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从乔布斯到扎克伯格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马李灵珊
2011年10月14日15:51

  从乔布斯到扎克伯格

  为什么是乔布斯,还需要重新打量他生活和成长的地方:硅谷。在这个科技天才和创业天才的乐园里,乔布斯是个异类,但又继承了鲜明的硅谷精神,而这一精神,一直延续到如今的马克•扎克伯格,乃至将来更年轻的创业者身上。如此看,乔布斯,不死。

  本刊记者 马李灵珊

  是什么造就了苹果和乔布斯?

  这个问题在30多年中被反复追问,又被人们一次次试着从经济学、管理学、营销学、科技甚至禅宗等各个角度进行解读。而人的命运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偶然性,比如说,如果49岁的罗伯特•诺伊斯(Robert Noyce,英特尔公司创始人)没有接听21岁的不名一文的陌生人乔布斯打给他的电话,没有将宝贵的创业经验倾囊相授,又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常常在深夜接到这样的电话,解答问题指点迷津,乔布斯的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种模样?

  很大的可能性是,这只苹果在随后的35年中仍然会鲜红耀眼。那么,如果他的养父没有举家迁至硅谷——让他能从小在硅谷山景城和库珀蒂诺长大;如果他们的邻居不是惠普的工程师——常常带着乔布斯去惠普参观电脑,还免费教他电路原理;如果12岁的乔布斯从黄页上查到惠普创始人休利特的电话打过去时,早已功成名就的休利特听到一个小孩儿问他要制造频率记录仪的电子元件时不耐烦地挂掉了电话,更别提让他暑假在惠普实习——这只苹果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只知道,苹果公司创立的35年里,它始终是一家来自硅谷的公司。硅谷,是理解乔布斯的另一个维度。

  个人电脑时代

  上世纪中期的硅谷是创业天堂,斯坦福大学把自己的土地用极为低廉的价格租给新兴的公司打造工业园,并鼓励在校学生出去创业,电子工程学能人齐聚,冷战背景下的政府从不吝惜对这里投入资金;而且,在一帮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世界里,创新思维和新生力量从来都备受欢迎与推崇。

  在帕洛阿尔托的一个车库里,休利特和帕克德用538美元创建了惠普公司;Coherent成立的地方稍微干净点——帕洛阿尔托的一个洗衣房里——因为它需要这里的220伏电力供应,后来,它成了科学、医疗和商业应用方面的领先激光制造商;施乐公司在帕洛阿尔托的研究中心也许注定要比施乐这家公司影响更为久远,激光打印机、鼠标和图形用户界面(GUI)都是它们的产品;还有更脍炙人口的故事:晶体管之父肖克莱为建立半导体实验室,从东海岸招来了8个年轻的工程师,两年后,这8个年龄均低于三十岁的科学家集体离职,在创立惠普的车库旁边的一栋小屋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随后,他们发明了集成电路,分别创建了AMD、英特尔,还有著名的摩尔定律——他们被称为“仙童八叛逆”,诺伊斯就是其中的带头大哥。

  当这些故事发生时,乔布斯才刚刚出生、成长,而硅谷那时还不叫硅谷,直到1971年,《电子新闻》记者唐•赫夫勒才以半导体中的主要成分硅命名了这个地方。5年后,在创业、创新和创造的硅谷式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乔布斯和他的高中学长沃兹尼亚克,在另一个车库里创立了苹果。

  在硅谷,大公司帮传扶带小公司和年轻人,与其说是传统,不如说是本能。去年,乔布斯的同龄人、另一位硅谷巨头比尔•盖茨接受《连线》杂志专访时,若有所思地对记者史蒂芬•列维感叹,“挺有意思,在年轻时我几乎不认识什么老人。在我们发起微处理器革命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是老的,没有一个人。”

  盖茨显然沉浸在了一种错觉里,也许因为他面对的是列维——一个25年前就写出《黑客》、定义了硅谷那一代年轻人的记者。那时他、保罗•艾伦(微软两大创始人之一)和乔布斯的确都是年轻人,但即使在那时,他们也仰仗前人许多。

