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唇枪舌剑,没有针锋相对,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各抒己见,外界猜想的原本会充满浓烈“火药味”的汽车“三包”立法听证会,在平和的氛围中结束。
昨天下午,国家质检总局举行了针对《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简称汽车“三包”规定)的立法听证会,包括消费者、汽车经销商、汽车生产商、行业协会等在内,共有16位听证代表参会,“汽车三包期限需延长;出现问题的汽车应由第三方权威机构鉴定”成为听证会上要求最“强烈”的声音。而一些经销商则担忧,一旦汽车“三包”实施,可能会产生消费者恶意退车、换车等现象。
“目前汽车三包规定的出台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尽管听证会未透露汽车三包规定出台的具体时间表,但据国家质检总局法规司司长刘兆彬透露,质检总局正在加紧制定汽车“三包”相关配套标准、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
现场
消费者:10分钟发言说不够
厂商:发言谨慎两分钟讲完
质检总局此前从报名听证会的人员中,选择了17位代表作为听证陈述人参会。其中消费者代表8人;另有北京现代、丰田、长城、东风、大众5位汽车生产制造商代表;1家汽车经销商、1家修理商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中保研汽车技术研究院各1名代表。不过,仅有的一名汽车修理商代表,因途中遭遇堵车,未能赶到听证会现场。
听证会上,表现最踊跃的是消费者代表,10分钟发言还说不够。而几位厂商代表则普遍很谨慎,发言很简短,有的说了还不到两分钟。记者旁听发现,消费者的主要诉求意见是两年整车“三包”有效期太短,应延长;而厂商则希望设立独立的第三方鉴定机构。
此前很多人曾猜测,这场听证会将会迎来一场激烈的辩论。因为在征集意见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认为汽车“三包”规定过于简单,应缓步推进。但是在听证会上,只有中消协参加,原本与其观点不同的中汽协则无人前来。这也被认为是听证会上“争”不起来的原因。
记者注意到,质检总局在听证会安排座位上也“设计”了三大阵营:几位消费者代表位居正中,两侧分别是厂商和经销商、协会代表。
声音
消费者:退换车“两包”有效期太短
“三包”征集意见稿规定:车售出30天有问题可免费退换车;整车“三包”有效期是两年或4万公里。
消费者代表李红旗指出,30天免费退换车的时间太短,根本不能体现出车的质量,再加上北京等城市还有限行的措施。因此以行驶公里数为准比较合理,建议至少应定在5000公里至8000公里比较合适。
“30日这个时间从哪天开始算?”消费者代表崔凯提出,最好能延长或者增加行驶公里数条款,而整车“三包”两年4万公里的标准还应该更高点儿,比如可以3年6万公里、4年8万公里等。消费者代表郑吉生认为,除了增加行驶公里数,还应该以最后达到的为基准,而不是以先达到的天数或公里数为准。
经销商:“谁销售谁负责”不公平
经销商代表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征求意见稿》将经销商作为第一责任方不妥当,谁销售谁负责不公平,汽车质量出现问题,其主要责任应该在厂家,经销商只是被动执行厂家的一些规定。二是希望消费者也有协助取证的义务。经销商担心,汽车“三包”一旦实施,会有一些消费者恶意退车、换车,应该就此建立防范机制。
另外,部分经销商代表还认为退换货相关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面临难题。比如,征求意见稿规定,在整车三包有效期内,因产品质量问题修理时间累计不得超过35日。“我们无法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汽车零件”,来自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代表赵兴辉说:一部分需要进口的零件只有在消费者提出修理需求的时候才能向海外订货。而进口零件的运输和办理各种手续,少则需要一个月,多则超过两个月。35日这个修理时限,“我们有时可能无法做到。”
来自利星行(北京)汽车有限公司的经销商代表叶永青也提出:“有时候,我们想给消费者退车都退不回来,比如北京限制车牌号,我们摇不到号,就没法给消费者退换汽车。而且汽车是很特殊的商品,还涉及购置税等诸多问题。
不满
检测费高挡住维权
在处理投诉问题时,一直以来都在实行谁主张谁举证,消费者要鉴定证明车辆质量有问题,就得先自掏腰包,花费数千元、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来进行检测。
消费者代表崔凯建议,应建立一个统一的基金,汽车生产厂家交出一定的保证金,当对问题汽车进行检测时从基金中统一支付。
消费者代表张义说,有的国家级机构出具的鉴定意见往往是模糊的,没有明确是厂家还是消费者的责任,让消费者的维权风险极高。因此建议在整车质保期内,只要经销商、生产商拿不出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具体证据,则不需要进行质量鉴定,销售商必须首先履行免费维护、更换义务。
建议
设立第三方鉴定机构
汽车出现问题后,究竟怎样才能判别是质量问题还是消费者使用不当,这使得设立第三方独立鉴定机构在代表们中呼声很高,成为消费者代表、汽车商家代表、行业专家的共识。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秘书长韩峰提出,目前汽车退换的标准难界定,亟待设独立第三方鉴定机构,并保证其具备独立性、权威性、技术性三大特征。另外,如何定义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哪些属于该置换或退车,哪些问题属于可修理的范畴等,都需要法规进一步细化和明示。
汽车生产商代表、“北京现代”的龙武军也认为,质量问题需要明确由谁来判断,最好有第三方机构,省去互相扯皮的麻烦。 (本报记者 杨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