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两院院士闵恩泽:中国炼油催化剂之父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10日10:58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史竞男、吴晶晶)“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首世人耳熟能详的歌曲,是一位老人的最爱,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这位老人,就是被誉为“中国炼油催化剂之父”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闵恩泽。

  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北京炎夏的一个上午,当记者怀着敬畏和忐忑之心走近这位被无数光环笼罩的老人时,不想,他却操着一口“川普”笑道:“你们是80后,我也是,我87岁啦!”

  鹤发童颜,耄耋赤子。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记者慢慢发现,光环背后,是为国所需,是创新不止,是一生执著……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

  在石油化工催化领域摸爬滚打了一辈子,闵恩泽半个多世纪的科研生涯可谓波澜壮阔、硕果累累。当记者问起什么事情最值得骄傲时,他沉思良久,坚定地说:“我最骄傲的事是回到祖国!”

  56年前,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并已工作的闵恩泽,毅然放弃优裕的生活,携妻回国。友人劝阻:“在美国安定富裕,中国贫穷落后,何必回去自讨苦吃?”闵恩泽说:“再穷也是我的祖国,出国就是为了学习,学好了就要回去。”

  当冲破重重阻挠,绕道香港终于踏上故土时,闵恩泽发现,日思夜想的祖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他迅速投身到新中国的石油炼化事业。

  1955年,他被安排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任务是通过催化剂研制、中型试验,提出建厂的设计数据。而什么是催化剂?对当时的他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我在美国学的是化学工程,后来又从事"燃煤锅炉中的结垢和腐蚀"课题研究。对于催化剂,我也只是从教科书上见过。”结缘催化剂,闵恩泽也是“半路出家”。

  1956年初,闵恩泽在大连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第一次看到了铂重整催化剂的实物。“那3毫米药片状的小片,我永远也忘不了。”从此,他和他的团队开始在摸索中前行,白手起家,从实验室的几十克催化剂开始,一直到成吨催化剂生产,他在石油炼制催化剂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上世纪50至60年代,攻克难关,开发出小球硅铝裂化、微球硅铝裂化、铂重整等炼油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奠定了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基础;

  80至90年代,开展导向性基础研究,走上创新之路,开发出我国独有的石油化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90年代之后,率先进入绿色化学领域,开发出多项从源头根治环境污染的绿色新工艺……

  从填补空白,到积累经验,再到自主创新、先行一步,闵恩泽的科研之路为何能“踏平坎坷成大道”?他说:“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干什么。我50多年的科研生涯,是随着国家和行业发展需求不断调整的50年、不断学习的50年。”

  “自主创新,路在脚下”

  2008年1月8日,闵恩泽站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在荣获国家科技最高奖的同时,他也获得了高达5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奖金。他用这笔钱设立了“原始创新奖”,说要奖励那些“吃第一个馒头的人”。

  “原始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发展的筋骨。”对此,闵恩泽深表赞同。“原始创新”这四个字,也成为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

  在同事和学生眼中,闵恩泽的身上永远洋溢着蓬勃的创新活力。他的学生兼助手谢文华说:“从上世纪50年代的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到七八十年代的钼镍磷加氢精制催化剂,再到90年代的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和磁稳定床反应工艺的创新与集成,一直到现在的微藻生物柴油……闵老一直没有停止过创新。”

  上世纪末,世界能源紧缺、环境污染加重等问题日益凸现,闵恩泽在国内率先倡导绿色化学的研究,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开启了我国绿色化工时代。

  进入21世纪,他依然活跃在石油化工科研的第一线,并在绿色化学的基础上继续创新,把目光转向可再生生物能源开发。他主动承担起生物柴油的科研项目,研制出“近临界醇解”生物柴油清洁生产新工艺,使我国在这一领域后来居上。

  闵恩泽说:“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写一本书,书名就叫《从原始创新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要把我们几十年的创新案例总结出来。”他归纳的自主创新经验有五条:一是原始创新必须转移技术的科学知识基础;二是创新来自联想,联想源于博学广识和集体智慧;三是验证原始创新构思道路崎岖险阻;四是原始创新成果工业化,还要攻克技术难关和开拓市场;五是发挥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和不断战胜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

  “我还有一首打油诗,是我科研成功之后总结出来的酸甜苦辣”,闵老微笑着,缓缓道来:“市场需求,兴趣推动,苦苦思索,趣味无穷;灵感突现,豁然开朗,发现创新,十分快乐;高兴之余,烦恼又起,或为人员,或为条件;好似吃"麻辣烫",又辣又爱,坚持下去,终获成果!”

  2009年,闵恩泽在武汉给大学生作报告,面对学生提问“创新的捷径是什么”时,他摇摇头:“哪有什么捷径!自主创新,路在脚下,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这条他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的创新之路,还在继续……

  “我还想再干点事”

  见到闵老时,他刚从海南参观指导生物柴油生产装置归来。这位87岁的老人依然精神矍铄,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的笑容。“过去只重视开发反应这部分,今后要加强产品分离、洗涤技术,以简化流程,降低投资和成本。”谈起工作,老人像孩子般兴奋。

  虽然已是功勋卓著的大科学家,但他说:“我还想再干点事”。平静的语气、朴素的话语,是老人上下求索、一生执著的自然流露。

  因为执著,所以勤勉。他坚信“只有把勤勉的汗水滴进实践的土壤里,机遇的奇葩才会吐艳。”他的夫人陆婉珍院士这样评价他:“他的最大优点就是勤奋。他能取得一些成绩,并不是他比别人聪明,只不过是他一辈子都在不停地钻研这件事。”

  因为执著,所以坚忍。他深知创新之路崎岖艰险,告诫学生搞科研就像上坡下坡,不会一帆风顺;还专门开课讲授“科研挫折录”。他常自嘲:“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聪明起来”。

  因为执著,所以无畏。谁也想不到这位“点石成金”的老人,是在用燃烧自我的方式催化神奇。40多年前他就被切除了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屡受胆囊炎、胰腺炎、高血压等疾病的侵扰,现在还患有前列腺癌。

  因为执著,所以淡泊。他总是谦虚地说:“我个人只是代表了几代石化人、石油人。没有团队合作,我可能一事无成。”他最爱用这个比喻:“一个好的科研团队,就像《西游记》里唱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这就是各尽所能,团结协作。”

  ……

  交谈中,闵老会时而停下来歇口气。这时,你才恍然他也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他喜欢看网球,是费德勒的粉丝;他喜欢养鱼,却抱歉地说:“我的鱼又去世了……”;他喜欢听京剧,特别是言派老生和程派青衣;他还爱唱川话版的《上海滩》……他与夫人陆婉珍院士已经携手走过了60多个春秋。“保持幸福的密码是什么?”面对年轻人的提问,老人笑了:“一切从简。简化你的生活,简化你的想法,这样能避免很多矛盾。”

  “一切从简”的闵恩泽心里装着的事情却还有很多,特别是研究“中国石化发展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的课题,也就是明天、后天需要开展研究的课题。”

  作者:史竞男 吴晶晶
(责任编辑:UN015)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