  那个著名的硅谷笑话就是他自己讲出来的,当乔布斯愤怒地指责盖茨的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抄袭了Mac机的图形操作界面时,盖茨这样作答:“我们只是都有一个叫施乐的有钱邻居,我从他家门口闯进去偷电视,却发现你正从窗户那儿溜走,比我还快了一步。”

  理解图形操作界面并不难。在它诞生之前,如果你想打开一个文件,得在电脑上输入一串复杂的计算机语言,用这种语言去命令它,现在,你只需要在桌面上点击它就行了,因为施乐将其图像化了。1979年,作为施乐购买苹果10万股股份的交换,乔布斯走进施乐研究中心,看到那台名叫Alto的电脑,竟然把一切图像化了!而且,它还有一个鼠标!

  然后,乔布斯从施乐找来了拉里•泰斯勒,在他的帮助下,1984年,苹果发布了划时代的Macintosh。考虑到它的售价(和前作Lisa相比),这也许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老少咸宜、不需懂得太艰深的计算机知识就能使用的个人电脑。

  盖茨和IBM此时也已登场,在这个故事里,他们是同样重要的另一股力量。1977年,当苹果推出自己的第二款个人电脑,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开机即可用BASIC语言直接与计算机交流的个人电脑Apple II时,IBM是落后者的代表。这也许是乔布斯一生中最伟大的历史功绩,他和沃兹尼亚克一起,第一次将个人(Personal)与电脑(Computer)联系在一起。

  在大型机时代,IBM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但却错误地认为“全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在它的概念里,计算机还是要占满一整个房间的庞然大物,永远不可能被缩进一个小盒子里。所以,直到1980年,它才推出自己的第一款个人电脑。

  但IBM帮助了另一个人,比尔•盖茨。IBM选中比尔•盖茨为他们开发个人电脑上的系统,盖茨则买来了另一家叫作Seattle Computer Products的公司开发出的系统并加以改良,这就是后来著名的MS-DOS。IBM的另一个决定是,允许微软将这种系统给其他公司使用而不是自己独占。数年之后,当微软推出将图形操作界面设计得更好、功能更全更完善、门槛也更低的Windows95时,已经没人能阻止它成为软件巨头了。

  《时代》周刊将1982年年度人物授予了“Computer”,而不是一个人。个人电脑时代那时已成洪流之势,它将70年代人类的技术恐惧和大型机的压迫感一扫而空,它让人类意识到,技术不止可以用于战争和工业,也可以造福家庭和个人生活。、

  乔布斯一生钟爱奥威尔的小说《1984》,在1984年,为推出Macintosh电脑,他找来雷德利•斯科特(著名导演,代表作有《异形》、《末路狂花》等)拍摄广告片,挥舞着铁锤的金发红衣健美女郎砸碎了威权时代的黑暗,个人电脑也是如此,砸碎了属于大型机时代“技术只能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梦魇。

  值得一提的是,也是这一年,斯坦福的一对夫妻为了能在实验室里更好更快地传递信息,设计出了一种新型联网设备,用来将斯坦福校园内的各个计算机局域网联在一起,形成统一的网络,这就是“多协议路由器”。它的出现标志了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到来。这也是思科公司的雏形。

  和苹果相比,微软是那个将个人电脑迅速大众化与流行化的公司。在乔布斯离开苹果的十余年间,微软、IBM和英特尔将个人电脑普及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在硅谷,每个人都如此卓尔不群,竞争加速了进步。

  今天,当我们在任何一台电脑上处理文件、听音乐或者玩游戏时,无论这是一台Macbook Air还是装着Win 7的ThinkPad,这都不只是一家公司的功劳。硅谷的大小公司、CEO和极客一起,共同推动了个人电脑的发展。然后,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极客也成为了CEO,他们再和后继者一起,眺望那个更新的未来。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