正人君子”梅杰成了英国政界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噩运的人。
布莱尔上台后,立即投桃报李,支持国会通过一项通信传媒法案,放宽对外国媒体所有权限制,允许外媒在英国拥有报业的同时,拓展广播电视领域。这项法案被嘲笑为“默多克条款”,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为默多克量身定制。
因为这次“背叛”,默多克多了一个外号——变色龙。在去年大选中,这条变色龙再次“变色”,抛弃支持了三届的工党,重新牵手保守党,并将卡梅伦成功送上首相宝座。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