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双面默多克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尚之 鲁谷
2011年08月01日14:06

  立场 一切皆为生意

  默多克在英国政界呼风唤雨、如鱼得水,他很想在美国复制这个传奇。为此,他不惜放弃澳大利亚国籍,于1985年成为一名美国公民。

  他的美国梦始于他所熟悉的业务——报纸兼并,但真正引起同行警惕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涉足电视领域之后。为打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美国广播公司(A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三足鼎立的局面,他精心打造了美国电视网中的“第四军团”——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如今,福克斯新闻频道已超越CNN,成为美国第一大新闻频道。

  福克斯新闻频道标榜“公正、平衡”,但其报道明显带有“右翼保守主义色彩”。作为老板,默多克也被贴上这一标签。不过,他不喜欢“保守主义”这个字眼,更愿意自称是一个“温和的自由派”,或者“共和党人”。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的几个月里,新闻集团旗下所有新闻机构像打了鸡血一样,异口同声地为这场由美国领导的战争大唱赞歌。这显然是默多克的授意。早在战前,他就明确表态,“坚决支持开战”,“绝不后退半步”,盛赞小布什的决策“非常英明,完全符合道义”,布莱尔的心中“充满勇气”。

  当英美国的政客们都竭力否认是“为石油而战”时,默多克却毫不隐瞒自己的看法。他说:“这场战争对于世界经济的最大好处就是油价将降到每桶20美元,这是对世界经济的最大刺激,比在任何国家实行减税政策更有效。”

  他对前纽约市长朱利安尼的鼎力支持,也是冲着丰厚的经济利益而去。在朱利安尼的第一届任期内,新闻集团获得2070万美元减税优惠,在曼哈顿造了公司办公大楼;在其第二届任期内,新闻集团再次享受巨额减税优惠,在纽约城新建一座印刷厂。当福克斯新闻频道希望在时代华纳所拥有的地方有线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却屡遭挫折时,朱利安尼积极奔走,全力斡旋。为了报答朱利安尼的“深情厚意”,新闻集团旗下《纽约邮报》评论版编辑埃里克•布莱恩戴尔说,整整4年,他没有对市政管理发表一篇批评性评论。难怪有媒体戏称,默多克是“纽约市的政治老板”。

  利用手中媒体,推动政治议程,为公司牟取最大利益,这是默多克发家致富的金科玉律。有人感慨,默多克有两张脸,一张政客的脸,一张商人的脸。而当两者发生冲突时,他可以毫不犹豫地放弃政治立场,满脸都写着生意。

  为了顺利进入中国市场,他曾要求集团旗下香港星空电视台撤下英国广播公司(BBC)节目,因为它对中国政府“说三道四”;也曾命令旗下哈泼•柯林斯出版公司毁约,放弃出版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的回忆录《东方和西方》,因为书中有“负面内容”。

  在一些社会议题上,如同性恋权益、公共宗教、传统家庭价值等,他也从不坚持一个共和党人的立场,甚至背道而驰。他不介意FOX制作《谁想嫁给百万富翁》这类恶俗的情色节目,欣赏《纽约邮报》上每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看到《太阳报》第三版的裸女图片时也会喜形于色……在他心里,只要能吸引眼球,赚到钱,一切皆为生意。

  好胜 决不妥协的基因

  默多克在政治上见风使舵,与政客们周旋时左右逢源,深谙合作与妥协之道,这种实用主义的生存技巧,充分展示了他性格中圆滑、柔韧的一面。可是,他分明还有一种名叫“决不妥协”的基因,令他争强好胜、孤注一掷,不惜与对手斗个你死我活。

  1981年,默多克从加拿大报业出版商托马斯勋爵手中购得《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当时,由于行业行动和工会怠工,这两份报纸长期亏损,濒于停刊,托马斯勋爵无计可施,被拖得不胜其烦。

  默多克接手后,断绝了与英国印刷工会的往来,撤出舰队街,在沃平建立自己的印刷厂,引入计算机管理,裁员6000人。印刷工会勃然大怒,决定教训一下这个不懂规矩的外国人。他们多次组织罢工,举行抗议示威,甚至引发街头战争。同时,各大报纸、各界名流争相发表“讨默檄文”。一时间,“文斗”、“武斗”,铺天盖地。

  在这场“一个人对一个行业”,甚至堪称“一个人对一个国家”的战争中,默多克发誓,要“用电击法让人们接受一种新的态度”。经过长达近一年的较量,他赢了,“沃平”从此成为新旧势力交锋的代名词。多年后,他回忆道:“以前,私营企业从未赢得任何一场重大罢工的胜利,但我们接受了挑战,并且率先做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这是一个转折点,对舰队街和报业都是无可争议的转折点,也是整个英国工业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让世人定格了对默多克的评价:一个冷酷无情的商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今,虽已“征服”英国四十余载,但英国人从来都对他没有好感,认为他是一个“闯入者”、“肮脏的挖掘工”、“冷血的剥削者”……对于这些恶名,他不以为然:“我根本不奢望英国传媒界予我公正对待。我代表激进和变革的力量。我们把《泰晤士报》带入了现代。人们对我存有偏见也在情理之中。”

  默多克的“决不妥协”还体现在他对小报风格的不离不弃。这一口味来自他的父亲凯斯。当年,凯斯去英国求取办报真经,师父是有着“舰队街奇才”之称的诺斯克里夫勋爵,告诉他三句话:“报纸须有人买。让它迎合大众趣味。让它提供大众所需。”后来,凯斯又把真经传给默多克。他将“大众需求”具体化为“性”、“暴力”、“体育”,并在全球“发扬光大”。这既成就了他的“帝国伟业”,也让他几乎被唾沫星淹没。

  英国著名剧作家丹尼斯•波特1994年病入膏肓之际最后一次接受BBC访谈,留下了他对默多克的经典评价:“我把我的癌症叫作‘鲁珀特’……如果可以,我真想一枪毙了那个混蛋。没有人比他更应该对报业的污秽不堪负责任。”

  CNN创始人泰德•特纳是默多克最著名的敌人,一向注重新闻品质的他痛恨福克斯新闻频道的粗俗、主观,称默多克是“战争贩子”、“希特勒”、“撒旦”,甚至要在拉斯维加斯和默多克进行一场拳击比赛,输者永远离开这个国家。

  对于这样的攻击和挑衅,默多克早已五毒不侵。他采取一种懒得理你的态度,你骂你的,我做我的,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秒杀一切嫉妒、嘲讽和仇视。实在耳根不得清净时,他也会说:“我实在厌倦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他们对你说那些是垃圾报纸,他们只读别人不看的报纸。”

  如今,默多克“将恶俗进行到底”的理念已在家族成员中得到传承。无论性格、脾气、智慧都最像父亲的女儿伊丽莎白多次强调平民的愿望和需求,对文化精英以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监护群众深恶痛绝。她说,一个节目的价值由公众的需求决定,“成功的东西,就是好东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