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股市黑嘴汪建中一审被判7年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1年08月05日08:07
“股市黑嘴”汪建中资料图
“股市黑嘴”汪建中资料图

  中广网北京8月5日消息(记者柴华 张华杰)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备受关注的“汪建中荐股案”前天刚刚一审宣判,昨天傍晚,在电话的那头,汪建中的律师高子程对中国之声记者表示:上诉状已经写好了,下周一就将提交,围绕着这桩国内“操纵证券市场获刑第一案”的喧嚣并没有画上句号。

  要说“股市黑嘴”,汪建中并不是第一人,也必定不是最后一个。当前赴后继的“股市名嘴”们不时落网染黑之后,汪建中案的审判能终结“股市黑嘴”们的利益链吗?

  高子程:我今天杭州回北京,我在飞机上已经完成上诉状。

  记者:对昨天的判决汪建中本人是怎么看的?

  高子程:他认为判错了,他认为他是无罪的……

  在记者的话筒那头,汪建中的律师高子程充满了自信,或者说这可能是律师的职业素养,我们且不去讨论。他不否认在汪建中的故事里存在着与机构联合坐庄的可能性,但法律讲的是证据。也许“股市黑嘴”行将成为历史,但围绕机构的争议却远远没有终结。

  作为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汪建中曾因“点股成金”的功夫而名噪一时。调查显示,在2003年证券市场最低迷的时候,股民们往往会发现,首放公司于上周五推荐的股票,周一总是高居涨幅榜前列。直到2008年受罚之前,汪建中还顶着“股市名嘴”、“股神”等不计其数的光环。

  当然,汪建中并不算独特。从“名嘴”到“黑嘴”,利用舆论影响资本市场从而牟取暴利的,汪建中不是第一人。

  曾被称为“中国荐股第一人”的赵笑云,1997年创办东方趋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他的“庄托”形象在“青山纸业”的推荐上暴露无遗。该股后来的一再下跌,使得众多股民被牢牢套死。2002年,东方趋势没能通过证监会的年检。赵笑云远走英国,一去八年。2009年3月,赵笑云高调宣布将回国二次创业,引起一片骂声。

  人称“K先生”的吕梁,是集股评、并购、坐庄三大技法于一身的“超级庄家”。1999年,吕梁串通另一个庄家朱焕良,坐庄中科创业,股价从13元左右一直拉升至2000年年初的84元。但好景不长,从2000年12月25号开始,该股连续10个跌停,50亿元市值烟消云散,众多股民血本无归。事发之后,吕梁与朱焕良均携巨款出逃,从此销声匿迹。

  除此之外,还有创造“亿安科技”神话的罗成、有“股神”之称的雷立军、号称为全国散户服务的著名网络股评人“带头大哥”、因非法代客炒股而被判刑的“名嘴”孙成刚,在股市名嘴变黑嘴的道路上,前人不计其数。

  在一波又一波前赴后继的“黑嘴”浪潮中,汪建中只是其中之一,在《证券市场周刊》编委李德林看来,在汪建中、赵笑云、吕良等人的背后,是专业分析报告的发展漏洞垫了底:

  李德林:为什么汪建中会这样?原因很简单,就是当我们的股市经历了02、03、04、05年不好的行情后,很多散户对专业分析师的报告更加看重。汪建中就是利用投资者的这种心态做的交易。这也是事件发生的一个阶段吧。

  李德林认为,汪建中案终结的不仅仅是一种操纵市场的模式,它在用事实提醒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要特别重视专业机构研报的监管:

  李德林:应该加大对尤其是卖方分析师的监管。比如说,像汪建中案里暴露出的最大的漏洞就是,汪建中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开账户,赚了那么多钱,证监会都没有发现,而是审计署发现的线索。在稽查力度上是不够的。还有一个,就是对他们市场,卖报告的动态应该纳入备案制度,证监会可以实时监控,同时系统应该反映到交易所系统。只要股票出现问题,交易所可以在第一时间查处关联关系。

  不过显然,2008年就落网的汪建中并没能促使市场里的机构报告得到彻底的整肃。就在之前的几个月里,“机构研报”的话题里还充斥着造假、抄袭、乌龙、外包、挂名等等的质疑。李德林认为,汪建中的获刑意味着研报市场规范的真正开始:

  李德林:他的曝光,甚至受到刑律的处罚,对这种模式,我觉得应该终结,尽管还有一少部分人会上当,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真正阳光的卖方分析师的成长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为了规范专业机构研报,证监会去年就已经出台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要求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平、审慎原则,禁止从事或者参与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的活动。但这些又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当人们普遍认为汪建中案将终结“股市黑嘴”牟利模式的同时,它背后的研报利益输送链也许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瓦解。

  作者:柴华 张华杰
(责任编辑:UN018)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