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伊利特约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特别报道:天空之城 > 神舟八号消息

直击天宫一号发射:戈壁变成鼓面 人车都在共振

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2011年09月30日06:16
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9月29日,长征二号FT1运载火箭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
9月29日,游客在观看发射。

  9月29日,游客在观看发射。

  采写:新快报特派酒泉记者 吴笋林 实习生 王会涛

  摄影:新快报特派酒泉记者 宁彪

  零号指挥员最后下达点火的命令,万亩戈壁滩上顿时沸腾起来,在延滞了近5秒钟之后,离记者所在观测点约3000米开外的发射塔架处闪出一道白光,烟雾腾起,紧接着便传来一阵轰隆隆犹如战鼓一般的震响,发射场的地面顿时变成一面被锤击的大鼓,百余辆车、上千人像沙砾一般在鼓面上共振起来。

  观看的人群一阵骚动,“升空了,升空了。”

  零号指挥员下达点火指令

  “10、9、8……3、2、1,点火”,随着零号指挥员点火命令的最后下达,整个发射现场顿时欢腾起来,地面也传来一阵阵震动。这是火箭点火之后,火箭尾部喷射器喷出烈焰时对地的巨大推力效果。在这轰隆隆的“战鼓”声中,载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冉冉腾空,速度越来越快。在发射塔架灯光的照射下,火箭乳白的箭身和红色国旗依稀可辨。

  升空后一分钟肉眼仍可看到

  指挥塔方向传来指挥员的广播声音,“我是东风,目标一切正常,飞行平稳。”昨晚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上空,天气晴好,星罗棋布。在火箭点火升空之后1分多钟,火箭的箭身已经很难看见,火箭尾部长长的烈焰拖尾越来越小,最终变成一个光点。转弯,轰鸣声消失,亮点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太壮观了,太快了,第一次到现场看火箭发射,原来这么震撼。”来自广东佛山的航天爱好者小强挥舞着手中的单反相机,手指按在快门上,从点火开始一直没停。“一定要用连拍,每一个瞬间都很精彩,都值得纪念。”小强意犹未尽,不断翻看着刚刚拍下的火箭升空画面。

  火箭升空后飞行状态良好

  据了解,此次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我国为建立太空空间站所做的前期准备。天宫一号原本计划于8月底发射,因受到“实践十一号04卫星”发射失利的影响而推迟。后来发射窗口一度调整至9月27日晚,最后又将最佳发射窗口定在了29日21时16分。

  “太不容易了,我终于理解什么叫做‘千人一星,万人一箭’了,这样的发射任务不知道凝聚了多少工作人员的心血啊!”航天爱好者小蒋感叹,成千上万人辛辛苦苦、一丝不苟地准备几年时间,最后呈现在普通观看者眼中的可能就那么不到两分钟。

  “发射任务成功,天宫一号已经进入预定轨道。”广播里再次传来零号指挥员洪亮的声音。

  据了解,继此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成功后,11月1日我国预计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之后是神舟九号等等。天宫一号将在太空与几艘神舟系列飞船进行交会对接,从而组成我国首个航天空间站。

  特写

  “点火后,戈壁变成了鼓面,人车都在共振”

  9月29日晚7时30分,酒泉卫星基地上空万里无云,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通往天宫一号发射基地的路上,每个路口和拐弯处都有数名解放军战士和警察在把守。昏黄的路灯亮了起来,戈壁滩上温度迅速下降,凉风阵阵,户外行走的人们不自觉地裹紧了大衣。

  前往观看发射的车队排成了长龙,在静静等待执勤士兵的调度。四五公里外,乳白色的垂直组装车间,与矗立在发射塔架边的长征二号FT1火箭,在淡蓝色天际的掩映下成了最为耀眼的两栋建筑。戈壁无垠,远处一排排的白杨树的树叶在迎风舞动外,载有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火箭却静得出奇。

