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晚21时16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中国全新研制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升空。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社北京9月29日电 题:伴着中国太空梦想 天宫今夜启程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直击“天宫一号”升空
作者 谢波 姜宁 郭金超
在新中国62岁生日来临之际,29日晚,在这个金秋之夜,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承载着一个古老民族对太空的渴望踏上了她为期两年的太空之旅。
时针指向20时46分,天宫一号发射进入倒计时30分钟准备。此时,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控大厅内,灯火通明,身着航天工作服的技术人员坐在90余个操作控制台前,已各就各位,严阵以待。
飞控大厅正前方立着巨幅的LED大屏幕,屏幕两侧是“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圆满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红底白字条幅,屏幕最右侧则将千里之外酒泉发射场的画面尽收眼底:依天耸立的长征二号FT1火箭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紧紧裹在怀中,伫立在发射塔架上。巨幅屏幕中间,五彩斑斓的世界地图和航天器飞行的曲线相互交织,构成一幅绚丽的画面。最上方不断跳跃变换的北京时间、任务时间、飞行时间,预示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即将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走过,大厅里只有轻敲键盘的滴答声在回响。
“1分钟准备!”21时15分,天宫一号进入1分钟倒计时准备,报告声打破大厅的寂静。
“10、9、8、7……” ,随着,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大厅里的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大屏幕上。
“点火!”
“起飞!”
在巨大的轰鸣声中,火箭喷射出一团橘黄色的烈焰拔地而起,划破天际、直刺苍穹,渐渐地,最后变成一个小小的亮点飞入无穷天际。
此刻,飞控大厅里参试人员全神贯注的进行着遥测数据和轨道数据处理,密切监视着器箭结合体的飞行状态。
伴随着大屏幕上方不断跳跃着的飞行参数,各测控站、测量船的数据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扬声器里也不时响起洪亮的报告声:“发现目标!”、“跟踪正常!”……
操作台前,科技人员目不转睛,指尖飞舞,密切地监视着器箭飞行状态。北京航天飞控大厅的总调度乔宗涛则密切注视着大屏幕,他知道,测控的大幕已经拉开。据介绍,从点火发射到天宫准确入轨,从在轨测试到变轨调相,从自主控制到交会对接,成千上万条调度口令都要由总调度来下达,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的每一条指令,接收的每一组数据,做出的每一项决策,都事关任务的成败。
伴随着“器箭正常分离”的报告声,年轻的轨道计算高手张宇,紧紧地盯住天宫一号,迅速做出了入轨判断。
21时25分,天宫一号准确入轨,进入近地点高度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46公里的轨道。随后,21时38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常万全宣布: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大厅内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与此同时,在飞控大厅大屏幕上,三维动画显示,天宫一号伸展着蓝色的翅膀,延伸着中国人征服太空的梦想,向着太空,开始启程!(完)
(责任编辑:UN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