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商局长张建华直言对属下部分办事人员作风感到愤怒
新快报见习记者 冯艳丹
昨日下午,广州市工商局局长张建华做客广州电视台《沟通无界限,行风大家谈》节目,针对近日的“血燕”风波、网络购物维权、食品卫生监管等方面的热点话题一一回应。面对记者暗访后到工商部门投诉受到工作人员冷遇的视频,张建华局长除了向观众致歉外,更是现场拍板要让当事工作人员停职。
答疑
燕窝检验仍无国家标准
对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血燕”风波,打破了一个流传了几千年的滋补神话。有网友对张局长抛出问题:“广州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张建华对此表示,各大商场基本上已经下架。“但燕窝至今为止国家没有检验检测的标准。”他说,目前检验燕窝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是检测它里面有无有毒有害物质;第二是检测它作假的燕窝是不是用猪皮、木耳这些东西,如果检测有基本就是假的。他坦言有一部分假的无法检验,“目前对燕窝没有更好的检验方法。”
张建华的回答让现场观众顿觉燕窝不靠谱,没有安全感。节目主持人忍不住追问:“看了这期节目的朋友可能就不敢买燕窝了?”张建华也表达了他个人观点,如果一个健康的人一日三餐附加一些水果足矣,但是身体不健康或者有病的人还是听取医生的医嘱来服用比较好。
工商很难监管网上购物
在东莞工作的周女士最近比较烦,她在某网站购买了“疤特灵”的产品,用后无效想退款,当初承诺“三天有效,七天无效退款”的商家翻脸了。很多网民纷纷表示也有类似购买假冒伪劣产品的经历,针对网民提出的工商部门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张建华露出了难为的神色,“开网店是不需要营业执照的,不受区域所限制的,所以我们工商部门监管很难。如果网店是在广州辖区内网站注册的,我们肯定就要查这个网站,网店没有固定场所的,但是网站有。但如果这个网站是在外地甚至是境外注册的,国内的还好我们可以通过工商内部来办,如果是境外的,目前就广州市工商局一局之力真的是没有办法。”
他表示,广州市工商局今年上半年共办理了一千多宗这类投诉,成功查处了30多家违法的网店。“还跟市民报告一个好消息,最近国家颁发了一个网络交易服务监管的暂行办法,这个对于我们将来的监管和维权起到很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他特别提醒广大网民,购物要注意网店的经营地址和信誉,尽量选择信誉好的网店购买,提高警惕、谨慎购买。
无证经营先教育后惩处
家住天河区龙口西陈先生投诉,小区楼下有家洗车修车店,每晚难闻的汽油味滋扰了业主休息,十年都没解决。家住华林玉器街的陈伯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间无证经营的打金铺影响了周围市民的正常生活,向工商部门反映多次未能解决。
张局长对此说:“接到消费者的投诉我们一般先了解情况,到现场去调查取证,如果我们工商可以解决的就马上解决,如果以我们一家之力不能解决的,我们就会及时告知其他的行政许可的强制部门,如果还不能解决的话,我们就提请归属地的政府组织多部门联合执法,整合各部门的力量一起去整治,一起去取缔。”
无独有偶,陈伯反映的金店就在前两天突然取缔了。“陈伯多次投诉,工商部门都只是以惩罚为主,为什么突然这两天就取缔了?”广州市工商局法规处的张处长回答了现场观众的质疑。“对于一般无证无照的经营户,我们是教育为主,责成其一个月内办照。如果不听劝告者,将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罚了款还不改正者,我们将联合其他部门一起查处,必要时甚至取缔。”
为属下的工作不力道歉
今年六月份,有不少市民投诉天河区东莞庄路的大批民房改出租屋无证经营,记者随后暗访确认情况属实后,到五山工商所反映,工商所工作人员回答:“巡查要一年两次,而且每次巡查都要通报居委会……”之后还发了一通工作牢骚。面对记者暗访的视频和现场主持人的提问,张建华坐不住了。他清了清嗓门说:“不单只是不满意,而且感觉到愤怒。我作为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为属下有这样的办事人员感觉到耻辱,怎么能这样对待投诉的群众?我不知道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现场拍板:“天河工商局在吧?我给你们一个建议,这个人马上停职,做深刻检讨,最晚星期三必须书面答复我这个事情。”
节目现场,他还多次因为工商工作人员的工作不力向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表示歉意。他表示:“我承认我们工商队伍有一些问题,所以我们最近提出了‘构建公共服务型的执法机关’的理念,希望在未来我们的工商人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会越来越好。”
花絮
现场辨别“硫磺”菊花茶
节目现场,谈到消费者参与市场监督的问题时,工作人员拿上了三包菊花茶。因为前一段时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用硫磺熏白的菊花茶,主持人要张建华现场教市民如何辨别商品真伪。只见他拿起菊花茶一包一包打开,逐包逐包看颜色闻气味。“这包是真的,这包是硫磺泡过的,这包是硫磺熏过的。”他的回答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好的菊花应该是有一种清香味,被硫磺泡过或者熏过的话会有一种刺鼻的感觉。好的菊花泡的茶水呈绿黄色,而硫磺熏过或者泡过的菊花茶泡的水基本不变色。”他还现场讲解了菊花茶的辨别经验。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张建华局长最后用一句俗语提醒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