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山西30人“被贷款”90万 浮山农信社未走出阴影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1年09月03日18:22
  中新网浮山9月3日电 题:山西30人“被贷款”90万 浮山农信社尚未走出“11.1”案阴影

  作者 李鹏飞

  2011年5月1日,山西省浮山县张庄乡城南村30多名村民陆续得知,自己在浮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负有数额不等的贷款共90万元人民币,此前其本人竟全然不知。

  该县农信社风险资产管理部副主任吉守智称,上述冒名贷款均是2005年浮山金融大案留下的后遗症。

  2005年11月1日,该县农信社主任高文泽等人高息揽储并违规放贷造成资金链断裂,引爆超10亿元的“11.1”大案,案发后浮山县农信社几乎被提存的储户踏破门槛,几近倒闭,5年后帐外存贷具体数额仍未捋清,至今亏损。

  30村民被冒名贷款90万

  贴在城南村村委会门口的《关于限期归还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通告》中,村民王吉礼赫然其中。 通告显示,王吉礼贷款2.55万元人民币,用途:养殖业。

  8月24日,记者依照《通告》上浮山县农村信用合作社风险资产管理部电话打去,称王吉礼要去还贷。接线员核算后回复,自2005年5月29日贷款之日至今,已有2780天,按照10.695%的合同利率,累计应还利息20708.73元。

  《通告》涉及40笔到期贷款的共32人有四分之一左右是城南村村长王长珍不认识的,“可能是外村人,我们村肯定没这些人”。

  在县城里有正式工作已经退休的王长星今年已经70多岁,也在贷款清退名列中,而且同时出现在了张庄乡乡政府附近的另一份不尽相同的《通告》中,应还贷人数涉及城南村约30多人。

  去年5、6月时城南村党支部书记宋景文早就知道此事,当时他以个人名义向县农信社申请贷款5000元想为村里打口井,所有手续都齐备后却被告知,宋本人尚有5000元贷款未还,因此打井一事搁浅。

  一位约50岁年纪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欠了县农信社2.9万元,早在2005年8、9月时她就知道自己身背负债,并已就此事澄清过,不想今年又旧事重演。

  距离县城约7公里的城南村分为上城南村和下城南村,上城南村距离公路较远,交通不便,开始迁往相对靠近公路的地方即现在的城南新村,“被贷款”的30多人几乎都在相对闭塞的上城南村的老村。

  “村里根本就不存在贷款用途中所说的农机运输和养殖业。”王长珍本人也背着“3万元”的贷款,除了800元工资外,靠在村里给别人帮忙,一个月收入不到2000元,其他村民打工差不多也挣这么多。

  宋景文介绍说,打工的村民也不过是在在县城及其附近,并没有走远,王吉礼就在二峰山的铁矿上打工。

  浮山县政务网资料显示,该县1.2亿吨的铁矿石总储量,占临汾市总储量的六成之强,平均品位40%以上,被誉为“人参铁”,是山西省富铁矿生产基地之一。

  以铁矿开采及初级加工为支柱的单一产业结构为浮山县农信社的伤痕愈合增加了难度。

  “11.1”案后亏损至今

  2005年10月26日,浮山县北王乡信用社的储户发现无法取款了,第五天,得悉消息的临汾市银监局随即展开调查,北王信用社利用账外客户资金,放贷高达数亿元,公安机关介入后才踢爆了震动中央的“11.1”浮山金融大案,案件涉及全县10个信用社,账外高息存款8.8亿元,账外放款7.4亿元,70多人因此不同程度受到惩罚,主任高文泽锒铛入狱。

  吉守智说,当时山西省纪检委、省农信社、省银监局、省公安厅等相关职能部门都调派人马彻查此案,浮山县三大宾馆都住满了,号称“会战100天”。

  来自山西省农信社的一位调查组成员认为,其困难程度不亚于考古,“就好像挖出一片瓦来,能确定是哪个朝代就不错了,其余属于什么窑、什么质地等等细节一概不知。”

  最终调查组撤走时仍未能查清徘徊在帐外的存款和贷款究竟有多少,但2006年临危受命的新任理事长袁居岭则不得不从兄弟县农信社筹借了10亿元之多先支付那些对农信社失去信任的储户们。

  据媒体报道,为扭转当时发生严重支付危机的浮山农信社,以增户、压贷、清息为中心,开始组织存款、优化贷款结构和清收账外贷款多管齐下,根据贷款难易程度和欠息情况分成五类,然后分五步先易后难清息理顺,将不良贷款逐步优化为正常贷款,并开立存款账户,储存利息,建立正常信贷关系。