  晚8时30分,地面执勤人员指挥观看车辆进场,上百辆大巴车鱼贯而入,在满目黄土的戈壁滩上卷起阵阵烟尘。车灯闪烁,戈壁荒漠上的温度更低了。警戒线外的四五公里处,发射塔架处已经亮起耀眼的灯光,此时乳白色箭身看得更加分明了。

  晚9时许,上千名现场观看人员迅速朝警戒线最前端靠拢。

  10分钟准备,漆黑的戈壁上摄影爱好者的闪光灯已经在开始闪烁。

  5分钟准备,现场开始欢呼,围观群众掏出了手机,进行倒数计时。

  30秒准备……20秒准备……10秒倒计时准备,现场群众开始跟着指挥员的声音开始一同倒数,指挥员最后宣布点火的声音,已经完全淹没在现场群众的欢呼声中。

  约5秒钟之后,火箭发射塔架处闪出一道白光。随即,一阵轰隆隆如战鼓般的声音沿着戈壁荒漠传来,整个地面开始颤抖。观看现场就像一个巨大的鼓面,人群和车辆开始跟着地面的沙砾共振起来。火箭尾部喷射器喷出红红的烈焰,经过地面导流槽之后又从几个地面出口喷了出来。

  远远望去,正在腾空的火箭犹如一支利剑,直刺星空。

  约一分钟之后,火箭的尾焰收缩变成了一个亮点。转轨之后,天宫一号已经成了天边最亮的一颗新星。

  花絮

  发射之前

  没通行证身份证无法进场

  新快报记者此次跟随一个30多人的广东旅游团于29日上午从酒泉出发,前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

  在前往卫星发射基地的过程中,记者一行遇到了数道关卡,尤其是第一道关卡处,解放军士兵和警察会逐一核对进入基地方向的车辆,以及车上所有人员的身份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等专业设备,一律不能带在车上。”在导游的指导下,记者一行将随身设备统一放置在汽车储物箱内,才通过了安检。

  在29日下午参观卫星发射基地附近的东风航天城的过程中,记者一行只得在发射基地方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活动。“不能乱跑,不能乱拍照。”同车导游抱怨,就连参观完一个景点,下一个景点是去何处,基地工作人员都不肯提前告知。“跟着我走就行了,这里是严管区。”

  当晚8时30分许,在经历了重重安检之后,记者所乘的旅游大巴才最终进入指定的观看区域。

  手机信号屏蔽严查电脑设备

  进入军事管理区域之后,最为头疼的就是前往报道天宫一号发射的各大媒体记者们。由于发射任务,酒泉卫星基地方面对军事管理区进行了严格的信号管制。除了手机可以正常通话外,普通的3G上网信号几乎搜索不到,一直到发射任务结束,信号屏蔽仍未放开。媒体同行们不得不撤至管制区外发稿传递信息。

  另外,酒泉发射基地除了允许参观群众随身携带手机、相机、摄像机外,对笔记本电脑的管控却特别严格,数道安检关口,以及观看发射的现场,工作人员均告知不得将笔记本电脑取出使用,记者们只得悄悄地回到车厢内使用电脑。

  发射现场

  摄影发烧友现场拼设备与技术

  在距离发射塔架约4公里的戈壁观看现场,上千人的围观群众中,有来自中央部委的官员,有来自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家属,还有数支来自全国其它省份的专门旅游团。其中,数来自广东一支50多人的助威团阵仗最为强大。他们当中不少是航天迷,同时还有十多名摄影发烧友。来自佛山的小强为了拍摄天宫一号升空的瞬间,携带了400毫米的长焦镜头,惹得同行艳羡不已。

  戈壁滩上,为了一睹天宫一号的风采,千余名观看者们不惧寒风和低温,纷纷掏出各自的拍摄装备,远远地记录下火箭升空的场景。戈壁上同时响起了“天宫加油,祖国加油”的口号,响彻苍穹。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