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瞭望》杂志 > 《瞭望》精彩报道

把脉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2011年08月22日16:05

  企业信息披露的“短板”

  从以往企业社会责任评比情况来看,主办者评比依据基本来自于被评企业年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司网站以及可靠的媒体渠道。而其中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更是评比依据中的重要信息源。

  近年来,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成很多中国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主要手段,但一些企业对于什么是规范的社会责任报告还认识不足。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公布多少社会责任信息,以及怎样才能得到认可也尚无标准。

  据介绍,在国际上较为通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标准为全球报告倡议委员会(GlobalReportingInitiatives)提出的GRIG3标准,包含三部分:社会责任(包括SA8000、职业健康、安全、人权状况、慈善等)、环境责任(包括三废处理、温室气体排放CDM等)和经济责任(包括利润、税收等)。

  事实上,为促进企业发布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近年来有关机构甚至还进行一些评比活动。比如,2010年12月1日,“责任沟通创造价值——第三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国际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揭晓了“金蜜蜂2010优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获奖名单。

  据了解,这份获奖名单是在商务部《WTO经济导刊》和北京大学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历时8个月,对近700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统计、分类、评分、入库和核实的基础上产生的评估结果。

  同时,一些专门指导企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的书籍也相继出版。比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制、发布与实施》《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等。

  那么,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门槛”到底有多高?8月16日,本刊记者致电国家电网公司、首钢、双鹤、北京银行等多家发布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希望就报告编写过程进行采访,均遭婉言拒绝。

  8月17日,曾就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接受过多家企业咨询的南开大学商学院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问题专家齐善鸿教授,向本刊记者介绍了他所了解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过程。“一份企业责任报告的发布,就是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的事情;但在发布报告之前,却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大量的工作。”

  他介绍,一些知名企业非常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编写。在起草报告之前,都会对中高层进行培训。

  “中高层培训之后,还会针对企业其他不同层次,比如基层员工,或子公司、分公司的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性。”齐善鸿说。

  培训之后,需要动员各个部门与下属公司积极参与到报告的编写工作当中。有的企业还会组织相关研究者,一起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深入访谈、调查研究,确定企业利益相关方,或了解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问题,等等。继而,组成一个包含各部门成员,并有高层参与的写作团队,集中撰写报告。初步报告形成后,会向有关研究者或利益相关者征求意见,对报告的内容、形式提出修改意见。报告在发布之前,一些企业还会邀请政府部门官员,有关学院或者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工会代表、合作伙伴代表,以及社区代表来参与讨论,以利修改完善。

  “此前,报告的主要依据是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以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CASS-CSR1.0)》编制发布。”他说,目前不少知名企业撰写报告中都会参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有的还会请第三方审验。报告公布之后,有的企业还会在企业网站开设“社会责任”专栏,向社会宣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

  对比来看,目前有些中国企业,则在相关部门要求下才被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之后,也往往低调处之,不愿成为外界关注和审视的焦点。

  据报道,2012年是国资委要求央企3年之内须对外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最后一年。近日,国资委要求所有央企2012年前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截至目前仍有30余家企业尚未发布,国资委将采取约谈方式进行督促。

  在“2009年南方周末企业社会责任”评选发布上,汤胜透露,在上榜的100家民营企业中,75%没有公布社会责任报告,并且基本没有通过第三方审验。而世界500强在华企业有60%左右公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并有20%左右通过了较为权威的第三方审验。

  提升评比公信力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短板”仍存,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不一,公众对各式各样企业社会责任排行榜的公信力仍存疑虑。广东省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会会长黎友焕认为,这些评比的含金量有多高,公信力有多大,仍然有待考查。

  本刊记者追踪发现,同一家企业同一年,在不同主办者的评比排行榜上,排名悬殊。比如,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等发布的“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榜”上,本土企业前5名为首钢集团、海尔集团、国家电网公司、熔盛重工、天津房地产集团。

  但在《财富》(中文版)“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100排行榜”上,本土企业前5名为中远集团、中国移动、联想、中石化、宝钢。

  两个排行榜对比来看,没有一家企业同时进入两个排行榜前5名,而在前者第一名的首钢集团,在后者“中国本土公司50强”中,却不见踪影。

  8月12日,本刊记者致电商务部主管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一名自称是会员部主任的王先生表示:“这个评选已属‘过去时’。评选只为低调推进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想接受采访,更不想作任何评论。”

  2009年12月,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报告(2009)》中,评价了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和外企100强共300家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

  该报告显示,包括阿迪达斯、耐克、微软等在内的在华外企的社会责任指数畸低,100强外企没有一个达到60分及格线;而国企,尤其是央企,其社会责任指数遥遥领先,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中石化名列前茅。总体情况是,央企好于一般国企,国企好于民企,民企好于外企。

  对此,有舆论持不同见解,由于受到所属国文化的影响,外企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直走在前列。比如耐克和阿迪达斯质量过硬、明码标价,对于企业而言,这本身就是履行了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国企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

  面对疑问,该课题主要负责人、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解释,外企社会责任指数低的主要原因,是外企在华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严重不足,“有些外企连中文网站都没有”。而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因2008年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指导意见》,“直接有力地推动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和责任信息披露进程”。

  针对排行榜公信力问题,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要提高企业社责任评比公信力,除防止主办者被权力或金钱“绑架”外,还应从三方面入手,让更多中国企业获得内在激励,从而自觉去追求社会责任。

  一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或推广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国际标准,规范各种企业社会责任评选活动;

  二是由政府加强监管,颁布强制规定企业在就业、工作条件、产品质量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应当遵守的行业准则,引导企业做好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尤其做好社会责任报告的编写和第三方审验;

  三是政府出台柔性的引导性政策,如通过税收、补贴、政策倾斜等手段,推动企业将承担社会责任与自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杜伟纯)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