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江苏连云港“无名村”被遗忘 数十年靠雨水度日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8月28日07:31


“渔业社”三个字代表组织
“渔业社”三个字代表组织
江苏连云港“无名村”被遗忘 数十年靠雨水度日
孩子的未来属于都市?

  “村民”归渔业社管理

  渔业社只有两个人

  “来,大家配合下,协助登记名册。”8月26日上午,听说渔业社的领导和自来水公司的负责人要下来统计,王同华从一早就忙开了,他骑着电动车挨家挨户通知。

  王同华是向洋大队的渔民,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头衔:渔业社向洋大队大队长。“渔季的时候,我就出海打鱼。不忙的时就在村里当大队长,主要是上传下达,协助做村民工作。”

  王同华所说的“上传”,即是传达渔业社的通知。据其介绍,1968年建村后,向洋大队的村民全部归渔业社管理,村里的土地,也都是国有土地,由渔业社向村民出租,并收取每亩50至80元不等的承包费用。王同华的诸多工作中,其中就有收取这部分承包费的内容。

  “王同华就是村里的负责人,也是经过渔民选举产生的。”灌云县渔业社主任薛亮松表示,2003年,经过渔民选举,王同华成为该村新一届负责人。

  薛亮松说,渔业社原本是水产局下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但因为水产局改制,渔业社经过几轮变化,现在被划归灌云县海洋与渔业局管理,并于2010年改制为企业,“目前企业只有我和张在树两人,既是企业领导,又是企业职工。”

  薛亮松明确表示,王同华尽管是村里的负责人、“大队长”,但是,从来没有领取过一分钱工资,纯粹是“义务性质”。正因为如此,王同华也没有办公地点,向洋大队也没有大队部,“如果非说有大队部,我家里就算是吧。”王同华说。

  穷则思变

  年轻人选择离开

  渔业社主任薛亮松,其实也是向洋大队的渔民后代,他的父母至今还生活在向洋大队一处平房内。20多年前考学离开村子后,薛亮松就留在了灌云。

  “像这样的生活条件,能走的,谁会留下来?”田兆林当兵后就没有想要回来。1975年部队转业,他去了淮安的一家船运公司,一直干到2006年退休。淮安那边的条件比老家好很多,田兆林曾不止一次向所在单位提出申请,请求将家属户口转过去,“彻底离开这个村子”。但这一计划最终落空。之后他又想通过购房的方式离开,可终因淮安房价过高,迁移计划泡汤。

  家搬不走,但人可以离开。田兆林的两个儿子,大儿子买了一艘渔船,专门出海打鱼,将自己的田转给了父亲;二儿子也在家待不住,找到一家渔场,专门帮人家织补渔网。

  徐广太的六个子女,其中四个子女都离家到连云港打工去了。而村民杨长祝家更彻底,三个子女中,大女儿找了一个灌云女婿,搬去了灌云县城;另外两个儿子,全都到灌云打工,只把8岁的孙子留在家里让两个老人照看,“三个子女很少回来,每次回来都是抱怨,嫌这嫌那。”杨长祝说,子女的抱怨不无道理,生活不方便,很多年轻人都选择了离开。

  23岁的女孩田丁丁从小生长在这个村子,后来上学,读了中专后,也留在了连云港市区。她的父母都是村里的渔民,哥哥辍学后也跟着父亲当了一名渔民,但她宁愿选择留在连云港,忍受一家人分离的痛苦。

  “我希望村里能有变化。”田丁丁喜欢自己的村子,但是面对村子的现状,她感到很无助,“我们的要求不高,最基本要求是村里能用上自来水。”

  快报记者在村子来回走了几遍,看到的人基本除了老人就是妇女、儿童,很少有青壮年。薛亮松也向记者证实,这几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长期留守在家里的已经不足总人数的一半。

  灌云县政府回应:

  争取9月份喝上自来水

  面对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村庄,面对这一整村喝不上干净水的“城里人”,面对把这些人的生存状态报道出来的媒体,灌云县政府有关部门表示,他们正在努力协调工作,“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服务,能够开心生活。”

