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伊利特约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特别报道:天空之城 > 神舟八号消息

新闻背景:中继卫星将大幅度提高交会对接成功率

2011年10月31日23:02
来源: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雨田)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31日发布的《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方案》,交会对接测控通信网由2颗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3艘测量船,以及北京飞控中心和西安测控中心组成。“中继卫星”是怎样的卫星?它将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由于空间交会对接非常复杂、整个过程将持续较长时间,需要地面提供连续的监测与控制,才能保证整个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

  地面与航天器之间的联系一般都是通过陆地、海上和空中的测控设备也就是地基测控系统实现的。地基测控系统与航天器之间主要以无线电微波进行联系,而微波信号又是直线传播,不能拐弯,并且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一个区域的测控站不可能实现对航天器的全程观测,因此只有用分布在全球不同地点的地面测控站“接力”才能完成测控任务。尽管从理论上讲,只要建立足够多的地面站,就能够实现对航天器100%的覆盖率。但是由于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伴随人类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航天工程对测控系统提出了高覆盖率、多目标测控等更高要求,地基测控系统很难满足这些新要求了。

  为了解决与攻破这一难题,美国航天测控专家马尔科姆于1964年提出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转发功能进行测控的新概念。经过多年研究和试验,美国于1983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同年11月执行的第九次航天飞机飞行时,美国宇航员第一次享受到由中继卫星提供的同地面几乎是连续不断的通信,在飞行的十天中,地面控制中心通过中继卫星获得的数据比美国以往39次载人飞行的总和还要多。由此可以看出中继卫星从根本上解决了测控、通信的高覆盖率问题,同时还解决了高速数据传递和多目标测控通信等技术难题。

  目前除美国外,俄罗斯、日本以及欧洲航天局都发射了中继卫星,并相继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中继卫星监控系统。

  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中继卫星的概念研究,并于2008年4月25日发射了第一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继而又在2011年7月11日发射了第二颗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2星” 。

  此次执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需要地面测控系统长时间持续对航天器进行监视、通信,并将交会对接实况实时送回测控中心,以此来实现交互式操作。“天链一号”01、02星组网运行后使得中国地面控制中心对航天器测控的轨道覆盖率达到了85%,这对中国即将进行的第一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由于增强了空间信息传输能力,“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的空间交会对接时间将会缩短;由于提高了航天测控的快速反应能力,进而增大了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安排的灵活性,大幅度提高了空间交会对接的成功率。
(责任编辑:UN603)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