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农民工5年十万字交通建言书 下班就去观察堵车

来源:重庆晨报
2011年08月08日02:57
 


  重庆晨报讯 (记者 林祺 实习生 崔曜)5年时间,十万多字的交通建言书,8易其稿……只有小学文化的民工周之友,在频繁遭遇堵车的烦恼后,并没有抱怨了事,而是开始思考解决之道。

  昨天,周之友拿着自己的交通建言书找到重庆晨报记者,“我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对改善重庆交通起到作用。”

  下班就去那些堵车的地方

  昨天中午,炙热的阳光下,周之友拖着一双满是灰尘的黑色凉鞋,挎着一个黑色帆布包,兴冲冲地出现在重庆晨报记者面前。两个小时前,他刚刚从做工的工地出来。

  1986年,周之友从江津石蟆镇来到主城打工,一直做石匠。直到几年前,改了行,专门在工地上打水钻。工友们闲暇时都爱打牌,偏偏周之友成了“异类”,没事就爱盯着马路研究。

  因为跟着施工队经常更换工地,在陈家坪租房的周之友,吃了不少堵车的苦。2006年4月,周之友从沙坪坝天星桥回陈家坪,在路上堵了几十分钟。闷在车上,听着同车人的抱怨,周之友脑袋里突然蹦出个念头:“我得做点什么,改变交通拥堵现状。”

  每天下班以后,只有小学文化的周之友专门挑着那些堵车的地方去,到了那里,站在路边,拿出纸笔就开始比划,有时候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晚上回到家了,他也不闲着,赶紧将白天想到的点子和图形记录下来,有时候能忙到凌晨两三点。

  至今为止,周之友已经跑了重庆主城区的40多个地方,二郎、沙坪坝、杨家坪……针对每一个地方,他都写出了不同的改善建议。

  市建委:有机会会采用

  “我希望我的思路能给专业人员一些思考,能为解决城市拥堵做点贡献。”周之友开始整理自己写过的建议,每次完稿后,都会复印后递交给相关部门。在周之友的记录本上,每次递交后都有清楚的记录。市委一份,市政府一份,市规划局一份……

  周之友说,自己的这份坚持,家里人基本持“无视”态度。有时候,周之友晚上写得太晚了,儿子也会忍不住责备他。“几十岁的人了,别人下班都晓得玩啊这些,他就晓得写啊画啊,有什么用啊。”

  在重庆市规划局回复周之友的一份回函中称,周之友提出的乾坤转盘,实质是现有转盘形式的变形,将转盘局部高架,实现多个方向的车流互通,并且利用二层空间解决人行问题。“需要占用较多的用地……绕行距离长,使交通流量叠加……”但是对拓展思路,具有积极意义。而重庆市建委给予周之友的一份回函中,称“将在今后有条件的地区试点采用。”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