  管理工作存在疏忽

  “这个村子的现状,应该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但也暴露出了我们在管理工作中的疏忽。”据灌云县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村子的全称是海洋与渔业局下属的渔业社向洋大队,不属行政村建制。而灌云县与向洋大队相同性质的,还有向海大队和内河专业捕捞队。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灌云县渔业社成立于1958年,负责全县渔业生产的管理职能,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2010年改制为企业性质)。县渔业社现有渔民2600余人,均为城镇户口,其中向洋大队72户400余人,向海大队32户340人;内河专业捕捞队328户,1800余人(其中60户300余人从事水上运输)。1968年渔民响应上级号召,实行陆上定居,为解决渔民休渔期间的生活问题,县政府从县内圩丰镇、洋桥农场划出660亩滩涂地给县渔业社,并由县渔业社承包给目前的向洋大队、向海大队渔民从事农业生产,土地性质为国有土地。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尽管没有行政村建制,但是,渔业社事实上在承担着村委会类似的管理工作。2004年县渔业社投入3万余元,在向洋大队、向海大队各新建一个电灌站,用于村内农田的灌溉。2004年、2005年县渔业社协调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对向海、向洋大队的544亩滩涂地进行了土地复垦。2008年协助各方,在向洋大队村内铺设了2.6公里长的水泥路。

  此外,县渔业社还在向洋大队引进了3个紫菜生产加工厂,解决向洋大队70名人员安置问题。而对向洋、向海大队的户籍、治安管理职能,一直由灌云县洋桥边防派出所负责。

  肯定不是农民,是居民

  向洋大队的居民,其身份到底是农民还是居民?如果是农民,其种地不仅不应该收取费用,还应该享受农业补贴;如果是居民,其种地算什么性质?为什么连自来水都用不上?

  “我们经过多次核实,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的性质,跟户口簿上的登记完全一致,是居民,不是农民。”灌云县政府有关人士表示,既然是居民,他们就无法享受有关农业方面的补贴。该人士表示,目前向洋大队、向海大队渔民耕种的660亩土地,属国有土地性质,经营使用权属县渔业社,由县渔业社承包给渔民耕种,县渔业社根据地质每亩每年收取50-80元的土地承包费,年均收取承包费3-4万元,该费用作为渔业社人员(现有管理人员2名,军转干退休人员1名,遗属1名)工资和工作管理经费。因该土地性质属国有土地,税费改革之前未上缴农业税收,致使国家出台农业补贴政策后该土地也无法享受水稻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但向洋、向海大队和内河专业捕捞队渔民拥有的259艘三证齐全渔船,每年都享受国家柴油补贴政策。

  9月份有望喝上自来水

  就有关向洋大队居民医保等问题,灌云县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参照属地原则,在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均已把向洋、向海大队和内河捕捞队渔民纳入了保障范围,目前已有100余户600多口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有部分渔民由于本人不愿意等原因,没有参加。

  这位人士表示,接下来,县政府将组织相关人员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动员渔民主动参加合作医疗。同时,由民政局和渔民户籍所在乡镇负责,将向洋大队、向海大队和内河捕捞队渔民纳入渔民户籍所在乡镇低保上报范围,对符合城镇低保条件的渔民,经过公示评议审批程序后享受城镇低保待遇。

  而学龄儿童入学问题,灌云县一直实行的是就近免费入学原则,灌云县政府有关人士表示,这一政策还会继续贯彻。但因为当地部分村落生源减少,有合并学校的可能,因此,有可能会使得学生的上学路相对较远,这位人士说,“但目前还是能控制在2公里左右。”

  关于自来水问题,灌云县政府有关人士承诺,将本着“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力尽快办理,帮助渔民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的原则,灌云县政府有关人士说,全力推进管网铺设工作。

  据悉,灌云县今年已经制定了全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排出了年度计划,力争在“十二五”末实现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全覆盖。鉴于向洋大队群众反映的饮水问题,灌云县将参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相关政策,由县水利局投入30万元,从鲁河乡水厂铺设延伸3000米主干管网至向洋大队,渔民负责每户420元的管网入户费用。如果顺利,此项工作将于9月底前完成,也就是说9月份向洋大队的村民将有可能告别靠老天喝水的日子,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而对于目前还在收取的每亩地50-80元不等的承包费,他表示,经县政府研究,渔业社将从2012年起免收向洋、向海大队的这笔土地承包费用。(记者 田雪亭 连云港灌云 报道)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UN019)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