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世界上第一次交会对接是1966年由美国的双子星座飞船进行的对接,当时情况怎样?
庞之浩:1966年3月16日,美国双子星座8号载人飞船与改装的“阿金纳”火箭末级实现了世界上首次手动交会对接,其中,“阿金纳”火箭末级作为目标飞行器,双子星座8号作为追踪飞行器。在实施空间交会对接的2个航天器中,一个称目标飞行器,一般是空间站或其他的大型航天器,作为准备对接的目标,交会对接时保持稳定状态;另一个称追踪飞行器,一般是地面发射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交会对接时要通过变轨来追赶目标飞行器,实现两者的交会对接。这次交会时使用的测量设备是微波雷达、电视摄像机;对接机构为“环-锥”式结构。
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乘坐双子星座8号飞船,手动操作交会过程。对接后,飞船猛烈滚动旋转,阿姆斯特朗不得不将飞船与“阿金纳”分开。但飞船仍在滚动,改用手动控制,才使飞船稳定下来。后查明是因人为扳错开关造成姿控系统故障。为确保安全,飞船紧急返回。此后,“双子星座”飞船又成功进行了3次交会对接。
主持人:1997年俄罗斯飞船和和平号对接的时候还是出现了失误,现在纵观全世界,人类到底有没有真正的掌握这个技术?
庞之浩:总的来说是掌握了。从1966年到现在已经经过了三百多次对接。早期来讲有一些失败,现在统计起来一共有十多次。最大的一次对接故障是1997年俄罗斯进步M37货运飞船与和平号空间站相撞。相当于地面的汽车追尾似的,把和平号光谱舱给撞坏了,里面还有美国的航天员。主要是失控了,进步号飞船是无人驾驶的。而且当时使用了一种新的交会测量系统。那个测量系统性能不是很稳定。失控了以后,该减速的时候没有减速,结果撞到一起了。最后还是靠地面控制,最后又分开了。当时空间站上很乱,气压开始下降了。航天员当时还是比较镇定的,包括美国航天员也参与了抢救。把电源给关掉了,躲到别的舱把舱门封闭了。后来通过航天员出舱活动,把这个舱给修补了。后来俄罗斯又不再采用这种新式的交会测量系统。用它原来的航向交会测量系统。由雷达、光学敏感器组成的。一直沿用到现在,还是很好的。
主持人:用手动控制方式或自动控制方式进行交会对接各有什么优缺点?
庞之浩:自动控制顾名思义,人不用管它,它可以自动的寻找目标飞行器。但是也要地面配合。然后自动对接。它的优点就是不用人参与,不需考虑人员的安全和救生问题,但是它的设备比较复杂,因为完全靠自动的。自动控制可靠性较高,但是有时候也出现问题。所以,俄罗斯是远距离的时候采用自动交会的方式,近距离的时候也采用自动控制交会。自动交会失败的时候才采用手动。美国是远距离自动,近距离是手动。手动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美国航天飞机先后与和平号空间站对接九次,与国际空间站对接37次,都是采用这种手动方式。都成功了,但是航天员的工作量比较大。还受到光线的影响。如果光线不好,手动也是比较困难的。
我曾经在央视转播过最后一次航天飞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就看着一个人在驾驶着航天飞机慢慢向空间站靠拢。这个时候速度一定要控制好,不能太大了,一般每秒零点几米的速度。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手动和自动相结合。所以我们国家像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是自动的。我们明年神舟九号或者十号如果载人的话,我们也要掌握手动交会对接。其实交会对接技术还是比较复杂,去年俄罗斯有两艘飞船由于测量系统出现问题,或者其他的问题,失败了两次。等于是擦过去了,没有对接上,绕了一圈,找到原因了以后又对接成功了。现在空间交会对接、太空行走还没有因为故障死人的,这个技术还是掌握了。
主持人:国际空间站除了美国的交会对接以外,还有欧洲的自动转移飞行器,日本的无人飞船和空间站对接。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庞之浩:目前完全独立掌握空间交会对接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欧洲自动转移飞行器实际上是大型的货运飞船。但是它能运七八吨东西,采用俄罗斯的交会对接机构,日本无人飞船H-2转移飞行器的对接机构由美国提供。
欧洲自动转移飞行器在远程交会机动阶段,主要采用GPS完成导航控制,在近距离接近段采用激光雷达,它固定在自动转移飞行器,发出的激光,激光被固定在目标飞行器上的六个反射器反射,接收到的反射激光信号可以得到距离、距离变化率和方位信息,在最后40m 得到相对姿态和相对姿态变化率信息。2008 年4 月发射,欧洲自动转移飞行器成功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日本无人飞船H-2转移飞行器于2009 年9 月与国际空间站对接。在经过交会飞行到达国际空间站后,它停泊在距空间站几米的位置,由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捕获后与日本实验舱完成对接,这也是国际空间站第一次采用这种方式与来访航天器对接。日本无人飞船H-2转移飞行器在远距离时采用GPS导航,近距离时采用交会敏感器导航。
主持人:我们现在再把视线转向国内。中国的载人航天有三步走的计划。从1999年发射第一艘无人的神舟一号开始,2008年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行走,我们现在走到哪一步了?
庞之浩:简单说走了一步半。三步走第一是把人送上去平安的返回。我们通过神舟五号杨利伟、六号费俊龙、聂海胜。接着通过翟志刚他们三个人我们国家突破了太空行走技术。今年就是要突破交会对接技术。所以我说走了一步半,即要掌握交会对接技术。天宫一号是空间实验室的雏形,也叫简易空间实验室。也为后面的二号、三号做了一个准备,这一步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在2016年以前还要发射天宫二号、三号,那就是空间实验室了,为后面的空间站做准备的。包括科学实验、技术实验、进一步交会对接,我们国家还要研制货运飞船。我们的货运飞船也是很先进。第三步在2020年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我们的空间站也将是多舱式的,一个核心舱对接两个实验舱。
主持人:和国际上其他的交会目标飞行器相比,我们天宫一号在设计上有什么创新点?
庞之浩:国际上交会对接都是用两舱飞船交会对接。美国虽然双子星座和阿金纳对接,他们也得一下发射两个航天器。你要进行三次交会对接,就得发六个航天器。而我们是发射一个天宫一号以后,可以进行多次对接。我们要进行三次对接,发四个航天器就行了,发射一个天宫一号、神八对接回来、神九对接回来、神十对接回来。可以节省两次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资金,缩短了研制周期。天宫一号不仅可以交会对接,还可以做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初步建立我们国家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实验平台。这也为后面的工作做准备。所以我们也算是一个创新。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