  浮山县农信社办公室主任蔺霄亮介绍说,案发后前两年每年清退不良贷款大约在1亿元以上,成绩显著,因为案发前根本没有进行过清收,当时有的贷户尚未把资金投资出去,有的在自身经营下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且那几年整体经济形势特别好,即使个别已投资还没产生效益也能向别人借到资金,况且当时清收队伍是由省、市、县三级公检法部门联合组成,力度前所未有。

  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举步维艰,从2008年联合清收队伍撤走开始,同时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县经济萧条,贷户竭尽所能甚至要借高利贷还息。

  由浮山县农信社提供已见诸媒体的文章称,“11·1”案件形成的贷款基本都是借冒名、化整为零、无效担保、大额信用、超权限、超比例等问题贷款。另一方面,山西煤炭资源整合如火如荼,企业贷户存在频繁的资产转让、变卖、股权转让、转移、民间债务转移等私下交易行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将会使大量不良贷款失去法律诉讼时效,甚至形成新的债务悬空问题,损失风险日趋严峻。

  而2008年夏末邻县襄汾发生的溃坝特大事故也让倚重铁矿的浮山县备受打击,“贷户没钱还,企业没钱存,县财政也收不上”,蔺霄亮说。

  就像本就在养病的人身体虚弱,又摔了一跤,“起不了床”。

  时间不会等待状况好转,吉守智的工作愈发被动,至今尚未查清该农信社究竟有多少是冒名借贷,有多少果真是不想还钱的“老赖”。于是,2011年5月1日,遍布浮山全县乡镇的《关于限期归还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通告》成为了吉守智不得已的下策。

  看到《通告》后被冒名贷款的村民反映激烈,使得城南村作为冒名借贷较为集中的区域浮出水面。

  7月20日、23日,吉守智率队到城南村逐户核实,全村90户380多人约145人在村,涉及不良贷款81笔共142.94万元,大致分成三种类型:一是借款人不是该村的有7笔,共20.65万元;二是借款人不知情、不承认的,有35笔,共91.98万元;三是暂无异议的,有39笔,共30.34万元。

  目前浮山县经侦队已数次到城南村调查,要求不承认曾贷款的村民签字“贷款与自己无关”,然后通过继续寻找当时的承办人,核对当时笔迹等手段甄别。

  吉守智说:“城南村当时的信贷员叫王振峰,听说去年还是前年去了天津还是北京打工了,类似找不到承办人的特别多,但必须得找到。被判刑的承办人好说,该谁负责,出狱之后还得还,所有的不良贷款都要自己消化,不存在"打包上交",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年底有望扭亏为盈

  2009年9月18日袁居岭退休时,浮山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114430.82万元,占到贷款总额129153.93万元的88.6%,“账上几乎没钱”,一方面要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向上级主管部门求助,向山西省财政借了1.4亿,山西省农信社借了2亿,临汾市农信社借了1亿,两年期还,以此暂度难关。

  2010年7月11日,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全部划转到资产部,共18026笔,111637.66万元,并根据不同成因将所有不良贷款分类,同时抽调精锐专门清收,目前该县银监办、县公安局经侦队、县纪委和县法院的4个庭均派有专人参与不良贷款的清收工作。

  2011年5月27日,该农信社整理出借冒名贷款3173笔,10129.03万元。

  蔺霄亮坦言,高息揽储,违规帐外放贷并非浮山仅有。

  “现在手续规范,数据录入电脑后可以全国联网,以前只要私交好打个收据、借条就能贷款”,蔺霄亮说:“当地政府做了很多工作,浮山农信社才坚持到今天,如果浮山农信社当时也退出市场,就会像现在临汾市的汾西县一样。”

  上世纪80年代,汾西县因违规操作涉及金额高达2000万元被迫关闭,至今该县没有农信社。

  “农信社几乎已经渗透到每个村里了,老百姓着急用个钱就能贷上”,虽然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向农村市场伸头,但蔺霄亮认为,农村信用合作社从初期建立到普及、从所社联营到行社脱钩、从央行直接领导监管到由省级政府领导,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农村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教授崔满红指出,虽然农信社在农村业务已有所收缩,但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仍占主导地位。

  全国农信社改革要求的统一法人和票据兑付,已经对捉襟见肘的浮山县农信社延长期限,放宽了标准,但鉴于该农信社的现实困境,山西省政府在今年6月底为其免去1亿元的债务,山西省农信社又借给浮山县农信社10亿元,要求其在年底扭亏为盈。

  “这个目标没问题,一定能实现。”蔺霄亮说。
(责任编辑:UN0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